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KEB9YPWEw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馬偕兒童醫院 黃瑽寧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指揮中心 陳時中 指揮官
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本土病例:52,992 例
境外移入:31 例
死亡個案:151 例
縣市分佈:
臺北市三千七百六十五例、新北市七千七百零三例、桃園市五千一百六十二例、臺中市七
千零三十七例、臺南市四千四百二十六例、高雄市七千五百零六例、基隆市一千零二十一
例、新竹縣一千五百四十三例、新竹市一千零二十八例、苗栗縣一千三百七十七例、彰化
縣三千七百二十六例、南投縣一千一百二十八例、雲林縣一千一百六十八例、嘉義縣八百
三十七例、嘉義市五百五十七例、屏東縣二千二百一十三例、宜蘭縣八百七十四例、花蓮
縣九百三十一例、臺東縣五百五十例、澎湖縣一百九十六例、金門縣二百零三例、連江縣
四十一例
有可能是基於假日的關係,因此需要再進一步的觀察。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中重症/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WV8Fuva.jpg
https://i.imgur.com/4NgR39e.jpg
https://i.imgur.com/xvfLMWN.jpg
https://i.imgur.com/9bV8gyY.jpg
本日新增二百四十三例中重症(一百二十四例中症、一百一十九例重症)及一百五十一例
死亡個案,輕症、無症狀比例是百分之九十九點六八。死亡個案當中,一百四十六例具有
慢性病史、一百一十例未打滿三劑疫苗(六十四例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八十七例的
年齡超過八十歲以上,分佈介於未滿一歲至九十多歲。
兒童、青少年重症死亡個案:
・八個月大女嬰:
本身有先天泌尿系統疾病,曾經過手術處理。於五月卅一日發燒,疑似因手術造口滲
漏造成感染,當天安排入院進一步檢查與治療,因為新冠PCR採檢陽性,而入住隔
離病室;仍於六月一日在負壓手術室動刀,完成後入住兒童加護病房繼續觀察治療。
住院期間,遺憾地出現心跳、血壓、氧氣濃度下降的情形,診斷為敗血症;後因病程
中合併細菌及新冠病毒感染,於六月二日死亡。
兒童重症累計三十六例,分別為十七例腦炎、八例肺炎、三例敗血症(本日新增一例)、
三例哮吼、四例家中死亡及一例共病腦腫瘤;其中十六例死亡。
・十五歲男性:
本身曾接種一劑疫苗、沒有慢性病史。五月二十日發燒、五月廿二日就醫採檢陽性,
至廿九日都採居家照護管理。個案解隔後五月三十日在學校突然昏倒,緊急送醫後已
無呼吸心跳,急救無效而不幸過世。經司法相驗,死因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
水腫及心因性休克併發新冠病毒感染。
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共兩例,此為首例死亡個案。另一例重症個案為四月廿七日公布
的十五歲女性,本身具慢性神經系統病史,當時染疫後出現肺炎症狀,雖然曾一度呼吸窘
迫、接入呼吸器,但已於五月五日順利拔管,五月中旬康復解隔。
三、本土病例趨勢
https://i.imgur.com/SgcSHVi.jpg
https://i.imgur.com/OOfk36C.jpg
雖然整體病例數較少,但因先前為端午假期,還需要多觀察數日。如果以七天移動的平均
病例數來看比較清楚看到疫情趨勢,累計感染百分比超過百分之十,有在往下的感覺,但
因為適逢連續多天的假期,仍須再觀察。以健保六區,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
區、東區來看,台北區現在感染比率約百分之十四,往下降的情形很清楚,北區感染比率
約百分之十二,也看到清楚的下降;中區感染比例現不到百分之八,應正處於高點;東區
微降,南區和高雄目前還在上升的階段。台北區和北區都有明顯下降,但因該兩區人口相
對多,因此讓全國看來有往下的趨勢。
四、COVID-19 醫療資源統計表
┌───┬────────────┬──────┬──────┬──────┐
│ 編號 │ 類型 │ 全國總床數 │ 空床數 │ 空床率 │
├───┼──────┬─────┼──────┼──────┼──────┤
│ 一 │ 病床(專責 │ 全國 │ 14,224 │ 6,034 │ 42.4% │
│ │ +負壓) │ (182 家) │ │ │ │
│ │ ├─────┼──────┼──────┼──────┤
│ │ │ 臺北區 │ 5,445 │ 2,292 │ 42.1% │
│ │ │ (49 家) │ │ │ │
│ │ ├─────┼──────┼──────┼──────┤
│ │ │ 北區 │ 2,022 │ 992 │ 49.1% │
│ │ │ (26 家) │ │ │ │
│ │ ├─────┼──────┼──────┼──────┤
│ │ │ 中區 │ 2,364 │ 977 │ 41.3% │
│ │ │ (38 家) │ │ │ │
│ │ ├─────┼──────┼──────┼──────┤
│ │ │ 南區 │ 1,518 │ 449 │ 29.5% │
│ │ │ (26 家) │ │ │ │
│ │ ├─────┼──────┼──────┼──────┤
│ │ │ 高屏區 │ 2,502 │ 1,172 │ 46.8% │
│ │ │ (32 家) │ │ │ │
│ │ ├─────┼──────┼──────┼──────┤
│ │ │ 東區 │ 447 │ 234 │ 52.3% │
│ │ │ (11 家) │ │ │ │
├───┼──────┴─────┼──────┼──────┼──────┤
│ 二 │ 中央集中檢疫所 (53 家) │ 7,778 │ 4,170 │ 53.6% │
├───┼────────────┼──────┼──────┼──────┤
│ 三 │ 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 │ 4,661 │ 2,235 │ 48.0% │
│ │ (49 家) │ │ │ │
└───┴────────────┴──────┴──────┴──────┘
*資料截止時間:2022/06/06 07:00
在請南區積極加開病床後,已從一千四百四十四床增加至一千五百四十八床,還在持續努
力中。
五、兒童疫苗第一劑接種現況
https://i.imgur.com/U8e2iSQ.jpg
很多學校將自六月六日起復課,看起來雲林和南部打得相對好,最高的是屏東縣(百分之
九十一),北部的稍微差一點。雖然有努力的空間,但台灣打五至十一歲已經是超高比例
,其他地方都沒有到如此的高,以前歐美大概都三成左右。
六、雲林縣兒童BNT疫苗分配數量說明
針對張麗善縣長指控「中央挪用原定將到貨的五千六百劑疫苗,導致必須向外縣市緊急調
度補足缺口」一事,在此駁斥如下:
・各縣市兒童BNT分配數量,係依據各縣市五至十一歲戶籍人口數、五至十一歲確診
人數及已接種莫德納人數核估基本需求,並衡酌各縣市提報數量後調整
・截至五月三十日止,指揮中心已配撥雲林縣一萬八千四百劑,當時(五月三十日)核
估雲林縣BNT基本需求為二萬二千三百八十六劑,如再配撥二千三百劑即可讓戶籍
人口涵蓋率(含已接種第一劑及已確診人數)達百分之九十五點一六,爰雲林縣提報
之五千六百劑需求,指揮中心先配撥二千三百劑,保留三千三百劑
・截至六月五日止,雲林縣只用掉一萬八千二百四十三劑,仍餘二千四百五十七劑,並
無不足之事實
七、口服藥使用情形
https://i.imgur.com/ZnilmZh.jpg
六月五日共開出三千三百一十三人份的倍拉維、七百九十八人份的莫納皮拉韋,總計達四
千一百一十一人份。稍微統計儲備情形,可發現台灣的「確診個案抗病毒藥物使用率」已
高過其他主要國家:
┌────┬─────┬──────┬──────┬──────┐
│ 國家 │ 總採購量 │ COVID-19 │ 口服藥使用 │ 確診個案 │
│ │ (萬) │ 確診個案數 │ 量(人份) │ 藥物使用率 │
│ │ │ (萬) │ │ │
├────┼─────┼──────┼──────┼──────┤
│ 臺灣 │ 102.7 │ 238.6 │ 132,855 │ 5.57% │
│ │ │ 2022.01.29-│ 2022.01.29-│ │
│ │ │ 2022.06.04 │ 2022.06.04 │ │
├────┼─────┼──────┼──────┼──────┤
│ 美國 │ 2,310.0 │ 3,362.9 │ 1,288,376 │ 3.83% │
│ │ │ 2021.12.17-│ 2021.12.17-│ │
│ │ │ 2022.06.01 │ 2022.06.01 │ │
├────┼─────┼──────┼──────┼──────┤
│ 日本 │ 360.0 │ 665.0 │ 184,902 │ 2.78% │
│ │ │ 2022.01- │ 2022.01- │ │
│ │ │ 2022.05.15 │ 2022.05.15 │ │
├────┼─────┼──────┼──────┼──────┤
│ 香港 │ 150.0 │ 115.0 │ 22,900 │ 1.99% │
│ │ │ 2022.02.01-│ 2022.02.01-│ │
│ │ │ 2022.04.01 │ 2022.04.01 │ │
├────┼─────┼──────┼──────┼──────┤
│ 韓國 │ 207.1 │ 1,409.9 │ 187,115 │ 1.33% │
│ │ │ 2022.01.14-│ 2022.01.14-│ │
│ │ │ 2022.04.07 │ 2022.04.07 │ │
├────┼─────┼──────┼──────┼──────┤
│ 英國 │ 498.0 │ 1,095.9 │ 22,331 │ 0.20% │
│ │ │ 2021.12.19-│ 2021.12.19-│ │
│ │ │ 2022.05.22 │ 2022.05.22 │ │
├────┼─────┼──────┼──────┼──────┤
│ 新加坡 │ 10.0 │ 103.7 │ 未對外公布 │ 未對外公布 │
│ │ │ 2022.01.01-│ │ │
│ │ │ 2022.06.04 │ │ │
└────┴─────┴──────┴──────┴──────┘
註:各國/地區確診數資料來源為各國政府官網、OWID、WHO與JHU網站,惟各
國公告數値可能因後續流病資料修正、通報與計算定義、數値增補更新或傳檔等許多
因素,使資料來源之確診數値不一定完全相符。
有些專家建議應該達到百分之十五,過去最高使用率曾有百分之十四,而相較於其他國家
,台灣的口服藥物使用效率算高,這要多謝醫師的心得分享,以及健保雲端藥歷的作用,
能讓可能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及時顯現出來、醫師的開藥效率變高。
八、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販售情形
本日開始第二輪實名制,但大概看來不是很踴躍。
┌─────────┬────────┐
│ 可販售機構家數 │ 4,901 家 │
├─────────┼────────┤
│ 已完售機構家數 │ 8 家 │
├─────────┼────────┤
│ 今日可販售份數 │ 1,832,861 人份 │
├─────────┼────────┤
│ 今日已售出份數 │ 61,998 人份 │
│ (含零至六歲自費 │ (1,771 人份) │
│ 購買) │ │
├─────────┼────────┤
│ 今日免費領用份數 │ 17,006 人份 │
│ (零至六歲) │ │
└─────────┴────────┘
*註:
①截至06月06日 12:00,累積售出(含免費領用)快篩份數共 10,424,894 份。
②一人份為五劑快篩試劑。
*資料統計時間:2022/06/06 12:00
還是呼籲符合免費領取資格的請儘快,因為期限只到六月底為止。如果以目前每日領用的
二萬人來計算,可以領到超過八、九十萬,不過設定的目標群是一百二十四萬。只購買第
二輪的佔約三分之一,目前可以不用排隊購買。
九、兒童醫療:如何照顧染疫的孩子?
在媒體上會常常看到萬分之五的中重症以上孩子,但很少人會替九千九百九十五位家長安
慰和教育,因此要分享的是在家照顧輕症孩子時的建議措施。
https://i.imgur.com/UpEwyjC.png
兒童輕症的比例其實不低,以二月的台灣經驗來看,兒童感染新冠後約有百分之三十二的
人是無症狀,另外的百分之六十八有症狀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有發燒症狀,第二明顯的
即是咳嗽。
https://i.imgur.com/oHkprJY.png
從國外研究中,也會發現相同情形,尤其現在是Omicron 的時代,兒童症狀確比Delta 時
來得更多。其實只要抓緊發燒症狀,讓百分之六十的孩子去快篩,大概可以發現大部分被
感染的孩子。其餘百分之十一的「有症狀」中,包括咳嗽、鼻塞、鼻涕、腸胃道等。當孩
子們確診後發燒,根據國外研究平均多在三十九度左右,本身的臨床經驗也是如此。通常
發燒的天數平均一點七天至兩天上下,往往都是小孩退燒後,換大人開始不舒服;且確實
有孩子確診後出現哮吼症狀,但一百個確診的小孩中,只有百分之一點五至二會有哮吼,
所以並不是被感染的孩子都會有哮吼症狀,不能以該症狀作為孩子是否有感染病毒的唯一
依據。
現行兒童確定病例分流收治原則:
┌───────────────────┬─────────┐
│ ★中重症 │ 住院 │
│ ★出生未滿三個月,且有發燒 │ │
│ ★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需求之必要 │ │
├───────────────────┼─────────┤
│ ★出生三至十二個月,且高燒大於三十九 │ 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
│ 度 │ /防疫旅館 │
│ (經醫療人員評估適宜者得居家照護) │ (照顧者陪同) │
├────────────┬──────┼─────────┤
│ ★所有其他兒童 │ 符合居家 │ 居家照護 │
│ │ 照護條件 │ │
│ ├──────┼─────────┤
│ │ 不符合居家 │ 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
│ │ 照護條件 │ /防疫旅館 │
│ │ │ (照顧者陪同) │
└────────────┴──────┴─────────┘
輕症兒童的居家照護與備藥建議:
・兒科線上門診或兒童防疫門診,醫師依兒童體重給予正確劑量:
◆退燒藥水:觀察精神活動力,因為重症時會出現沒有力氣、意識不清、肢體無力等
現象,這都是退燒後需要值得觀察的。
◆症狀用藥:咳嗽藥水、抗組織胺藥水,依症狀不同給藥;假如部分症狀沒了,建議
家長可以和醫師針對孩子的病症進行討論,不見得藥單要照單全收、一飲而盡
◆勿任意服用成藥,請透過視訊或實體兒科門診,讓兒科醫師依孩子的用藥需求,量
身打造用藥與劑量。
◆勿擅自服用抗生素,需經由兒科醫師評估(如具繼發性細菌感染)後,再遵照醫囑
服用,不要有「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想法,對抗生素的濫用不是好的現象
・預防脫水,順其自然地補充水分,有加鹽巴、蜂蜜或奶等需求都儘量滿足,避免陷入
需要住院的狀態。
既然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會發燒,用退燒藥是很合理的,不要刻意幫孩子加溫,有些家長覺
得發燒對孩子的免疫力好,而刻意不去退燒,並在看著發抖的同時,心裡覺得「孩子你現
在受苦,抵抗力就會變好」,可千萬不要有這種錯誤期待!「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燒藥,
很有活力、會纏著媽媽緊緊抱大腿,說老實話,通常大概已經沒什麼問題了。因為真正變
成重症的孩子,連抓媽媽大腿的力氣都沒有、乖乖地躺著且沒有聲音,這時即是一件很奇
怪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會討東西吃、討拍、討抱,這都是一個好的跡象;但萬一吃了退燒藥,不但不退
燒、還發高燒到四十一度,代表大腦在體溫調節上可能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是腦炎的前症
,應該趕緊就醫。至於對「發燒」和「腦袋壞掉」的錯誤印象,要再一次衛教,發燒是因
為腦部發炎,導致溫度降不下來,並不是因為溫度高令腦袋壞掉。當然溫度高腦袋會壞掉
,是因為腦部已經先受到傷害,所以溫度退不下來,而不是以後如果好好降溫,小朋友腦
袋就不會有傷害,這兩件事情的因果關係不要錯置,以免造成往後濫用退燒藥的藉口。
針對兒童腦炎前驅症狀,如果孩子服用退燒藥之後,仍無法退燒,體溫大於四十一度以上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頭痛、嘔吐、肌躍型抽蓄、抽搐、步態不穩等症狀,即是趕快送
醫。除了重症、腦炎之外,呼吸急促的部分也需要家長替孩子觀察:
┌─────────┬─────────┐
│ 年齡 │ 定義 │
├─────────┼─────────┤
│ 十一個月以下嬰兒 │ 每分鐘大於五十次 │
├─────────┼─────────┤
│ 一至四歲 │ 每分鐘大於四十次 │
├─────────┼─────────┤
│ 五嵗以上 │ 每分鐘大於三十次 │
└─────────┴─────────┘
*資料來源:高雄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兒
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
如果溫度已經降了,卻仍喘得過於誇張,即為要緊急送醫的時機。
十、青少年醫療:關於「MIS-C」
日前一名十歲男童,在確診輕症康復一個月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經緊急搶救
後才救回一命。這種現象就像是身上的病毒已經被清除掉了,可是身體的免疫反應還不打
算冷靜下來,通常會發生在感染後的二至六週之間。
定義:
孩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是
感染 COVID-19 後罕見的高度炎性反應以及多器官系統損傷,國外統計致死率可達百分之
一至二,發生於年齡介於零至十九歲,年齡層以六至十二歲為多(確切發生率還不明確,
不清楚有多少比例會發生),成年人的百分比則低了一點。
無明確數字的原因:
‧亞洲人(尤其是東方人)的發生率比黑人、白人和拉丁裔少至少一半,所以不能引用
外國數字
‧感染Omicron 誘發 MIS-C 的比例較之前的 Delta 低,甚至可以下降到四分之一(少
百分之七十五)
依該優勢粗估,最糟的發生率是萬分之一,也就是說在一萬個得到Omicron 的孩子中,大
概有一個可能會發生 MIS-C,不過可以不用過度擔憂的是,在台灣青少年及兒童的疫苗接
種率很高的情況下,按照國外的研究,打過一劑新冠疫苗後可以減少百分之九十七的風險
,打兩劑的發生率至少在研究中是沒有,但當然不可能完全是零。
診斷要件:有新冠病毒感染證據、發燒至少三天且經醫院抽血後,由實驗室檢查顯示發炎
指數上升 (ESR、CRP 或 procalcitonin),並具至少兩項下列臨床特徵(蛛絲馬跡):
‧出疹,或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或黏膜發炎
‧低血壓或休克
‧心肌功能受損,包括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
‧凝血功能異常
‧急性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瀉、嘔吐或腹痛
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臨床表現之感染(包括細菌性敗血症、毒性休克症候群)
https://i.imgur.com/OE1mz0P.jpg
簡單來說,如果孩子曾經得過新冠,康復後突然發高燒、嘔吐、腹痛、拉肚子等隱隱約約
的症狀,就醫時要向醫師說清楚,醫師都會知道、一定立即處理。MIS-C 其實就是多發性
的炎症,不同器官同時在發炎、症狀也因人而異,致死率約百分之一至二,但早期介入可
以降低死亡率,所以建議家長要讓孩子接種疫苗,如此即可不用在家裡窮擔心、晚上也能
好好睡覺。
十一、疫苗施打統計
昨日接種劑量:16,223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0.07%
第二劑:82.06%
基礎加強劑:0.88%
追加劑:66.49%
問與答
中視:
一、在某份中央發給殯葬業者的公文當中,內容寫到「建議於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之
後,逕送火化場火化」,請問這是否為直接火化的意思?和規定「二十四小時內要火
化」是否有矛盾的地方?確診者的遺體是否可以放入冰櫃?
二、某民間團體提出「可用視窗型的遺體袋裝大體,以解決見不到最後一面的問題,該袋
子不用打開但得看到臉部」,未來是否會考慮此建議?
陳部長:
所有下發的公文都一樣,要求儘速火化但沒有二十四小時內,從前年開始要求的是二十四
小時內「報告」,但處理要求儘速,方式是以火化為原則,若需深埋則要報准。由於大家
可能怕有餘氣、殘留病毒,希望用兩層防水屍袋不希望打開,裝進去後不希望打開,如果
再打開恐怕有些問題,不過當時傳染病嚴重,現在大家害怕的心理稍微降一點,不過規定
是要兩層屍袋不得打開,盡速處理火化為原則。二十四小時內的規定是要求報告而不是火
化,任何單位時都一樣要求,如果是要停留或要放冰櫃,建議都要儘速,以避免影響進出
和處理大體的人,也拜託民政系統在感控原則可以實行的情況下,可以符合民俗方法,但
需要一些討論時間。
年代:(代壹電視)
陽明交大的研究發現,「瑞德西韋代謝物會進入胎兒體內」,請問會否建議孕婦非不得已
不要用?
羅副組長:
瑞德西韋會進入胎盤或胎兒一事,在動物實驗已有研究成果,所以孕婦如果要使用治療中
重症或用來預防較特殊情境,已有染疫情況後才需要使用藥物,醫師會權衡整個利弊得失
。利大於弊情形下才會整體考量是否給孕婦投藥治療,因此還是尊重臨床端裁量,研究結
果如果有進一步延續或後續的發表,會再提到專家會議,針對診治指引是否參採再討論。
中時: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曾經提到「確診人口加上疫苗涵蓋率,達到七成時會相對安全」,而
就本日公布的五至十一歲之數據(七成四)來看,是否代表該年齡的族群算是相對安全?
是否有其他年齡層或整體的統計?
陳部長:
知道的是第一劑達到九成、第二劑八成二,第三劑也有將近六成六。每一個年齡層都會比
此數字來得高,因為當中還有零至五歲不能打、五至十一歲剛剛打,基本上除以九即代表
該年齡層的大致比例,因此可以說算是很高了。
東森:
一、針對國內出現的首例兒童嚴重系統發炎症候群,想請教是否和輕症或重症有關係?是
否可以協助解釋,何謂「暖休克」?
二、代黨政提問,早在今年二月的時候,疾管署的疫調已建議業者要求家屬,在二十四小
時內要儘速火化完畢,因此衛生部門應該要扮演協調的角色,以顧及家屬的情緒,如
今已是六月了,在溝通上是否有一些誤差?
黃醫師:
一、應該是沒有關聯,也就是說即使孩子一開始是輕症,也有可能會出現孩童多系統炎症
症候群;不過醫學一直在改變,如果五年後再來問同一個問題,或許有不同的答案,
因為MIS-C 的發生原因在目前的醫學研究上,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解釋,所以未來也許
會發現一群孩子在感染新冠之後,隨時發生該發炎現象,且不分早期、晚期。
陳部長:
二、近日來在講說一零一年公告二十四小時要入殮火化,但一零一年的第五類傳染病沒有
新冠肺炎, COVID-19 在一零九年才開始有,一零九年一月把新冠公告為第五類,都
是要二十四小時內報告,但新冠和新型A型流感都不需要在二十四小時內處理火化,
只要求火化、深埋需要先報准,迄今沒有改變。當然處理上要求儘速,儘速是感控上
的需要,不需要的暴露當然不希望暴露太多,因為周邊還是有很多人,所以任何單位
處理這事情希望儘速火化,因為宗教、信仰因素而不能火化,就要報准才能深埋。至
於家屬的心理,當然要請主管單位盡量說明清楚,不要令在哀傷間又多一層傷痛。
TVBS:
一、針對確診者的遺體,剛剛提到「新冠肺炎」列為第五類,但不受二十四小時限制,是
否可以說明幕後考量?
二、國內目前大量確診之後,除了Omicron 之外,是否有統計其他病毒株的類別、佔比?
陳部長:
一、列入第五類的,都是致死率較高者,但考慮到不管是A型流感、還是 COVID-19 ,致
死率都不是很高,所以為避免傳播才要求火化,但不強制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火
化。
周署長:
二、就所監測的結果,到目前為止,國內的流行病毒株還是 Omicron,最近幾乎沒有看到
Delta 等。
中視:
一、目前看來,是否仍認為六月十號是疫情反轉的日期?如果確診要在萬例以下,大約會
落在什麼時候?
二、國民黨立委本日召開記者會,根據《經濟學人》的定義說台灣公布的死亡人數(八百
多)和實際的死亡人數(一萬多)有很大的落差、質疑有黑數,請問看法?
莊發言人:
二、《經濟學人》的意思是指在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八年左右,平均是約一萬五千,而台灣
二零二一年的數字是多了一萬;但如果真的照《經濟學人》的方法計算,至目前為止
,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一年的超量死亡為「負三千多」,此數字在《經濟學人》網站上
也一直都有,目前超量死亡的部分是紐西蘭最低,台灣則是僅次於紐西蘭、位居第二
名。預期死亡數還要考慮年齡老化,而不是只有算過去數年的平均值。最近還有一篇
文章批評《經濟學人》雜誌的算法,事實上導致德國的預期死亡數錯誤下降,因此要
連同世界衛生組織持續再修正該方法。台灣在過去數年的人口一直在老化,所以不太
可能直接計算平均值,來看預期死亡人數。
陳部長:
一、不用再去想時間點了,儘管這兩日確診個案降可能有假日的特別因素,但以七天移動
平均數據評估,看起來似乎往下趨勢已經很明顯。
二、去年單年平均死亡數確實較多,但如果用五年移動平均來看,沒有很高。再者台灣的
新冠死亡報告因為醫療體系完整,不可能發生蓋牌的事情,報出來到指揮中心被刪掉
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英國學院報出的超額死亡部分,台灣表現很好,不可能掩蓋死亡
數字,講這話的人要特別注意一下,因為這牽涉質疑公權力、公務人員造假的問題,
所以要有充分證據。當然可以提出來討論,但不能任意指控。
台視:
醫師吳昌騰指出「國外的MIS-C 發病率大約是十萬分之八點三,如果以台灣約二十五萬十
歲以下的確診兒童推估,未來一至兩週可能會陸續出現二十多例」,請問台灣有可能會比
國外來得還要少嗎?
黃醫師:
在媒體常見的國外數字,有時候百分比的分母不是生病的人,而是該年齡的總人口,所以
解讀上會變得很難評估染疫人數。另一方面,現在是Omicron 的時代,所以像是Delta 或
Alpha 的數字現在都不能用、可能要重算,加上台灣兒童、青少年的疫苗接種率高,所以
國人不必太過悲觀,或像當年沒有疫苗時的害怕。
寰宇:
兒童疫苗第二劑的間隔時間目前是十二週,接下來是否有希望縮短成八週或以下?
陳部長:
正在考慮中,但要送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會議討論。
TVBS:
自六月四日開始,已經開放自主疫調用戶填補同住親友及下載居隔證明,但是有確診民眾
反映雖然符合補填的資格,但上網登錄後卻發現資料消失、沒有辦法操作,這是否為系統
問題?何時能修正完成、開放時間會否延長?如果系統有問題,民眾該透過哪個管道申請
居隔證明?
陳部長:
這是屬於個案的問題,現在還沒有聽到系統上的問題,建議他進線一九二二;登錄的系統
會再注意。
三立:
目前是否有統計二次確診的人數?是否有觀察到相較第一次確診,症狀上有不同的地方?
莊發言人:
台灣自二零二零年開始至目前,系統上有二次確診紀錄的共有一千二百一十二人。至於文
獻上指感染第二次症狀會較輕,事實上還未有定論,只知道二次感染常見的症狀為發燒,
而第一次感染最常見則是咳嗽,至於嚴重程度可能還需後續研究評估。
自由時報:
最近陸續有些醫院取消「進出醫院的時候,要插健保卡及量測體溫」的措施,想確認這是
個別醫院的作法,還是中央的建議?如果是前者,對於個別醫院的作法有何看法?如果是
後者,考量是什麼?
羅副組長:
這是上個星期發文給醫療院所的事,考量目前社區的感染在流行當中,同時健保註記對於
第一線攔阻擔心染疫者進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進入時,必須權衡民眾就醫的權益與保
障等,因此開放醫療院所自行決定是否用其他的方式代替,例如詢問TOCC(旅遊史、
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進入醫院插健保卡的排隊人潮也很多,進而授權醫院斟酌
辦理;有些醫院還是維持原本作法,中央並沒有明定取消或禁止。
今日新聞:
MIS-C 是在大多數兒童康復後才發生的嗎?在門診上,是否曾遇過康復兒童出現其他不是
MIS-C 的症狀,譬如味覺失調、聞不出東西等?
黃醫師:
嗅味覺失調在急性的感染中,其實有報告比例的發生,但比例沒有大人的高。先前國外針
對Omicron 的研究顯示,急性感染期間的發生率僅有百分之零點八,而一般看診中很少出
現家長抱怨味嗅覺失調。長新冠症狀(急性期過去了,但症狀一直持續達數週)在兒童的
比例非常低,但解讀長新冠發生率時,一定要同時有實驗組、對照組,否則很難證明真的
是新冠肺炎造成的症狀,就像有些高中男生會說得新冠後體力變差,但考慮到隔離治療期
間待在家中休息,還很難說到底是新冠肺炎還是長時間休息造成的。相信一定有該類個案
,兒科也會彼此討論這樣的病例,且過去曾提及有些已經好,但開始出現耳鳴的個案,雖
然比例不高,但發生了就要面對。依個人經驗是沒有嗅味覺的異常,但相信應該有很少數
的病例會出現;至於沒有辦法行動則大概不太可能,因為歸在重症後一定會被放大鏡的檢
視,所以這不太像是體力變差的徵兆,不過預後大概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