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度數 右: 1100 散光 50 14度 (10-14吧)
左: 1050 散光 125 165度
新舊眼鏡我知道的不同的點
舊 新
PD 62 63.5
頂點距離 約13mm 約15mm
前傾角 很大 平
鏡片 NIKON 1.67雙非 HOYA 1.7雙非
=========================================================
針對頂點距離 參考K大提供的公式 http://tinyurl.com/kw36zxb
只是此時頂點距離的改變量僅能以-0.002代入 (因為是拉遠2mm)
F'(新度數) = F(眼鏡) / [1-F(眼鏡)*(-0.002)]
新的處方應該要下這樣才能維持等效
R:-11.25-0.52 近視多25度 散光多2度 忽略
L:-10.73-1.31 近視多23度 散光多6度(應該可忽略)
解法1...多處方25度? 可惜...大多數鏡片1000度以上訂製都是50度一跳
所以要故意over嗎?
解法2...2mm而已, 請原po把眼鏡往臉上壓一下...先試試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原po敘述舊的很大, 新的很平...那傾斜角的變化我就用-10帶入好了
另外請我強者我朋友算了一下excel...處理一下傾斜角
公式如下:http://wenku.baidu.com/view/dbcdbdd5360cba1aa811dab8.html
(註,隔空抓藥非處方,傾斜角部分原po千萬不要服用,請找到人實際幫你評估傾斜角再說)
當傾斜角從很斜變成很平時,處方度數必須要改成這樣才能維持等效
R:-11.10 -0.87 近視要再多10度 散光再多32度 (角度要再修正)
L:-10.59 -1.63 近視要再多9度 散光要再多38度 (角度一樣要再修正)
所以總計...
R近視要再多35度 散光要再多34度
L近視要再多32度 散光要再多44度
其實回過頭來...會發現
既然新的眶比較平(比較接近試鏡架)
而且舊的處方已經是2~3年以前驗的
認真的重新驗光一下, 然後頂點距離認真量認真換算一下
應該才是最快最穩妥的正確解法
題外話, 鏡片研磨設計其實可以有很大的變化
曾經我就遇過1.67內非鏡片做得比1.74雙非還要薄
這兩天才看到同業分享一個特殊設計鏡片的案例
pt是青光眼患者, 所以視野縮限,可以放棄一部份明視範圍
所以這位前輩特地找到工廠訂製跟設計
一模一樣的框形
原本厚度9mm
新的鏡片只有厚度只有5.4mm
雖然有大導角一點點, 但是不很明顯
所以鏡片設計是有可能有很大的差異的
多焦點鏡片不就跟單焦點是完全不同概念?
那不同家的雙非有不同的配戴感受不管是學理上或臨床上都是可以預期跟觀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