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金融海嘯後,經濟表現就一直不佳(扁時期台灣在2003年後經濟成長還算穩定)
而且還有每下愈況的態勢,到現在甚至必須用房地產價格上漲來支撐GDP,
為什麼會如此? 只能說,政府的經濟大方針問題很有關連
首先便是放任企業無薪假,以及22k,和一連串打壓工資政策,企業主追求的是利潤極大化,
賺再多錢,他們也未必會想要給員工加薪,發年終時更是樂在臉上幹在心裡,
台灣有沒有人才? 有,但他們覺得工作不穩定,或改善待遇無望時,便會選擇出走,
過往兩蔣時期也是壓低工資,順便打壓工會,避免工資上漲過速,但那時是戒嚴,
且有出境管制,連觀光都不可以了,所以人才只能鎖在國內,可現不是了啊,
台灣沒有前途下,自然往其他地方跑,尤其是台灣的競爭對手,像大陸好了
他們老闆花兩倍的錢請高階人員,還有免費機票,你去不去? 當然他們請你去也不是白請
而是想辦法提升競爭力,改善良率,競爭力一提升,台灣的廠商是不是又多一個敵人出來?
科技業就是最好例子,過去我們還只要應付三星,現在還要應付一堆陸廠
佔GDP最重的電子科技業跟著一一被打趴,偏偏政府對於人才外流,
愈來愈多人出國去,還變相鼓勵,問題他們出去很多都不會再回來.
其次便是國內民間消費力的問題,物房價上漲增加了必要性支出,讓表面的GDP可以做出來,
但也排擠了其他方面消費,大陸觀光客的消費力強,可以創造GDP,
可觀光業,服務業的員工卻因為資方態度不一定能受惠到,
單看外面,當然感覺不出來,但如果去檢討國內民間的話,卻不是那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