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eatkai (凱)
2014-06-05 11:21:45[摘錄文章]失落情緒得放下,沉緬過去就無法面對未來
摘錄自優渥誌no.42
因為是雜誌,看看就好,有用留著沒用丟掉
失落情緒得放下,沉緬過去就無法面對未來
失敗總是讓人難過的。王文華這名字應該不陌生吧。台大外文系、史丹佛MBA、任職
於美國最大的金融資訊集 團、MTV台總經理,更是一位暢銷書作 家及知名主持人。
一路走來,王文華走得很順,就像一 般社會眼中的成功人士的。然而,在經歷 父
親病逝、承認自己領導失敗、離開他第 一個創業的公司若水,讓外界看到了 ,原 來王
文華也有「凸槌」的時候。
然而,頂著許多的成就與榮耀的王文 華,如何坦然面對失敗呢?
他在著作《創業教我的50件事》中, 「誠實」地分享了自己的失敗的經驗。王 文
華要大家即使失敗了 ,也別不好意思、 感到羞愧。雖然成功是大家愛聽的故事。 「這
個社會大多教導人成功,卻很少 有人告訴你失敗,我要來告訴你失敗教我 的事,」王
文華說。他認為承認失敗是一 自覺,脫去標籤,發現自我,就像是一面 鏡子,可以讓
你檢視自己的優缺點,把你 照得透徹,出門後就不會發生窘狀。
儘管台灣的過年習俗一年比一年淡, 王文華用失敗這堂課,告訴讀者坦然面對 失
敗情緒,才有辦法面對明天。不去做, 會後悔;不放下,人生就過不去了 。
想丟掉傷心難過
第一步就是面對它
曾任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莊 凱迪醫師也說到,「面對它、處理它、放 下它」
這3件事,是必須按步驟來的,只有真切的面對、處理後,才有可能真正的 放下。沒有
經過誠實的處理,只是嘴巴說 說的放下,其實是在逃避,然而,逃避會 累積痛苦,延
長痛苦的時間。
但是,一直以來的教育都是教導我 們,不要隨便表露負面情緒,所以大家也 都不習
慣面對別人真情流露,看到別人痛 苦、難過時會不知所措,然後隨口安慰一 下,就想
趕快轉移話題。
{ 叫人「不要難過」 只會讓人更難過 }
《一個人的療癒》這本書認為,試圖 把情緒轉移到別的地方,甚至要求理智看
待傷痛,是沒有用、甚至有害的做法,只 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太習慣理性思考,
所以會說出:「你還有家人,要心存感 激」、「他已經脫離病痛的折磨了」、 「不要去
想,時間一久就會忘記」這些讓 人想翻白眼的口頭安慰。
作者之一的約翰.詹姆斯 ,在33歲那年迎接了早產的兒 子,雖然早在懷孕期間,
他們夫妻倆就已 經有預感,這孩子恐怕是保不住,但當兒子在出生的第3天,呼出一口氣
之後就沒 有再吸氣之際,孩子夭折的事實仍然徹底 擊垮了他。
當時有朋友對他說:「不要難過,你 們還可以再生。」這句話絕對是善意的安
慰,但太過理智的說詞,像是忽略了約翰 心碎痛苦的感受,不僅沒有撫慰的作用, 反
而讓他更難過。
另一位作者羅素.傅里曼,也在書中提到另一個例子:有個朋友在家裡開派對,10幾
歲的女兒邀請 了最好的朋友來參加,就在派對快開始的 時候,這個好朋友打電話來說
有事趕不 過來。女兒沮喪得哭了起來,媽媽安慰她:「不要難過,還有很多很棒的客人
會 來。」這句話並沒有讓女兒感覺比較好, 反倒是另一個親戚對她說:「妳一定很失
望。」然後抱了她一下,幫她擦乾淚水, 女兒就開懷的享受派對去了 。
羅素說,很顯然的,傷心的人只想要 自己的負面情緒被聽見、被接納,並不需
要旁人來修補,所以很多時候只要靜心聽 對方說出他的感受,不用多說什麼,就是
有效的療癒。
放下不是忘記,
事實是你想忘也忘不掉
有時我們遲遲不去面對負面情緒,是 因為害怕一旦「處理掉了」,從此就會忘 了
這個人、這個傷痛的經驗,但處理情緒 不代表遺忘,相反的,其實這個記憶會永 遠存
在我們心中。
面對已經遠離的對方,可能是過世, 也可能是很久不相往來,或是相隔遙遠的 距
離,難再接觸,我們還可能還會把對方 「神化」或「妖魔化」,蒙蔽自己真正的感受,
以為把情緒推到正面或負面的最頂 端,就是處理了 、療癒了 ,但其實這也是 在逃避。
要真正化解一直解不開的心結,就必 須先真誠的面對自己與對方的關係,不管 我們有多
麼不捨,或是發生了多麼難以 承受的巨變,對方都不可能是全然的好 人(就是神化),
或是壞人(就是妖魔 化),就像我們自己也一樣不完美,這段 關係一定有高潮、也有低
潮。
誠實回想這段關係中開心與難過的 事,找出我們希望結果能夠有什麼不同, 甚至可
以做得更好、更多的地方,像是「早知道我就不會這樣說」,或是「早知 道我就會這麼
做」,別讓這些看似被埋在 心裡深處,但其實會三不五時出現、讓你「恍神」的情緒,
繼續擾亂你的生活。
丟掉揹負情緒的物品,
就等於處理掉情緒.
很多人在心情煩悶的時候,會藉由 「丟東西」來整理情緒,尤其是當遭遇另 一半
「劈腿」時,更會恨不得把所有屬於 他〔或她)的東西丟光光,藉由丟掉兩人 相處的
回憶,象徵擺脫對方。
還有另一種人是藉由打掃來治療自 己,利用「擦擦洗洗」這些重複性的動 作,讓
腦袋放空、心情平靜,等到打掃完 畢、環境煥然一新,自己混亂的思緒也就 穩定下來
了 。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認為, 果斷地捨棄自己現在不需要的東西,我們 的身
邊、心裡都會變得清爽。無論是已經 分手的男(女)朋友照片、陳年的賀卡、 已故親人
的遺物等等,山下英子都建議要 丟掉,而且在丟掉物品的同時還要說聲 「謝謝」或「對
不起」,做為對這段感情 的終結。
此外,可以用丟東西做為處理負面情 緒的最後步驟,因為當內心改變了 ,看待 實際
物品的想法也會跟著改變,原本藉由 物品來表達依戀,現在也都不需要了 。
書中提到可以把東西分成三種,第一 種是很確定想保留的,第二種是很確定要 丟掉
的,第三種是不確定要不要留的,其中第一 、二種都可以快速處理完,第三種 就先打
包收在衣櫃的最上層,或是床底 下,等過一陣子再拿出來,再分成三種, 漸漸的,所
以曾經依戀的、不捨的物品,也會都清理得乾乾淨淨.
為了活得更好,
勇敢丟吧!
「走出失落」並非要我們選擇遺忘, 或是中斷回憶,而是選擇用一個更健康的 心
情來面對心中曾經失落的那一部分。
舉例來說,多數人在第一時間都無法 接受至親的去世,然而,與其抱著「好遺 憾,
沒能好好說再見」、「好傷心,他是我最愛的人」這樣的心情過活,不如多想 想之前與
對方相處的美好情況,把遺憾化 為思念、把傷心化為祝福,不但能夠讓逝 去的人好走
,更讓活著的人好過。
※ 編輯: meatkai (1.34.86.176), 06/05/2014 11:45:18
※ 編輯: meatkai (1.34.86.176), 06/05/2014 11:50:53
※ 編輯: meatkai (220.138.21.184), 06/05/2014 12: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