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回應這麼多:D
雖然我不一定完全了解大家的狀況,也有可能僅僅是某種經驗分享,
只是想也許可以稍稍讓大家感受到點什麼也好,
不過比較算是整理自己在這人生階段裡的想法。
有點篇幅,所以就用回文的了。
我在念完碩士之前,大概就像是跟你所說的「執著的投入」的那種狀態,
我在學術研究過程裡沒有什麼大問題,甚至教授還力薦我念博,
但是我發覺,就算這樣的評價都沒有給予我踏實與平靜,
而且我會不斷頻頻回顧過去我人生那些抉擇的關鍵時刻,
我終於知道我只是因為我希望知道事物的本質,而且在這裡自己不會失敗,
是種很賤的想法。
喜歡知道事物的本質不代表我喜歡寫論文,那些研究只對體制有意義,
對我本人來說是沒意義的,思考沒有被實踐就不會化為現實。
(我讀哲學領域。)
論述到這裡代表著其實我繞了一大圈,從17到29歲。(嗯哼。)
在17歲之後為什麼我放棄了呢?
因為我那時候就明白了你說的「販賣」的概念。
我很強烈的感知到我述說的那些「什麼」,很難周遭的人被接受。
同時我不知道是那些什麼不被接受,還是我的存在不被接受。
我充滿著困惑,很傻地跑去問了一些長輩為什麼有些東西比較被會接受,
他們只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我,「堅持自己」。
在之後的時光裡,我漸漸知道那些販賣與行銷是怎樣一回事,
然後也清楚自己討厭做那些事情,要向別人說,看這是我的完美狗屎。
我悲觀地想,(現在也不樂觀就是了,)要不就是神看我可憐安排給我伯樂,
要不然就是等著一千年後自己的東西被當成人類遺跡從土裡挖出來吧。
我能懂你說的那些,
「缺乏如何讓作品跟這個世界產生關連的部分」,
對於我來說那也是所謂「他者」這個命題的一部分。
他者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課題,我所有的疑惑與傷害都來自於此。
我讀哲學也是因為想知道這到底是件怎樣的鳥事,我所有的閱讀幾乎都與此有關。
對於這種不可解的自他關係,最後我想,我困在自己的腦袋裡了。
我想不通,我天天都在跟自己辯論,我覺得我這個人只剩會思考的靈魂,
我會走在路上,聽著身邊的人放聲大笑,然後我想,我真的活著嗎。
最後我了解的事實是,那些讓你做出最好選擇的,人類最自豪的理性與思索救不了我,
(順帶一提我討厭康德跟黑格爾。)
只有感受能讓我相信,讓我存在。
我只能去感受,把自己丟進去所有事情給與我的感官,美的經驗與恍惚裡。
我有時候會放縱感官來確認自己。不論好壞,但那是實際存在的。
Makes me feel alive.
hesione所謂的「魔鬼的交易」似乎有兩個面向,
一是指,把自己的那些沒有方向的創作展示給他人看,
(雖然我覺得大多數的人不一定看得出來,我也不一定,)
二是指,把自己展示給那個傷害自己的重要的人看。
其實我隱約感受到二對你是很重要的,就像你說的,那是跟你自己的和解。
但那是危險的,就算是Soulmate也依然是個他者,
你跟他者的和解不會是自己跟自己的和解,從自己經驗裡我是這樣感受到的。
他如果接受你,你就會接受你自己嗎?
事實上,我們所有關於自己的問題,他人都無法給我們答案,
而他跟你有一樣的過程,就表示他不一定知道答案,你卻希望他給你答案。
至於那些打開自己,希望他者接受自己的問題,
我以前在板上是這樣寫的。
「我感受著所有,感受著他人有與他人沒有的感受,我打開我的心讓別人觸摸,渴望著
他們也讓我摸摸他們的心。但是我錯了,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別人摸他的心,因為那不一
定舒服,那使人畏懼。」
我到不久前才懂,那種探索內心的行為有時使人畏懼。我們必須要等別人願意打開,才
可以進去,才可以問問題。
oblivionall說,「一直在被選擇的情況下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最後,"我"根本不
存在」,我想到關於選擇,那是種很有趣的舉動。
我其實很容易舉棋不定,去買個飲料都選超久,我有個朋友就不論大小事都很乾脆。
我就問他,為什麼你可以這麼果斷的下決定,他跟我說,那是他練習來的。
我想猶疑是來自於價值的衝突,比如說你要奶茶的溫醇又想要綠茶的爽口,而且你有時候
很難兩種都享受,都享受到也是會付出代價,就是金錢的消失。
所以要自己做選擇這件事,你想要A其實等於你會失去B。
當你了解獲得等於失去的時候,也許就可以練習做選擇了。
很自以為是的說了好多,有點心虛,因為我的想法不一定適用在大家身上,
不認同的地方歡迎討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