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憶乙末年甲申月庚申日,
是夜,吾欲出。
母問:何之?
答曰:寄函授于吾友。
母嗔:函授所費不貲,應以租賃。
對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
余自認平庸駑鈍別無所長,惟善可稱。
平生僅愧對一人,永責於心。
自認今所嘗諸多惡果,當是吾之惡報。
除此,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吾之為人,吾友當知。
不敢稱孝,僅能月奉。
不敢稱悌,未能安手足。
不敢稱友,無力金援。
吾之所有,惟心。
以誠待吾者,莫不倍返。
余之所行,未止於親友。
寡人有疾,誠知其苦。
故常施善于同患者。
助素昧平生者不計其數,
或有因吾而未死者。
不敢妄想抵銷余罪,
只願稍減余刑。
嘗遇一人,謂友叛之。
吾納為己友。
然今卻叛吾,陷余與摯友于不義。
幸摯友誠吾友也,未因此絕。
吾之為人,吾友當知。
子不信吾,反陷余不義。
子焉能不受友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