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早年的生命若能有穩定、信任的依戀關係,帶給我們安全安心的體會,這是最美
好的關係基礎,人就不需要以所有的力氣和生命的長度,不斷在關係中摸索與澄清。
・在台灣,許多人的家庭經驗中,既沒有權利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沒有權利拒絕滿足他人
,我們家庭界限經常是混淆的,弄不清每個人是獨立完整的一個個體,總是互相剝奪與干
涉。
・我認為的成熟是,開始懂得分辨幼年的自動化反應不是真實的世界,開始願意以成人的
能力和眼光,去重新經歷與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和失落。
・年幼的我們,無法透過自己的行動與能力得到滿足,所以總是期待著「他者」可以來滿
足我們,但也因為這樣的期待,經歷了失望與挫折,於是我們開始形成「人我關係」的概
念。
・我們總是在人生途中,投射自己過往的經驗,還有經驗中的情感與未處理的傷痛。在後
來的人際中,無意識複製關係的形態與互動經驗,讓自己進入一段過往的傷痛情節,再次
證明自我形象與自我評價。
・我們並未和真實的人互動,未真實認識他人與自己,只是將自己內在所認為的、早年所
相信的經驗不斷投射於四周,再與那些經驗的自己相遇。
・人的想法、人的價值觀,是表現他自己的人格與過去的經驗,其實和真實的你有關的部
分是很少的,你,也只不過是他投射於過去的一個對象。
・同理心是願意放下自己對於事物感受與體會、評價與價值觀,以純粹的態度去全然承接
對方的情感展現。在同理心下,我們賦予一個人情緒與認知的主體性,在他的生命經驗中
,有屬於他獨特的情感與經驗,我們願意尊重且理解。
隨便摘一摘ry
書名是其實我們都受傷了
其實是那時拍到一半手機沒電,挑幾則有感觸的拿出來打
書中看了比較有想法的一點是其實人們在互動的過程中都被「工具化」、「物化」了
在關係中被視為提供某種功能(依賴、被依賴、安慰、愛、滿足自己的自尊之類)的物品
被物化的互動之中,身而為人這點沒有被尊重,個人的需求與情緒被忽略
而在這個資本主義的時代,個人的功能性被強化,社會與家庭中的物化也變得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