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閱讀的類型大多是小說
以前沒有仔細去想這件事情
從小時候在圖書館大量借閱倪匡科幻小說
或租書店談戀愛的言情小說
在ytber 慢慢慢老斯聊到女生漫畫大都是很18禁忌狗血黑暗
欸對我國小時看的都是沒有分級的毀三觀超猛作品
https://youtu.be/PTWflmTxJZ4?si=8icECnsnqr_GJhWy
跟王道熱血漫畫完全不同ta
男生女生在成長路上看到的東西從漫畫開始就不同了
因此這樣特別早熟
不止從生理就比較快成熟連帶心理狀態也相對成熟
形成差別性跟社會的養成也有相關
男性不被鼓勵表達情緒
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膝下有黃金、不能示弱等等
我覺得女生社交技能就是總是包容情緒表達
一起說壞話、或積極傾聽、一起哭等等
直男哥兒們之間很難當面掉淚吧
從小到大的整體集體潛意識造成男生要man
喔
呃我很man我才沒有哭
anyway我覺得勇於承認自己的脆弱才是真勇敢
文青大佬謝哲青竟然去綜口味開房間
聊到被老婆臭罵時承認自己情緒這樣會很難過
當下老婆氣消了三成
這個是很厲害的一招在關係爭執中
示弱和認錯與承認溝通
建立在一個有信任基礎的關係裡
如果是有毒關係就趕快跑啊
溝通是個哲學和技巧
我到現在還是對原生家庭充滿憤怒
家庭就是一個封閉環境的小邪教
父母就是神到父母其實也是人的過程
我就像脫離父母邪教的異教徒覺得非常憤怒(與悲傷)
也不被父母尊者理解你到底在氣什麼
「邪教的信眾不會意識到自己是邪教」
對家庭充滿恐懼煩躁憤怒悲傷卻也同時依戀離不開
變斯德哥摩爾症候群患者
與文學小說產生健康的連結
閱讀變成一種出口
音樂、畫禪繞畫、練琴、運動、交友、創作等等往外尋求幫助
宋岳庭的life is a struggle
苦悶的日子用饒舌抒發出來
瑜珈、旅行、進入關係、工作、朝聖之旅找自己、宗教
從往外求變往內看覺知覺察
閱讀是一件最不費力的事情
還可以獨立完成
我很感謝自己遇到了彼得沃克(Pete Walker)的CPTSD自我療癒聖經
了解自己不是自閉症、過動症也不是憂鬱症
所有人都有病只是差別有沒有病識感
雖然cptsd在2019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ICD(國際疾病分類標準)
但聽哇噻心理學nana心理師說還未被精神科列入治療系統
可能還需要去美國取經或是做大量的研究
因為要很多過往診斷觀念需要翻轉
我猜會很難去撼動這塊固有僵化的集體思維
改變會充滿不安與不確定性與挑戰權威
如果一個在上位掌權權柄者承認自己有錯
那就是「罪己詔」
以上是我的猜測
也許只是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資投入研究才能完善
心理學有太多的流派了
周慕姿放心說的podcast 偶爾會提到cptsd
cptsd 譯者陳思含固定會開讀書會
可以搜尋臉書粉絲頁「不賣雞湯的心理雞排」
yt好像停止更新了
我這麼孤僻的人最適合網路和閱讀生活
剛看完朱宥勳的預測文壇風向系列
有夠indie 文青界裡的大小事情
繼謝哲青之外另一個很喜歡的文青yt系列
他分享的一堆作家或文學大小事我都不知道啊
除了比較大條新聞事件愛麗絲孟若
其他窩不雞到
最後他個人推薦新書有分成小說、散文、新詩三種類型
我喜歡看故事吃瓜
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什麼是散文哈哈哈
新詩更不是我的ta
用聽的說故事的人會成為一種新型閱讀方式
啊也不是新的
就是以前天橋底下的說書人
閱讀除了紙本閱讀現在電子書閱讀
還有「有聲書」啦
看漫畫應該也是閱讀
閱讀之後輸入然後輸出記錄下來
寫心得抒發感想
看自己的體悟是什麼
培養自己獨立意見批評觀點anything
給自己一個好棒讚讚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