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不想得乳癌 專家建議別再用塑膠袋裝熱食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19-07-31 13:37:21
※ [本文轉錄自 Anti-Cancer 看板 #1TGIa8dY ]
不想年紀輕輕得乳癌 專家建議別再用塑膠袋裝熱食
2019-07-30 22:16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即時報導
乳癌名列女性好發癌症首位多年,台灣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國人乳癌診斷年齡中
位數在45歲到49歲,比西方國家的70歲到74歲年輕許多,這些女性正值生育、人生光輝期
,對個人和家庭衝擊力道不可小覷。遠離乳癌,醫師提醒,生活中避免接觸塑化劑丶不要
使用塑膠袋裝熱食。
年輕型乳癌首度列入乳房醫學會的乳癌教科書,台大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暨乳癌防治基
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指出,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幾乎全球第一,台灣小於40歲以下乳癌患者
16.6%,美國8%,小於35歲年輕型乳癌病例,台灣9%,是美國4.5倍。
年輕型乳癌有幾項特徵,包括自我檢查不易、影像篩檢不容易,而且年輕型乳癌發現時,
腫瘤通常較大,平均2公分,往往已經是第二、三期乳癌。更糟的是,年輕型乳癌細胞惡
性度較高,預後較差,較容易侵犯淋巴腺或沿乳管擴散。
張金堅說,這些女性往往未婚、新婚、剛生育,不僅是家庭也是職場重要支柱,得知罹患
乳癌,對生活衝擊非常大。長久以來,年輕女性罹患乳癌被認定是預後較差的一群,通常
必須更積極接受治療,相對死亡率仍高出70%,顯示年輕型乳癌的腫瘤在生物特性上更具
有侵襲性。
歐美年輕乳癌三陰性及Her2陽性居多,但台灣雌激素(ER)陽性的管腔A型居多,顯見歐
美年輕型乳癌與台灣迥異,所以治療也與歐美不同。
醫界認為,台灣年輕型乳癌除了與遺傳相關,與環境中的塑化劑、外食、農藥也強烈相關
。他解釋,女性乳房真正成熟在第一胎生育後,才達到動情激素、黃體素等成熟,在未成
熟期,容易受到環境中荷爾蒙影響,累積了30多年的環境荷爾蒙也是使國內年輕化乳癌增
多的元凶之一,避免環境荷爾蒙確有必要。
年輕型乳癌患者可能面臨生育規畫,張金堅建議,傳統化療、放射治療及荷爾蒙治療都可
能影響生育能力,甚至增加畸胎風險,若打算懷孕,延遲時間是考慮的重點,最好在治療
後2至3年後再懷孕,建議治療前考慮保存卵子、胚胎或巢組織,是兩全其美的方法。
年輕型乳癌成為台灣女性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乳房醫學會也將年輕型乳癌列入教科書,
由張金堅執筆,他說,年輕型乳癌患者還在持續增加,診斷工具、手術治療、後續藥物都
有別於停經後乳癌,必須專為台灣女性量身定做治療標準。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96015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