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爺爺病逝過度傷心 不知憂鬱症竟已上身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7-20 13:38:00
2020-07-17 00:00 聯合報 / 整理/記者楊雅棠
口述/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袁瑋
「當時並不知道那就是憂鬱症,以為這只是喪親之痛的正常表現。」在醫學院最後兩年,
我是台北榮總實習醫師,爺爺因罹患壞死性筋膜炎而去世,讓我陷入憂鬱情緒,嚴重狀況
達四、五個月。這段經歷讓我走上精神科之路,更因爺爺關係,致力於老年身心醫學。
喪親陷入憂鬱 誤當正常表現
從小和爺爺的關係非常好,小時候因為父母出國進修,在爺爺奶奶家生活兩年,每個暑假
都會回高雄老家。由於爺爺是歷史老師,常說歷史故事,到現在都還記得他所說的故事裡
每一個場景,人物場景栩栩如生。
我在父母期待下長大,管教要求甚多,例如功課、儀容,爺爺那邊則成了我的避風港,得
到很多的愛,他常說我「不管胖也可以、瘦也可愛」,小時候最大願望就是長大後賺錢,
帶爺爺出去玩。
爺爺很能忍痛,當發現罹患壞死性筋膜炎時,已非常嚴重,家人大多在台北,便將爺爺從
高雄接到台北榮總治療。
袁瑋(右)曾罹患憂鬱症,因此走上精神科之路,鑽研老年身心醫學。圖為她負責的銀光
學苑邀請媽媽(左)一起參與尼莫治療犬活動。圖/袁瑋提供
當時我在神經內科實習,值班宿舍就在爺爺病房對面,互動頻繁。爺爺過世後,我常刻意
繞過這間病房,跟診時看到一些年紀和爺爺相仿的長輩,也會忍不住掉淚;巡房時,須在
病房外調整好情緒,才敢踏進病房工作。
意興闌珊、睡得多… 留意典型病徵
那時對於很多事情容易心生不滿,例如看到其他醫師因為忙碌而對病人「不夠細心」,其
實只是小事,但心裡卻很容易犯嘀咕。原本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充滿熱情,但當時對
許多事情也都提不起勁、意興闌珊,也睡得多,後來回想,這就是典型的憂鬱型態。
我一路順著父母要求,考上醫學系,但這非我的最愛,爺爺病況越來越嚴重,最後因肺栓
塞過世,除了悲傷,爺爺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過世,更令人充滿無力感,開始懷疑醫學,連
帶抱怨父母,為何要決定我的命運。
及時獲幫助 選擇當精神科醫師
「雖然沒有真的就醫,接受藥物治療,但一直尋求正規專業的幫助。」爺爺生病時,我剛
好實習完精神科,正在神經內科實習。爺爺過世後,我只是實習醫師,對各科都不熟,也
不知自己罹患憂鬱症,但自覺自己狀況不好,因此尋求在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北市聯醫松
德院區)實習時遇到的老師和心理治療團體幫忙。
另外,原本就想走身心科,在老師推薦下,參加許多工作坊,充實專業訓練,也幫助自我
成長。
記得那時參加一個有關薩堤爾系統治療模式工作坊,國際級大師親自教導,中間實作部分
需要示範者與大師互動,我自告奮勇,在四天課程裡,受益匪淺。
事後回想,那時如果知道自己罹患憂鬱症,應該要就醫,該適時使用藥物,病程才不會拖
得太長,不會這麼辛苦。很幸運的是,很多老師幫我,給予正規、專業協助,最怕的是,
尋求到偏方、算命,這就不好了。
許多人害怕看身心科,一方面擔心被貼上標籤,另一方面怕吃藥。事實上,九成身心科病
人都和你我一樣,因經歷失落、失戀、婚姻等人生挫折,對未來感到困擾,以致焦慮憂鬱
,只要能夠早點處理,就能讓自己開心,恢復正常,至於是否吃藥,可以和醫師討論。
憂鬱是人都會有的情緒,「這有點像是小的雪球」,如果一直陷在負面情緒裡,不但容易
出現負面情緒,也會影響人際關係,雪球越滾越大,變成嚴重憂鬱症才來就診,反變成要
吃藥的可能性變大,治療時間也會越長。
袁瑋
現職: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專長:老年精神醫學、個別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婦女相關之心身醫學、後更年期憂鬱症
、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飲食疾患,如暴食症與厭食症
經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醫師(老年精神醫學)、美國杜克大學家庭治療研
究中心訓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總醫師、台大醫院身心醫學照會訓練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70825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