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台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 醫提醒4大症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3-03-14 19:31:16
全台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 醫提醒4大症狀要注意
2023/03/14 中時 呂妍庭
不少人有痔瘡,卻因羞於啟齒而未及時就醫,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江
梓維提醒,久站、久坐的上班族、手遊族、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長期便祕
、體重超標者或老年人,都是痔瘡好發族群,且台灣50歲以上約有一半人口罹患,男女比
例相當,提醒如發現馬桶有血,感覺肛門有腫塊、異物感、疼痛感或搔癢感,可能就是痔
瘡。
40歲上班族阿堯發現自己血便、肛門腫痛,到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看診時,憂心忡忡訴苦,
指前陣子解大便常看到馬桶有血,本以為肛門破皮,擦屁股不敢用力,最近感覺有東西從
肛門掉出來,用手推回去就沒事,加上肛門一直又腫又痛,覺得很害怕。,主治醫師江梓
維立刻為阿堯進行肛門鏡檢查,發現阿堯的肛門齒狀線上下組織增生,評估為第3級混合
痔,即內痔合併外痔患者,進行痔瘡切除手術後,阿堯日後排便再也沒流血。
江梓維說,讓許多人羞於啟齒的「痔瘡」,其實是人體在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
織,正常情況下組織富有彈性,具有幫助預防肛門失禁功能,卻因肛門承受日積月累的壓
力,造成血管結締組織增生,或因年齡老化組織變得鬆弛,因此在肛門增生或脫垂,痔瘡
在肛門口齒狀線內就是內痔,在齒狀線外為外痔,也有可能內外痣皆有形成混和痔。
江梓維說,痔瘡主要與「肛門直腸靜脈回流」有關,久站、久坐的上班族、手遊族、孕婦
、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長期便祕、體重超標者或老年人,都是痔瘡好發族群,與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息息相關。
江梓維說,內痔病症可分為4級,第1級痔瘡不會跑出肛門口,第2級是解便時感覺內痔跑
出肛門口,但會自行縮回;第3級是解便時內痔跑出肛門口,需用手才能推回;第4級是痔
瘡無法推回,依據不同分級,臨床會給予不同治療。
通常第1、2級輕微痔瘡的民眾,可採溫水坐浴舒緩不適,或以淋浴方式沖洗肛門達到消腫
止痛的效果,同時搭配清淡飲食、藥膏治療避免痔瘡惡化。3、4級的內痔及較大顆外痔易
讓病患感到腫痛或產生併發症,較建議以手術方式切除,江梓維說明,為求謹慎,開刀前
會為病人安排大腸鏡,仔細檢查排除因大腸直腸病灶造成的出血,再進行痔瘡切除治療。
江梓維提醒,上班族需久坐久站,容易影響直腸靜脈回流,建議上班時可以起身更換姿勢
,並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幫助大腸直腸蠕動,有便意時不要忍耐,安排固定時間上廁所
,此外,除了攝取高纖食物外也要搭配足夠水分,才能減輕排便用力的機會,避免引發痔
瘡。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14004942-260418?chdt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