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乳癌治療副作用好難熬 中醫緩解有一套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3-07-06 02:33:07
健康網》乳癌治療副作用好難熬 中醫緩解有一套
2023/07/05 18:41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人十大癌死亡率排行,女性乳癌仍高居
第4位;對此,瑞隆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于華指出,西醫治療乳癌常有許多副作用,建議
透過中醫輔助治療,緩解噁心嘔吐、疼痛、及淋巴水腫等症狀,飲食上則可參考美、日癌
症飲食清單。透過中西醫合療,能夠讓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順利的度過治療週
期,結束西醫治療後,更可以中醫繼續調理,恢復身體機能。
中醫觀點看乳癌
劉于華表示,乳癌在中醫醫學文獻中有廣泛的記載, 歷代文獻中常屬於「石癰」、「乳
岩」「乳石」 「乳核」或「奶岩」。明代龔居中《外科百效全書》中首稱「乳岩」為「
乳癌」。
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乳癰論第26,記載:「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願不
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初如豆大,漸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載三載,不疼不癢
,漸漸而大,始生疼痛,痛則無解,日後腫如堆果,或如覆碗,紫色氣穢,漸漸潰爛,深
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蓮,疼痛連心,出血則臭,其時五臟俱衰,四大不救,名曰 乳岩。
凡犯此者,百人百必死。如此症知覺若早,只可清肝解郁湯或益氣養榮湯,患者再加清心
靜養、無掛無礙,服藥調理只可延歲月。」
劉于華解釋,上述文獻不僅定義了「乳岩」的概念,並點出乳癌在古代預後不佳的特點,
與現代醫學未經治療時之現象一致。
劉于華指出,西醫治療乳癌常用手術切除、放射線、化學或是標靶治療,或合併荷爾蒙作
為輔助治療。惡性腫瘤在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後,多數有嘔吐、疼痛、疲倦、盜汗等副作用
,淋巴切除後之患側上肢水腫的困擾與不適,可透過中醫的輔助緩解症狀。
噁心嘔吐
症狀包括胃口不佳、脹氣、胃痛等、吞嚥困難、嘔吐或類似潰湯症狀。可選取足三里穴、
豐隆穴、上下巨虛穴...等胃經穴位做治療,以緩解腸胃不適。患者亦可自行按摩內關穴
,有助於減緩化療前後的不適,且沒有影響藥效之虞。方劑則以旋代赭湯加減。
疼痛
針灸能經由體表穴位的刺激,經由腦內啡的作用抑制腦部疼痛纖維的訊息傳導,緩解手術
後及化療期間所產生的肌肉疼痛。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研究發現,針刺並不會影響使用藥
物的療效。主要選取的穴位包括,百會穴、湧泉穴、合谷穴、條口穴、陽陵泉穴、合陽穴

淋巴水腫
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為患側上肢淋巴水腫,可使用當歸芍藥散或五苓散,對利水消腫療
效確切。中藥薰蒸、熱敷等也有良好的療效。
美、日癌症飲食清單
至於,患者治療期間的飲食,劉于華建議多攝取美、日所提出的癌症飲食建議,見下表: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癌症飲食清單十大食物
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癌症病人建議食物
番茄
熟甘藷
杏仁
生甘藷
花椰菜
蘆筍
膳食纖維(豆類、穀類)
花椰菜
藍莓
捲心菜
地瓜
花菜
綠茶
芹菜

茄子皮
地瓜
甜椒
綠茶
胡蘿蔔
芝麻
金針菜
胡蘿蔔
薺菜
雪裡紅
番茄
大蔥
黃瓜
白菜
劉于華強調,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乳癌防治的最佳方針,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
1-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3成;鑒於45-69歲婦女為我國婦女
罹患乳癌的高峰,因此,國健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
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5389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