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仙家之說並非源自道德經,原始佛法阿含體系中亦沒有主宰一方世界的諸多佛菩薩。
成佛最原始的含意其實就是成覺悟者出離世間,佛教的意義中,通過修習四聖諦見緣起,
見諸法無常、苦、無我,脫離渴愛的糾纏,貪嗔痴永斷,中斷貪執所推動的生命現象之流
動不再受生於世間,這種人就是阿羅漢,佛陀也是一個阿羅漢。
但佛陀當時首個證得緣起法的人,設計要一整套通向涅槃的修行法門,當然會被視為比阿
羅漢、僻支佛更偉大,雖然覺悟上和阿羅漢是平等的,但他具備了更強的智慧和悲心,在
本生故事中記,這都是佛陀經過漫長的多生多世的累積。
可見佛陀並非因為證得更高的位階而被稱為佛,而是有更大的能力去傳授佛法才被稱為佛
。
事實上佛家的修行進路和道家是不同的,佛家是通過修習禪定,使用襌定的定力轉變成觀
察諸法的行力,當慧觀的力量足夠你去洞察出諸法緣起,剎那生滅無有自性的實相,你的
心便會從根本上接受這真相,一次又一次的觀照,會把無明我執連根拔起,斷去對生命現
像的渴愛,當貪嗔痴永盡,就能證得涅槃。
原始佛法不會說進入涅槃,因佛陀說涅槃是非緣起法,不死、寂滅、無為,和生命現像的
五蘊無關,沒有甚麼東西會進入或出來,超越名言概念,唯有智者能自證。
正因為涅槃的定義是如此曖昧,所以後世多有爭議,到底涅槃是一個實體?還是一個虛設
用以形容貪嗔痴永斷的概念?
最後總結,仙家追求的長生久視,很難和佛家的涅槃寂靜連結起來,因為事實上發展出這
兩種思想的文化完全不同,印度相信輪迴,所以追求出離輪迴的思想形塑了追求涅槃寂靜
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