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arlott30 (Elixir)》之銘言:
: 如果求死就是想要不再有感覺
: 但死後還有靈魂 也就是還是會有感覺
: 想要沒感覺 完全化為烏有的話
: 是不是要魂飛魄散才有可能?
: 要怎樣才能魂飛魄散呢?
: 不想有感覺也不想再投胎
: 只想完完全全的消失在這個宇宙當中
很棒的問題 很好的問題
不過基本上 在佛教範圍 他們不會告訴你 有這個我 (不管是 真我 常我 自性 如來藏)
因為初階入門若這樣教? 多數以上眾生 反而會陷入刁執著 而且不得其意 不得其真
所以說 若先修「常」見者? 怕落入 遍一切處 皆有我 ... (這種思)
所以如來反而有那一句 : 「修斷見者 多急得道」 ... (google 斷滅見者 多疾得道)
但是又有一句是 : 如來是常樂我淨 又怎麼回事?
你用初階的攀緣心 想要去求真我 是很難達到的
所以大部份是從「無我」這個觀想 去進入修行
試思 : 假如你真的存在一個真我? 但是這個真我 卻看不到[無我]的部份?
這樣算是完整的真我嗎? 所以這樣還是偏一邊的我 不圓滿 不滿足
你可以假想 把「無我」當作一種標地 或一種利用罷了
這樣是不是心上生心? 藉假修真? 其實也算是啦
不然你以為什麼是真的?
所謂「雲駛月運 舟行岸移」 ... 就是類似這意思
就像你提早搭上火車 坐進去了 隔壁車突然開動了 你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車子動?
也就是說 在世間這個幻境界 你想要判定一個真我或無我? 都不可得
一般眾生的困難 就是無知 不自忖量 難有自知之明 ... 學道就是這麼困難
自身還坐在火車裡 想要判斷誰動誰靜? 很容易失去標準
為什麼要修無我的理由? 其實也很多個 ... 我比較推薦這一種想法 :
「如果你存在真我的話? 你也不用去管世界有我或無我 反正都不妨礙你的真我」
所以就盡量去涉獵經海 就去修吧 把無我當作各種奇異故事看 也很不錯
去遍一切處 去建立 : 這個無我 那個無我 ... 這個無自性 那個沒自性 ...
(所謂 什麼都是假的 基本上也是正確的方向)
達到這樣的時候 (成就這樣想的時候 或 成就斯觀)
你感應到所有你身邊 通通是無我
通通是不自由 通通是機器人 它們沒有真我運作 世間如同虛空
達到這個感覺就對了 (就能說 你已初步近道) ... (只算接近而已 還不完全)
達到這個感覺的時候 你會發現 : 我還有「想」
你把自己空到一定程度 你會開始覺察到 你還有想
而這個想 ... 因為它會自動建立一切「有」 ... 所以很快又讓你退失道
(你本來廣遍建立無我觀 但是還沒能停住想) (那個想有癮頭會發作)
這時候你以為 我應該要停住想 或進入所謂[無想] ... 的境界
(但是這樣你又中計了)
世間就是這麼困難 你就是在自己作戲 扮家家酒 戲弄自己而已 (不管是有想無想)
就好像 「空中能生水」的道理 你知不知道?
你在地球上任何地方 包括沙漠 只要你有冷卻棒 有電力 => 就能從空中 聚集生水
所以 所謂的五大 : 地水火風空 .... (某程度來說啦) 它們都是能互相轉換的
「想」也是 ... 類似這個道理 你能夠產出一切有
你能冒出悲歡離合 自編劇場
(只要有僅僅一思 你就能生出萬有)
然後又可能 害你陷入另一種 劇情呀 故事呀 電影... 或各種作夢
一直夢、一直夢、一直夢、....都不能醒
而且你停也停不了! 很神吧?
(記住楞嚴經那句 :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 內守幽閒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
如來佛常常教[無我] ... 那[有我]的部份又在哪裡?
你要是有聽說的話? 應該知道很多 如來不只跟超過100人講過前世
這「前世」就是有個東西 那還是你 你並不會死
但如果是真你的話? 又怎麼會不自在? 投胎都不能自控? 不能自爽....
這種東西 到終極的時候 有個你不可達到的境界 你不可能用眼耳鼻舌身意 去觸達
盡一切思 盡你所想 (不管是有想無想) 都不能達到
但只能說 盡量去逼近「不可說」的感覺就對了、或所謂 去接近「空無相願」
另有些方式 例如「不二法門」 (或 nonduality ) (還有一個八還辨見 也要去記住)
.... 因為那種東西 無法可說 你不能說有我無我 (反正都touch不到)
或者去背那篇 : 須跋問世尊「云何斷一切諸有」佛曰「若觀實相 是人能斷一切諸有」
去把這些感覺背起來 再去感應你心中的如來 內與外互相相應 去達到這個感覺
好啦 其實我覺得以上是廢話 (對一般眾生而言)
只是我也不管別人 我就憑自己的感覺 去鋪陳一下
你的真正問題 正解可能在這邊 (反正古代已經有人提過類似的)
↓
有個梵志或外道 姓迦葉 它問如來 : 身就是命? 還是? 身不同、命也不同?
如來只是惦惦 不告訴你 也不回答
這梵志就問啦:「人死後~ 到還沒投下一胎之前 中間豈不是有東西?」
如來回答 : 「我說身、命皆從因緣,非不因緣」,一切法亦如是。
梵志說:「我看到世間有法不從因緣」
佛言:「你看到什麼? 不從因緣?」
梵志言:「我看到火燒木頭,被風吹起火花,飛向別的地方」
如來說:「這個中間的火 也是從因緣生」
梵志就問啦:若一個人死後 尚未投胎 這中間還是有壽命 沒中斷 憑什麼因緣?
佛說:「無明與愛 而為因緣。壽命得住。」
原文:
http://tripitaka.cbeta.org/ko/T12n0375_035
有梵志姓迦葉氏,復作是言:「瞿曇!身即是命?身異、命異?
如來默然。
梵志復言:「瞿曇!若人捨身未得後身,於其中間豈可不名身異命異?
若是異者,瞿曇何故默然不答?」
「善男子!我說身、命皆從因緣,非不因緣;如身、命,一切法亦如是。」
梵志復言:「瞿曇!我見世間有法不從因緣。」
佛言:「梵志!汝云何見世間有法不從因緣?」
梵志言:「我見大火焚燒榛木,風吹絕焰,墮在餘處,是豈不名無因緣耶?」
佛言:「善男子!我說是火亦從因生,非不從因。」
梵志言:「瞿曇!絕焰去時不因薪炭,云何而言因於因緣?」
佛言:「善男子!雖無薪炭,因風而去,風因緣故,其焰不滅。」
「瞿曇!若人捨身未得後身,中間壽命誰為因緣?」
佛言:「梵志!無明與愛而為因緣。是無明、愛二因緣故,壽命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