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板上前人的經驗分享,所以決定也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
當作是這一年度的總結。
Admitted:
Cambridge CS
Interviewed:
UT Austin ECE
UC Irvine ICS
Northeastern CS
Rejected:
MIT EECS
UIUC CS/ECE
CMU ECE
Princeton EE
UC Berkeley EECS
UCSB CS
McGill CS
Background:
Undergraduate:
NTU EE (Minor: Economics)
GPA: 3.89/4.30
Master:
NTU EE
GPA: 3.75/4.30
無正式論文發表但是貼過海報
Tests:
GRE: V:152/Q:170/AWA:3.0
IELTS: L:7.5 R:8.0 W:6.5 S:7.0 Overall:7.5
雅思成績是最後一次
故事等等再說
心得:
可能有些板友會覺得我申請的學校名單有點奇怪,
因為我是做有點冷門的題目,
完全只能盯著有相關研究的教授選學校和科系,
才會CS/EE/ECE什麼科系都有...
申請學校前和碩班的指導教授聊過,
他覺得我去歐洲應該會比較有機會,
因為我做的領域在美國不流行。
最後的申請結果好像也是如此,
美國方面就算是有到面試階段的幾間學校,
教授也是問我願不願意做其他接近的領域。
不過我在面談的當下都很不識相的婉拒了,
很單純的想到如果勉強自己做沒有很喜歡的事情,
可能未來的五到七年可能都不會開心。
本來是預期這一批英美加的大學投完之後可能得繼續投歐陸及日本學校,
但還好很幸運上了劍橋大學。
申請劍橋和美國學校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校方要求申請時要直接上傳博一的研究計畫。
還有不看GRE,雅思成績可以日後慢慢補。
感覺他們不是很重視SOP還有課外活動。
研究計畫的部分,
我自己的感覺是要直接讓教授覺得你在狀況內、
直接展現你的專業讓他們看。
當時我是看準了一個博士後研究員的計畫,
因為他和我想做的研究最相近。
寫好自己的研究計畫後,
系統上偏好的指導教授就填和這位博後研究員合作的老師。
面試當天我一打開Skype看到這位教授及博後都有出現,
當下覺得應該是有打到目標,所以就比較心安一點。
整個面試過程還滿切入重點的,討論的問題專業程度都很高。
面試了整整50分鐘,當下只覺得世界久。
面試後一個月,大概春節前我就拿到劍橋的Conditional Offer了。
條件大概有十項,其中對我來說最難的是通過雅思標準。
我整整刷了十次還是沒通過...
七萬元就這麼沒了。
最後因為離標準只差一點點,校方讓我做了校內測驗。
這個測驗沒有時間限制,做完之後過了兩三天我就通過所有條件,
拿到正式的offer了。
雖然以結果論這項考試對我來說沒有用,但還是補充一下GRE。
準備GRE的時間並沒有很長,因為被雅思弄得有點來不及。
只來得及把ETS出的Official Practice Questions(紫色那兩本)做完。
其實我覺得效果還不錯,有些單字正式考試有被我遇到。
但我V的策略主要就是保住閱讀測驗。
Q就是把書本後面那些專有名詞(例如五邊形之類的)背清楚。
而SOP/CV的部分,
我可能算是錯誤示範吧。
先借了幾份學長姐的觀摩一下之後我就自己動筆了。
寫完的當下覺得被人家修改過的SOP好像不能100%代表我,
於是就自己挑了一下錯字文法就上傳了。
有在想搞不好就是因為這樣才沒有被美國的學校錄取。
所以可能還是要找人看一下比較好。
最後就是一些比較感性的心得。
在準備申請學校的這一年花了不少時間在檢視自己過去的紀錄,
而寫文件的過程中,無論是SOP還是研究計畫,
好像都有讓我更認識自己。
可能對於所有申請者來說,
無論結果好壞都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吧。
也希望申請2019年度的大家都順利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