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教育部哥大獎學金的獲獎人。
相較於公費跟留獎,這個獎學金的知名度很低,
因為板上有同學在問獲獎以後的問題,
之前也被官方人員問到為什麼都沒人申請,
想說來盡一下公民義務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讓有意申請哥大獎學金的同學瞭解一下拿到獎學金以後的情況。
也希望能拋磚引玉,
看看領其它學校百大獎學金的同學有沒有人願意上來分享。
首先先聲明:
我是前途無亮的人文社會科博士生,以下是我和一位同是人文領域學長的經驗,
由於領域差別,我們的經驗未必適用於所有人,
TA/RA義務也可能不同。
本文僅供參考。
以下進入正題。
在瞭解哥大獎學金的運作方法之前,
要先瞭解哥大本身funding的運作方式。
哥大在入學的時候會給一個N(N > 3)年的fellowship package,
內含tuition學雜費、stipend生活費、保險等等等(一學期X鎂)。
但是,哥大同時規定,
如果要持續領有這個fellowship package(尤其是你無法在N年內畢業的話),
你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找到一筆external funding。
教育部百大獎學金的操作方式是:
每個學期哥大把錄取通知裡承諾的那筆錢(一學期X鎂)撥給你以後,
教育部會問哥大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然後將這個金額的匯一半給哥大。
也就是說,哥大一個學期付你X鎂,教育部一個學期付哥大X/2鎂這樣。
把哥大funding規定跟教育部獎學金規定合起來,
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獎學金除了可以幫哥大省錢之外,要怎麼幫助我們?
學長和我在跟學校financial aid討論了好幾次以後,
目前我們使用獎學金的方式是這樣:
因為有了這筆獎學金, 所以我們的funding package變成 N+1 年,
也就是你基本上算是擁有了一筆external funding,
滿足了哥大原本給funding的規定,而且會獲得多一年的錢。
但這一點完全是我們跟financial aid承辦人的口頭共識,
目前沒有紙本合約或備忘錄之類的東西紀錄下來,
有可能你會碰到承辦人不承認所以要重頭討論、
或是要找我跟你一起去證明確有其事之類的XD
(老實說我到現在都還是很怕學校哪天會翻臉不認帳Orz)
對校內義務(TA/RA)方面,
financial aid是不管這個的,這要看系上規定。
我們系似乎是規定有拿學校funding的學年就要TA,
但因為我相當於擁有一年的external funding,我應該可以有一個學年不用TA。
(但我目前還沒跟我們系上討論這件事)
因為你們系上處理finance跟排課、人力的人一定搞不清楚這個獎學金在幹嘛,
大家獲獎後得自己跟系上討論要怎麼調整自己的義務。
(不要去問教育部,他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
對教育部則沒有什麼義務,
就是每個學期確認一下自己的invoice有沒有錯、寄成績單給承辦人。
(為後來的申請者開疆拓土可能算吧XD)
稅務部份,並不會因為有獎學金而多報稅。
以上是我所經歷的哥大獎學金授獎過程。
請特別注意的是:
我的funding package是完全來自於哥大GSAS(研究生院),
所以如果你的funding來源中有實驗室經費之類非經過GSAS的,
以上經驗可能不適用,可能得自己橋出一個用錢的辦法,以及怎麼調整義務。
因為教授一定也搞不清楚這是在幹嘛,
所以建議你要自己研究學校規定以及想辦法變通||||
簡單來說,
這個獎學金對付錢的人來說,事情非常機械化:
學校帳上顯示付你多少錢,教育部就是付一半(然後付三年)。
對學生來說,
funding package增加一年當然是很好(雖然我也不能保證學校承辦人記得XD),
但是這個獎學金對你本身教學義務的影響,得靠自己跟老師、系上談,
(因為每個系的做法真的不一樣,沒辦法一起規定)
這是比較辛苦的地方,算是不用返國服務或寫心得的代價吧XD
說真的,
因為過去哥大獎學金都是人文社會科學生獲獎,
我還滿希望有科學領域同學可以加入我們一起當白老鼠的XD
這樣我們就會有科學系所(而不是人文社會領域)的經驗,
可以把這個獎學金修得好一點(或是讓教育部死心不要再弄了XD)
但是當然沒有人需要承擔這種期待,
板上大家就自己斟酌吧。
如果上述寫得太混亂看不懂(時差中腦袋不太運轉)
或是有其它問題,歡迎站內信問我,
我會盡量回答的。
祝大家申請順利,
也希望能在哥大見到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