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會包含
一、結論
二、為什麼選擇UCLA & 大眾傳播
三、校園生活
四、學術分享
社大文章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62432894.A.BB3.html
太久沒有上Ptt,所以過往的帳號已經不見了。
學測英文8級分 -> 社區大學建築系 -> UCLA Communication Studies 榮譽(Cum Laude)
學士畢業 (GPA 3.807/4.0) -> 哥大教育領導碩士畢業
一、結論
「廣而不精」可以總結Communication Studies就讀感想
優點
1.0:「英文的聽說讀寫都會變得很厲害」
畢竟需要短時間吸收大量資訊,然後在迅速地運用不同媒材去說明,如:紀錄片、報章雜
誌、社群文體、美編...等等。
1.1:「廣而不精,所以要知道自己想在哪個領域深耕」
資訊爆炸的時代,因此我們會需閱讀大量文章,造就成見識廣,但不一定精深,需要看每
個人的選擇。我是著重在不同文化的一對一溝通與弱勢團體上,但也有朋友著重在國際趨
勢、社會運動、金融財經或法律辯論。而我最後在工作與碩士上精進國際教育,今年剛從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領導碩士畢業。
1.2: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變強」
從small talk、上台演講與辯論都會在課堂上學習與應用到,對於與人溝通上會變得很會
抓重點與察言觀色。記得有一堂課是在分析美國總統的辯論與演講,看那些細微末節代表
的不同的情緒,如:說謊&緊張&自信。
缺點
1.0:「薪水偏低&工作壓力大」
因為廣而不精,所以工作變得很廣泛,職業變化快速,英文人人都會,替代率高,造成薪
水偏低 & 工作壓力很大
1.1:「國際學生會加倍辛苦因為英文落差與背景知識的缺乏」
如果沒有從小受到英文和美國文化的薰陶,會因為英文能力與美國知識背景相較當地人較
弱,所以需要加倍努力去精進。畢竟當地人母語是英文,又是大眾傳播系的,代表是當地
人文思敏捷的一群,要跟他們比拚,比較辛苦。還有就是當地背景知識較薄弱,人家很明
白各種社會議題,但我需要自己去了解前因後果。
舉例1:亞裔的Model Minority的各項因素與現實上造成的影響
舉一反三的舉例1:我講一個周星馳的笑話,對於中文學習者,可能每個字都聽懂,但是
笑不出來。因為中文學習者沒有受到相關電影文化或流行文化的薰陶阿~
1.2: 「2年時光體驗4年制大學的資源與學習環境是吃緊的」
第1年剛進去適應好大學的授課、作業、交友環境...等等,第2年就要預備畢業找工作了!
二、為什麼選擇UCLA & 大眾傳播
當初社區大學從建築系轉大眾傳播,最後糾結是要去UCB 或 UCLA,最後選擇UCLA的原因
有3個。
2.1: 「課綱差異 」
UCB: 感覺比較學術、著重在大眾媒體的學術研究 & 過程 & 在各個領域(社會學、心理學
、人類學...)的作用與影響力。 由於沒有就讀過,歡迎就讀過UCB Media Studies的人來
分享!
UCLA: 比較彈性,四大主軸 ( 大眾媒體、人際溝通、數位媒體、政治溝通),由於我知道
自己沒有很學術,又對於人際溝通和數位媒體有興趣,課綱上我傾向UCLA的
2.2:「 校園生活」
UCB: 感覺比較不安全 + 沒有好吃的宿舍食物 + 沒有運動比賽可以看
UCLA: 相較安全 + 8個不同風味的宿舍餐廳 + 各種美國大學頂級運動競賽可以便宜看,
比較全面性提供我美國大學生活體驗
2.3: 「排名」
不免俗的,當初UCB排名比較高,內心糾結很久,但最後覺得排名沒有差很多,課綱與校
園生活UCLA都是我想要的,於是我選擇UCLA,然後就可以說「我錄取UCB,但我放棄了」
XD
「為什麼從建築系轉到大眾傳播?」
沒有身分情況下,將來畢業我可能面對幾個情況。
1: 可能因為簽證或找工作各種問題,回到台灣後,我要重頭學建築...
「建築法規」- 台灣與美國建築法規總是有差異的
「建築設計創意」- 加州陽光明媚,使用木材,沒有高樓層;台灣下雨潮濕,使用鋼筋混
泥土,高樓大廈,我在加州所學可能要打掉重練(!?)
「建築軟體」- 可能因為使用的建築軟體有差異,我又要重學
「建築師執照」- 可能要在台灣讀碩士,才可以考取台灣建築師執照等等
(PS: 上面的如有誤會,歡迎分享! 如果能重來,我大概會希望自己在台灣讀建築學士,
美國讀建築碩士)
基於這些思考,加上當時我對於美國多元文化的議題很有興趣,例如:為什麼同樣一句話
,不同種族的人聽到感受很不一樣,對於從台灣相較單一種族的我無法理解,因為無法理
解,所以想要理解,最後就轉去大眾傳播了。
三、校園生活
1.0 Physical :
1.1: 「走路5分鐘,花費10美金看頂尖運動賽事,真香!」
$10美金可以看奧林匹亞美國體操選手的競賽,有機會免費看美國大學籃球比賽,跟宿舍
朋友一起看UCLA vs USC的橄欖球比賽或NBA知名選手到UCLA練習。健身房和游泳池當然也
都在水準以上
1.2: 「學生證在手,美食我有!」
8間宿舍餐廳,4間是吃到飽,另外4間是餐館類型,風味又都不同,從美式、歐式、亞洲
、南美都有,真的是...最懷念的一部分!!
2.0 Social:
2.1: 「安排不同方式認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好&壞處: 好處是會理解很多不同文化和體驗文化衝擊,壞處是回到台灣後,比較容易斷
聯了~
- 宿舍室友群: 校內籃球&排球賽,樓層的KTV Night,去酒吧,參與學校各類活動
- 校園工作的朋友(GRIT Life Coaching): 了解每個人背後的故事與認識一群對於自我&
心靈成長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 越南語言社團: 雖沒有任何越南背景,但對越南文化和去越南工作有興趣,也在UCLA註
冊課程用英文學了越南話1年,並且結交滿多越裔美國人朋友,參與了他們的新年活動,
也曾在一群越南人面前用越南話唱歌
- 台灣學生會: 我算是外圍人員,偶爾去幫忙&參與活動,認識一些台灣人,偶爾異鄉生
活遇到台灣人,總是令人惺惺相惜! 但我由於太過於忙碌與情緒偶爾比較低落,活躍程度
就比較低。
大概唯一後悔的是我沒有多去聽脫口秀... ...
3.0 Emotional:
3.1: 「Panic Attack & 飯後血糖達糖尿病初期」
就讀的2年當中,比社大更加辛苦! 第1年剛轉進去還在適應一切,伴隨而來的課業壓力、
交友情況等等令人壓力很大,所以我也有透過校內學生生活教練團體(GRIT Life
Coaching)的輔助,比較順利度過第1年,自我成長許多。第2年就大四了,準備畢業找工
作,也是另一種壓力! 社大轉學會感覺每2-3年就要被檢驗一次,轉學成功恭喜,通過4年
制大學的檢驗! 但2年後準備畢業要被社會檢驗了!
3.2: 學業壓力大很多,期中期末幾乎都有連續將近1周凌晨3點睡,6點起床,然後偶爾看
到同樓層的宿舍朋友在公共區域卿卿我我...這時候心裡會更加不平衡,但無奈也只是吞
忍,因為自己對自己的高期待與要求,只能尷尬的笑一笑,然後準備讀書。我會找好不同
的地點,根據不同的心情去圖書館讀書,但也曾真的體驗在圖書館Panic Attack暈眩的感
覺,覺得...很奇妙又荒唐。也曾血糖過高,好像是112,已經是 糖尿病前期,當然後來
就有控制下來,目前也康復了,也了解我在吃進去的是情緒而非是食物,於是才認知到生
理已經開始無法負荷,才願意放過自己一馬緩下來。
四、學術分享
「英文聽說讀寫頂峰時期」
4.1: 考試種類有做過 紀錄片(關於亞裔的Model Minority與好萊塢的影響力)、現場寫作
、1天內繳交2-3頁1行的寫作、選擇題、簡答題、上台報告、一組3-4人編排一堂課授課給
同學、課堂上辯論...等等
4.2: 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
- 1門教授專門教導社會運動,本身參與過Freedom of Speech UCB 1964年的運動,也曾
為馬丁路德金恩工作過,家中也有Rosa Parks (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的親筆簽名,所以他
講解的社會運動課程,都很讓人動容。也是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授,他家一堆美國社會運
動的相關物品。
- 1門專門說明認知作戰(propaganda)的課程,分析歷史上與現代的文宣&演講&電影 等等
的,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如何汲取資訊 (洗腦(!?))的
- 1門讓我進入許多思考的法律課程,如:教授可否與學生發生戀愛關係;在美國把國旗
顛倒放,是否犯法;如何界定合意性交...等等的議題。
- 1門探討性別議題的課程,分析歷史與現代的廣告與文宣如何描述不同性別與種族,我
的組別的作品是說明好萊塢電影如何敘述亞裔今天
- 1門課程是專門探討美國政治與媒體,我才知道原來川普最初花在廣告的費用超少,因
為他本身太有話題性,媒體爭鋒想要採訪他
下次再透過下面四個點跟大家分享
五、校內打工
六、同屆的就業去向
七、建議
八、為什麼選擇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