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群天才逼瘋的方法
其中一個就是把他們排名
然後每天開始跟第二名以後的說你是廢物 久了他就變廢物了
教甄跟高三考生很像 念書是唯一個出路 差別在於教甄沒人養你
而且還是沒考上醫科就要重考的那種感覺
流浪教師們雖不敢說是天才
但如果拿大學入學分數來比 平均應該也是PR80以上
通常這樣的人都能找到一個目前台灣30歲平均薪資的工作
只是因為懷抱著教職的夢想 搞得好像做錯什麼事一樣
甚至有的流浪教師還肩負家庭主要開銷
小時候老師都教我們職業無貴賤 能教養小孩養活父母就是偉大
當個流浪教師搞得像家族蒙羞一樣 怪哉
※ 引述《Mieke (願一切平安順心)》之銘言:
: 身為三十幾歲的考生 連兩年進複試然後被刷下來 打擊很大
: 需要時間調適心情 需要很多正向能量
這年頭能進複試 基本上證明有在念書 或是有念書的天分
: 在今年準備複試期間 我媽給我很大壓力
其實你有給自己壓力 才會覺得你媽給你壓力
如果一個人18歲時媽媽問他怎麼還不結婚生小孩 會有壓力才怪
: 在外人面前數落我(包括幫我看試教的人)
: 說我考那麼多年了 拼這一次考上
: 複試考很差 媽氣到幾天擺臭臉不願跟我說話
: 可能我又讓她失望丟臉沒面子吧
: 我很難過 除了沒考上 還要忍受媽的酸言冷語
: 一度想放棄不考了 覺得自己永遠過不了複試這關
複試這種東西 說起來很有趣
他其實真正要看的不是你的試教也不是妳的履歷
他要看的最主要是「你的fu」
是的 只是fu而已
如果能夠把當初複試的教甄重來一次
評審跟考生都同一批人 過程也一樣
結果卻是有可能會改變的
問過許多前輩與同儕 『是不是在一個考生踏上講台1分鐘內,就差不多決定了』
超過90%的人給我YES的答案
所以剩下的時間 只是用來強化1分鐘內的那個fu
假設fu不錯
教得有瑕疵→還年輕可以磨練
年紀太大→有經驗的即戰力很好
年紀太輕→年輕人可塑性高
有過許多得獎紀錄(自己或帶學生)→簡直才華洋溢
行政口試充滿自信→對自己有信心很好
反之沒有fu
教得沒有瑕疵→這傢伙居然只穿polo衫不穿襯衫真是沒禮貌
年紀太大→已經定型難以控制
年紀太輕→年輕人沒經驗出包率高
有過許多得獎紀錄(自己或帶學生)→有傲氣難以相處
行政口試充滿自信→自大的傢伙將來一定會搞事
當然 不諱言有那種氣場強大在哪都是正一的
但哪有可能天天都讓你遇到 我們都只是普通人罷了
你每年應該有考過代理吧 應該有些上有些沒上
有上就證明有學校是認同你對他們有幫助的
只是剛好不是正式的場合罷了
這還包括備取的運氣
我有朋友8年收集了14個備一 通通再見
也看過第一次備一就備到的
當然 就更不要說有時最賽的就是遇到重榜率最高的從老師了
: 這幾天想了很多 決定重新來過 也開始讀書
: 媽又說 幫我看試教的說要考上趁這兩年還有退休潮
: 再考不上就要轉行 因為少子化裁併校 以後沒缺了
再怎麼樣只是變少 永遠也不可能全國0招的
: 我說今年虎年小一學生少
: 兩年後龍年入學 新生會比今年多 她不信
: 家人扯後腿很痛苦 也不能責怪摯親
: 我媽從小的教育方式 造就我悲觀負面的性格
: 她這樣一說 我開始擔心明後年沒缺了
: 有人能給予我正能量嗎?
對不起 我不會說漂亮話
但是我好奇的問問
請問您有其他選擇嗎?
30up的考生 在2016年並不少見
我還不只一次看見已經頭髮半灰 還帶著小孩參加考試的
爸爸or媽媽在等待考試 邊跟小孩說等一下爸爸or媽媽要考試 你要乖乖在這裡等
教育圈不乏有轉行後找到事業第二春的
也不乏最後又回到這圈子的
我們都不是上帝
無法知道哪個選擇是對的或是好的
但我們可以知道哪個是自己想要的
問問自己 你想要的是什麼
就會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