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方式一直都不是重點
聯招有聯招的利弊 獨招有獨招的利弊
當你選擇一個方式的好處 同時也就必須要接受他的壞處
利弊是各校自己衡量出來的 Z>>B
重點一直在於是「這人要是招進來後跟預期不一樣怎麼辦?」
或是「這人幾年後不一樣之後怎麼辦?」
答案是他只要不幹出格的事你也不能怎麼辦
抱歉離題了
108課綱學校特色課程本來就是一個很需要獨立化的東西
現在命題的權利被拿走
等於用初試篩選學校需求的機會變少
那麼等於複試符合學校需求的機會變得更低
如果從老師上榜的機會反而變少
那484就表示以前的獨招初試命題根本是命心酸的
我一直都很好奇學生的升學方式N年來變了多次
為什麼身為學生指導者的教師考試卻完全沒有變化
舉個例子而言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複試人數一直是錄取人數的8倍
為什麼不是7也不是9偏偏是8
答案是因為試教15min+行政面試10min
加上準備間隔抓5min
30*8剛好一個上午4小時內解決
哦~~ 原來人數限制不是為了尋找人才設計的阿!!!
抱歉又離題了
我自己周圍的教師環境
可以感受出獨聯相輕
今年新進的聯招教師
放進了一群獨招出身的環境
接下來的結果應該會很有趣 (以上為我個人感受評價)
我個人推測北市高中聯招玩不過三年
一旦前段不玩
後面就會嚷著不玩
有人會覺得不會阿 外縣市也是前段獨招其他聯招唷
北市公立高中末段門檻約PR75
跟南部地區根本不能類比 (出了北市都算南部)
尤其免試和繁星後明星高中光環漸弱
誰會願意承認自己是公立高中守門員
更何況出包的萬芳高中事件和獨聯招一點關係也沒有
風頭過了 北市高中聯招就再見了
以上為個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