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受到許多人幫助,曾經受到版上多位老師的心得文啟發,
今年有幸上岸,再次特別謝謝這些老師!
在此也分享一些準備考試的心得,希望這段過程收穫和有所觸發的能傳承給其他考生。
一、考試經驗
109學年度:
竹中、板橋、成功、新北聯招通通沒進複試。
110學年度:
竹中、板橋、竹北、香山、竹東通通沒進複試。
台北聯招未列備。
111學年度:
樟樹:79/77.5
雄中:43/42
中一中:44/38
武陵:46/43
壢中:68/55
竹女:35/35
竹北:86/53
南一中:30/42
桃高:20/32
台北聯招:61.5/52.5
全國聯招:56/69
二、初試準備
1. 不要拿粗心當藉口,能進複試的人也是有粗心,但分數還是足以進複試,想辦法
讓自己實力提升到前段,才能提高進複試的比例。
2. 我前年寫過幾回高中數學101跟幾份考古題,去年寫了十幾、二十份考古題跟幾
回徐氏數學。
我這學年度寫完寸絲筆記跟幾十份考古題,從去年12月開始寫寸絲寫到今年2月中
旬,然後開始每天寫一至兩份考古題(含檢討)。
寫寸絲時盡量把概念弄懂,之後的每份考古題只給自己60分鐘,務必要知道那些
是曾經看過,這些就是要能在考場上拿到分的題目,前面幾份會比較痛苦,因為
還是會有部分題目是寸絲上沒寫過的,但後面幾份會越來越順。
如果是新看到的題目,60分鐘練習過程中有想法的但完成不了的,對完答案後,
建議先再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如果能想出來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剩下不會的
題目,就先看Math pro上其他老師的解法,試著內化。
我會跟另外一位老師約討論題目,如果我討論時能再次講出math pro上其他老師
的作法,我就相信我有將那個方法內化了,如果沒有,那就需要再花時間去理解
一次。
3. 我今年在考第一間複試的前一週都還維持每日寫考古題的要求,但隨著每週都有
複試之後,我重心都放在試教,幾乎沒有再練題目,所以後面的幾場的成績都比
較差,尤其是全國聯招特別不滿意。所以說,如果時間允許還是要維持手感。
4. 知道哪些東西是新課綱比舊課綱多出來的東西,比如說幾何分佈的期望值跟變異
數,我在雄中跟竹女初試都有遇到,合理性檢定在台南一中有遇到,今年的高三
課程還有看到橢圓的旋轉,我認為二次曲線的旋轉應該也會常常遇到,延伸出來
的不變量也需要好好準備,簡言之,要注意課本上的內容,常見的證明題最好能
知道兩個以上的證明方式。
三、複試準備
1. 今年代理時,有老師跟我分享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受用,供各位考生代理時參考,
「考上代理後可以稍微喘息一下,但不要休息太久,因為教甄已經開始了。」
2. 口試的資料我只有準備三折頁,我認為這部分主要是你個人特質及對於這份工作
的了解,就沒有特別準備,以下分享一些今年遇到的問題給各位參考:
a.自我介紹。
b.是否做過行政/如果要請你接行政,你覺得自己適合做哪個位置。
c.數A數B的差異。
d.對於校訂必修了解?是否參與過共備?
e.這麼多考生(前一個考生是你的同事),你怎麼說服我們,你比其他人更優秀?
f.如果學生喜歡上你,你要怎麼辦?
3. 試教:
a.我主要看南一跟龍騰兩個版本的教師手冊,一定要認真看教師手冊,避免自己
搞錯重點,也能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盲區。
b.個人覺得引入很重要,例如今天要學的概念跟之前所學有什麼關係,或是為什
麼我們需要學這個概念。
c.講解例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哪邊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依據教師手冊跟教學
經驗),主要是讓評審知道你有注意到這個。
d.對今天的課程下一個總結,或是今天所學的概念跟之後所學會有什麼關聯,
簡單來說,這點跟上述b點就是承先跟啟後。(我今年有幾次,因為前面突然靈
機一動有更好的想法稍微脫稿,反而沒有做到這點QQ)
e.合理性檢定、幾何分佈都是我今年有抽到的試教題目,這些新課綱的內容就是
試教的重點,還有微積分基本定理也是常見的大魔王了。
f.我認為自己教學的邏輯脈絡很重要。我今年有被問一題:「你為什麼這樣教?
你不覺得怎樣怎樣比較自然嗎?」(是對於整個講法的質疑,不是細節的調整)
我當時是回答,沒有耶,我覺得從_____出發(我的教法),這樣比較自然。
我相信每個人對於教學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就誠實跟評審說你的邏輯,不要
說一些違心之論,違心的部分還是留給問,「願不願意當行政」那時候回答吧!
最後想分享當初實習時,無意間從一位老師那裡聽來令我很有感觸的一段話觸發給大家:
「複試就是一個緣分,能進複試的老師都是很有水準的老師。有的人第一次進複試,緣分
就到了,有的人遲遲沒遇到自己的伯樂。我知道心很累,但在緣分到之前,我們只能繼
續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好,當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時,那就只是讓自己離岸更遠。」
這段話支撐著我即使心累,也繼續相信自己做得到、能撐到上岸的時候。
文有點長,感謝看到這裡的大家,祝福各位考生能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