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正手平面反手長顆打了6年 而深入器材研究的時間也經過了4年
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即將結束學生生涯外出工作。由於在長顆粒器
材的選擇部分一直令蠻多人頭疼的 因此我也想藉由這個機會分享一些
自己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這也是讓我迷上器材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
由於很多評測只說哪些球拍適合 但是通常都沒有告訴球友箇中原因
因此個人在此總結一些心法給各位長顆粒球友參考 希望能跟大家一起討論
PS:我不是什麼專家 只是一個純粹想分享心得的球友 因此如果看法有所不
同純粹個人手感問題 還請多多包涵
一、以打法為首要考量:挑拍前首先要確立自己的打法是什麼,挑拍時才有
一個底。比如說你的主要得分手段是正手快攻,但是挑選削球板作為武器,
這樣雖然照顧到了長顆面的洩力跟穩定度,但是要用削球板拿來扣殺跟拍死
對手肯定比用很多碳拍跟快攻拍要費力不少,相反的如果要拿來穩定削球,
卻用了出球較快的纖維拍,那麼除非手感夠好,不然肯定控制不住,因此
挑拍時配合自己的打法才是重要的。
心得:削球打法可以用削球板或是比較軟的弧圈板,會比較容易上手,以弧
圈為主要得分手段,顆粒過渡控制為輔,使用一般的弧圈拍為主要方向(發
力好的話也可用削中反攻型削球拍,如朱世赫、Victas松下二刀流),若以
顆粒打法為主,配合快攻打法,則可選擇快攻型的板子,如硬七夾跟偏厚
的纖維拍。
二、支撐力夠的拍子為宜:長顆粒本身的洩力跟變化效果十分卓越,但是
借力方面跟主動製造旋轉方面是弱項,削球打法必須顧及中遠台,或是弧
圈進攻、顆粒嗑擋等等,這些打法都指向板子最重要的因素-支撐力!若拍
子支撐力不夠,回球質量會大打折扣,顆粒的特性也會受到影響!早期很多
人選用純木七夾如CL、P700 等拍子拿來打異質打法,有部分就是這種考量。
心得:一般而言有一定厚度的板子,夾層數較多的通常支撐力都不錯,另外
也可以考慮ALC或是ZLC,此類板子雖然薄但是支撐力方面有纖維搭配木料的
調和,也有一定水準,至於純木還是纖維拍較好,個人覺得只要再支撐力足
夠的條件下符合自己想要的感覺就行,不需要去刻意糾結
三、拍子軟硬決定顆粒味:長顆粒的選拍通常分為兩個極端,硬拍以及軟拍。
軟拍相較於硬拍,控制能力跟洩力能力會比較好,也能夠稍微靠拍面的軟咬
來製造點變化,但是顆粒被動回球方面變化性比較不大,威脅性也比較小。
相對的,硬的板子雖然操控性較差,但是回球的質量較高,而且相較軟拍而
言較容易使顆粒產生倒伏,被動防守的變化性會比用軟拍來得大。由於控制
方面可以靠技術彌補,因此大部分長顆粒推薦拍會選擇硬板也不是沒道理。
這邊要注意不要把硬度跟出球速度做直接的連結,因為也有相對硬但是出球
不快的底板,也有軟彈的底板。
心得:如果想要打出顆粒味道但是又不想失去太多控制,則可以選擇硬面材
但是整體不快的球板,如多數的硬五夾,或是如果不考慮中遠台的底勁,以
快攻為主,則可選擇巴爾沙木大芯的底板,此類底板小力量控制好,主動發
力一速快,巴爾沙大芯洩力又好,對攻擊跟防守都有不錯的表現。
PS:巴爾莎木最大的問題是底勁問題因此通常做很厚來彌補,同時中遠台會比
較乏力 另外巴爾莎木較輕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
四、出球乾脆、有些微震手感但不要過震:顆粒打法是以撞擊為主的手法居多
,因此出球乾脆,不要太咬的球拍在顆粒擊打方面比較不會拖泥帶水,進而
影響到質量。另外有些弧圈拍由於拍身較薄,可能會有震手感的問題,此方
面也會影響到整體控制力以及手感,因此建議選拍子時盡量避免手震情況嚴
重的拍子較佳,但也不要完全沒有震動感,這樣進出球手感模糊反而不是很
好,帶有一點微震的感覺會好一些。
五、拍子重量適中:一般來說,長顆粒膠皮的重量要比反膠要輕,所以板子的
重量也不要太輕以影響整體擊球質量,除非是專門打擺速或是控制的打法,
才需要比較輕的球拍。以個人的經驗,90g空拍(正常版面)搭配一面平面一面
無海綿長顆粒,最後總重量大概在150-165g左右,如果加個1.0mm海綿大概會
再重個10幾g左右,可以以此做為挑拍基準。
PS:有球友問過拍面大小的問題 個人覺得拍面偏小,力量會比較集中,甜區會
比較好也比較固定,反之拍面大力量較容易散開,通常會比較有空空的感覺,
較適合偏守備。個人是覺得如果不以削球為主要得分手段,近台長顆用小拍面
感覺會好一點。
六、顆粒入門拍分享(適合剛入門顆粒的新手或想嘗試顆粒的球友)
純木:729z1 露天拍賣X鷹有賣 屬於中硬度五夾 整體性能個人覺得很全面 CP高
支撐力以初學者來說夠用 還能練發力 等到練到一定程度之後再考慮換拍
纖維:銀河Y14 一樣從X鷹可買 屬於鍛木面材+薄碳+桐木大芯 椴木面材有吸球
特性 控制感不錯 速度在發力之後也有一定水準 當進階拍用亦可
七、顆粒進階拍分享(適合已經有一定功力或是想進階的球友)
Stiga CL:非常普遍的板子 支撐力好 適合快攻結合弧圈 撞擊手感優異 但是品管
問題每一把落差很大 要特別去挑 另外個人覺得普通的CL就很好用了 CR WRB等等
視情況再做手感微調
*便宜一點也可以用銀河U1 對岸仿CL的板子 比CL更偏全面性 (CL侵略性好一點)
豋X、孤X都有賣
Nittaku Septear:著名的練功/進階拍 打無海綿長顆手感不錯(有海綿會稍嫌模糊)
控制很好 唯一小缺點是球質不算太重 屬於溫和派
TSP Galleon:這把比較冷門 是TSP之前力推的板子 為硬五夾 硬面材使得顆粒變化
有不錯水準 另外還有很上乘的控制力 發力攻擊時也很有威力 弧圈或是快攻都很
適合這把 適合全面型異質打法(平面/顆粒得分各半)使用
Avalox P700:也是很有名的異質打法板子 個人覺得比CL更偏重快攻 據聞初代(已絕版)
的AVX很硬適合純撞擊 個人沒打過初代不便評論
Yasaka X1:冷門板子 網路上評測大師驚嘆號有相關評測 基本上適合異質打法 個人使用
過之後覺得這把相當不錯 雖是巴爾莎大芯但沒有酥軟感 整體走攻擊路線 進台威力很大
長顆拿來彈擊是一絕 但是不好控制 適合中前台攻擊型顆粒使用
Donic Cayman:巴爾莎大芯 超厚超輕拍 使用起來非常靈巧 顆粒變化很大 回球蠻鳥的
很好洩力之餘對於對方的弧圈防禦很好 能夠倒八回去 很適合打進台控制型或打落點型
戰法用 這把的缺點是退台乏力 還有過厚會影響弧圈的手感
Victas matsushita offensive(松下二刀流):攻擊型削球拍,這把威力很夠,比同類型
的朱世赫好控 以弧圈為主戰很有威力,而顆粒拿來過度或是進台攻擊守備性能都很均
衡 如果不care大版面 很適合弧圈為主 顆粒防守或過渡削球為輔的打法
個人配置(手工特注)
結構:Koto+杉木+ZLC+巴爾莎大芯+ZLC+杉木+Koto
厚度:7.0mm
重量:87.8g
正手:DHS天極3-60 中軟 2.1mm
反手:Dr.Neubauer Viper OX
打法:正手快攻為主,前衝弧圈輔助。反手長顆粒進台攻防打法(類似池德容)
以上 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