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8-09-26 22:22:06張繼科:生命就是拼搏 運動員的價值在賽場上
“無論在怎樣的困境中,堅定信念,適應環境,敢於挑戰,努力拼搏,並在其中找尋真
正的自己,才能成就自我。”在青年閱讀分享類音訊節目《榜樣閱讀》錄製現場,張繼科
讀完作家林希的《石縫間的生命》選段,談了自己的感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林希先生想告訴我們,適者是戰勝環境的強者,生命就是拼搏。”
今年5月,30歲的張繼科在淡出賽場6個月後復出,在這個過了運動員發展黃金期的年
紀,開啟了他的“第二次拼搏”。
6月10日,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日本公開賽男單決賽中,張繼科再次與此前在中國公開賽
戰勝自己的日本選手張本智和狹路相逢。
整場比賽,對手嘶吼不斷,剛剛恢復訓練一個月的張繼科沉著應對,雙方比分持續膠
著至關鍵的決勝局。即便體能落于下風,張繼科始終緊咬不給對手輕易領先的機會,從落
後到扳平到領先,再到被反超,始終不放棄。
最終,比賽以3-4結束,雖然再次不敵這位15歲的日本神童,但張繼科很樂觀,“拋
開比賽輸贏不說,自香港公開賽以來,自己一次比一次進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
到這種水準,我覺得還不錯。”
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次比賽中暴露的問題,如相持球失誤較多;決賽打到第七
局關鍵分時,基本功發揮不穩定;馬上就要贏得比賽時,戰術意識顯得不夠。
“年齡越大身體恢復越慢,這比技術更難恢復,但人生能有幾回搏,努力拼搏不一定
會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張繼科知道回歸的道路艱難,即便連續兩站公開賽首
輪出局,也未曾動搖他繼續比賽的決心。
“現在差不多恢復到五成的水準,我覺得再有兩三個月,就能恢復到六七成。” 張
繼科知道,復出的過程很痛苦,“但我認准了一件事,就會付諸行動,並且會對自己嚴格
要求,我喜歡對自己‘狠’一點兒。”
正是因為一直以來對自己格外“狠一點”,從2011年到2012年,張繼科只用445天的時間
,就成為乒壇歷史上用時最短的大滿貫得主。他也成為繼劉國梁、孔令輝之後,中國男子
乒乓球第三個大滿貫獲得者。
從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2011年巴黎世界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冠軍,最快的大滿貫
背後,是張繼科從5歲起打球,默默拼搏的近20年。
“我終於實現了一個運動員的價值,不僅為國家爭了光,也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回
想那段經歷,張繼科仍心潮澎湃,“我贏得的每一個冠軍,都是無數滴汗水灑落在乒乓球
桌上,累積起來的。”
日本公開賽,讓球迷重新見證了張繼科的鬥志,這頭“藏獒”正在回歸的路上。
大滿貫為張繼科帶來很多榮譽,也讓他的職業生涯遭受了考驗。2016年裡約奧運會前
夕,身體的傷病再次為他敲響了警鐘。“我腳踝有傷,肩傷和腰傷也很嚴重。腰傷是老毛
病,剛出生就有問題,負荷大了就更嚴重,經常會痛得不行,有時連比賽都無法堅持。”
為了上賽場,張繼科曾6年打了7針封閉。“不想因為傷病錯失比賽,所以一直在調整
自己,也有想過退役,可不想就這麼放棄熱愛的體育事業。我相信我一定可以。”
2013年張繼科再次獲得巴黎世乒賽男單冠軍、2014年奪得了德國世界盃男單冠軍,這
距離他再次獲得大滿貫就只差一枚奧運金牌。
裡約奧運會後,就有傳言張繼科或因傷病退役。“不退役,我準備備戰2020東京奧運
。” 張繼科公開表示,傳言不攻自破。
退役後的計畫不是沒想過,“如果真的決定退役,我也會繼續從事乒乓球相關的工作
,換一種方式去延續自己奮鬥了二十多年的事業,即使不在乒乓球一線工作了,但我仍是
乒乓人。” 張繼科說。
從小,在父親的指引下,張繼科找到了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乒乓球,他希望
,年輕人都能找到真正值得為之拼搏的目標。
青春是奮鬥的歲月,不是享受的時光。“運動員的價值永遠在賽場上。”張繼科就是
這樣熱愛乒乓球,留戀乒乓球,享受乒乓球。
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pingpang/2018-09-26/doc-ihkmwytp15998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