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想法就是一些老企業的實際流程
企業越老,流程會越多,越呆,越死版。
有的甚至死板到一萬塊的預算就要部門經理簽核,
說真的,簽核就是一種責任,越多的簽核到最後就是
不要簽最好,最好你也不要給我亂提案,出包了
誰來扛?最好大家安安分份領薪水,照著公司
目前能賺的商業模式繼續賺。
保守與老,通常都是等號的。換句話說到後來企業
整體幾乎都是在守成,無可厚非,但這種觀念在創業版
來講,似乎不是該推崇的。
換句話說,如果什麼東西都要100%看到效益才做,
那基本上什麼事情都不用作了,冒險精神,對創業而言
仍是必要的。
就像C大之前講的,他跟台灣接洽合作,談了三個月台灣
公司還可有可無的態度,但跟大陸公司接洽,時間就是兩個
禮拜定案,到後來他們寧可選擇找大陸公司,也不肯找台灣
公司合作。
就是類似的道理。打太大的安全牌,是老企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