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在台灣創業有99%的人在盲人摸象. 花了幾年寶貴的青春歲月之後,
燒光了公司的資本,再回去別人的大公司上班,
寫下一些領悟的心得給其它人下去再跟著一起
循環一次? 這樣子好嗎?
並不是說分享自己的失敗心得不好.只是要給年青人一些思考的空間.
為什麼會想要花錢花時間去失敗?這個步驟錯誤在哪裏?
原PO寫的東西,其實也就是很基本的一般管理理論,課本上case study也都出現過
無數次的討論,所謂的行銷管理,HR management,
Qualiity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也都是無數年的前人失敗累積的經驗留著給學生去吸收. 現在這些資訊
學校,雜誌,圖書館都是滿滿的. 老師在學校也可以問,怎麼會變成自己再重複一次失敗?
管理學在實踐的過程之中,也就透過不斷地分析探索尋找解決方案,這不是一個人
的工作,怎麼會變成要求老闆要去點滿技能?難道每個老闆都要IQ200, EQ特優?
考試都考一百分? 實務上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回顧三國時代, 曹操文武兼備品德差勁, 孫權善長外交戰略內政普普,劉備有仁德其它gg.
三個人可以互幹不下對方.這不是很奇怪? 仔細一看,老闆其實還是在請人用人做決策
這方面才是核心價值. Goolge, FB, Microsoft, Tesla...目前世界頂端的科技公司,
都在矽谷,不覺得很奇怪嗎? 說說穿了,只要能夠copy美國這一套管理模式,基本上
不太可能會失敗的太離譜.努力在美國的這些公司裏待一待爬一爬,就可以吸收一些本事.
請人用人, 八九不離十,核心都會是熟人, 大學同學,
高中同學,研究所同學. 工作上的同事, 原因就是在於熟悉,運作起來有可預測式.
但是,肉腳交肉腳, 一群肉腳加起來還是肉腳. 要團P, 自己要先了解自己有多肉,
不要想那些有的沒有的強出頭, 陣式擺出來,一定是要讓強的人往前衝, 自己先縮起來.
強的將可以陣亡沒關係,本陣不能被破, 這部分就叫做PM. 做產品之前一定要先做
撤退的計劃先. Plan A and Plan B, Plan A gg了, 就call plan B.
強將陣亡了之後, 自己再出來收割, 這套雖然厚黑,但是在商業上屢試不爽, 想出頭的
當強將, gg的可能性就大增. 可以參考鴻海和宏達電這種本土大公司成功的運作模式.
台灣普遍的迷失就在於每次談一家公司,都只看CEO, 所以台灣在創投這一塊可說是
愈做愈好笑去了. 不少台灣CEO也以為公司一個人發號施令就夠了, 真的會笑掉人家大牙.
基本上,美國的大公司是董事會制,其實你們也聽過台灣超大公司的決策小組,
這種都不會是一言堂.決策靠的是分析, 靠的是邏輯, 靠的是資料收集.
透過正反辯論去達成結論. 所以公司裏,真正的狠角色其實都在董事會裏, CEO
換來換去很正常.
不會管理的人,真的不要輕言創業, 如果你連在公司裏都爬不上管理職, 說你能夠創業
成功,那個或然率也不是沒有, 但是就是低於平均值很遠就是了,
我也都不太會去看那些一人創業公司, 基本上無解, 一人再強也就是跟擺地攤半斤
八兩. 沒有三個素質強的團員組織起來的團隊,基本上失敗率高於95%.
給你們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