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難啊
舉個鞋廠例子,大雅新北海,當年做到快倒快倒了
後來老闆自學英語、接外國單後來開始成長
可是也遇到轉型問題,要打自有品牌
幾年前用他們的資源在台中到處展店
一中街開店時我也有去捧場,結果到現在店已經收掉繼續專注本業
當你專注本業能賺錢,去開拓自有品牌市場有可能虧好幾年
我是老闆的話,會不會寧可讓幫人製作鞋子,讓人去打品牌
穩穩賺就好? 有一個朋友是在自行車零件廠的二代
他自己在美國打避震器品牌,跟我說他一年燒2000萬在牌子上
連續燒了4-5年,所有股東、老董都不看好他
直到有個美商願意出1億買它品牌,當有人對你出價的時候
你的品牌才算有價值,不過他們現在一樣是OEM+自有品牌一起推
今天是因為他們公司本身就是有相當經驗+規模
加上夠本燒才有這樣的成果,鞋業呢? 你要如何出頭? 是不是有這麼多資本
去燒一個品牌、何時獲利?
比起品牌,代工、房產、投資其他行業,獲利都比較穩定、也比品牌多
如果是你,你會選哪一條路?
另一個問題是產業鏈集中聚落問題,當年大間的製鞋企業都外移
本土的產業鏈因此凋零,比如製鞋用的鞋楦,有多少鋁模師傅
現在年紀大了退休、或是小孩不接,就這樣失傳了
像我自己比較熟悉的自行車業,自行車業會發達完全是產業聚落在這
順捷、愛地亞、巨大這些大型組車廠、成車廠在中部
我在台中潭雅神區,美國cannondale、specialized、sram的亞洲開發中心在這
前叉、車架、組件在這裡生產,遠一點頂多到彰化的距離
義大利Pinarello、giant部分水貼我對面工廠做的
整車在我公司後面組車廠組的
DT Swiss碳纖維輪組台灣做的、許多大廠碳纖維車架國外設計、台灣製造
世界上8成以上的單車零件都跟台灣有關係
因為我們的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
全部的協力廠都在附近、配合度高、技術又還OK,你要找什麼
附近弄一弄馬上可以找到全車零件,方便快速
所以開發中心才會設在這裡,立馬完成開發人員的需求
他們最愛搞JIT 0庫存,庫存在哪? 在各大協力廠那、在我這
因為在附近所以才可以配合臨時送貨
舉個例某國際大牌避震器最近興建泰國廠,說要把台灣的零件生產移去泰國做
EX:抽外管、彈簧、橡膠damper這類,朋友就說泰國重新找協力廠,他們的配合度
、技術、品質都是未知數,沒這麼容易就可以取代台灣,到時候又回來的話
肯定要給他漲價一筆
其他產業我不熟悉,但是汽機車、單車方面
有時候去客人那看,真是隨便都可以看到國際大牌子的東西KTM的HUB、DUCATI汽缸...
甚至GOGORO車架熱處理都是我高中同學家做的,這個就是產業聚落的效能
你要的,我這邊一次滿足你,甚至是你的不合理需求
單車業通常會比市售產品在快個兩年,也就是2016已經在制定17 18的規格了
有遊艇業的PTT板友某一次幫他做一個塑膠片,一個禮拜就給他了
他還嚇一跳,說我都是被單車業操出來的嗎XD?
回到正題,台灣的鞋業已經沒有這種能量了,鞋材我也只是老客戶"蒙出"
偶爾幫客戶上上櫃送MIT鞋材去越南(可能用習慣吧?)
去客人那的時候,現場清一色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員,年輕人幾乎無幾
除了貿易商辦公室外,這樣的鞋業要轉型? 轉去哪? 現在圖的不過是
廠房、設備折舊幾乎沒有了,有得做就有得賺,身體健康的
只能說天時、地利、人和,Trend 順勢而走有時候真的比甚麼都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