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個問題
以前去理髮時,常在想
為何第二次去找同一位設計師時,
費用通常會較貴 (例如 350 => 500) <= 我多數遇到的店家
當時的理解是,一開始不熟,於是降價讓客戶有意願嘗試,
後面我(客戶)認同了他的技術,於是就抬高價格
不過以前還不習慣這種模式時,會覺得"怎麼熟客反而更貴?"的感覺
如今輪到小弟成為談生意者 (剛經營不久)
開始經營以來,某天有一位回流客戶上門詢價,
由於剛進場報價有稍微壓低 (大概是市場行情中低價位)
此外,想說對方會回來,應該是有一定信心才是。
(且當時對方經理有來拜訪我們,肯定我們的服務)
考量到成本,我們決定將價格拉回一般市價。
結果得知對方開始在找其他廠商,且應該有可能會跟其他新廠商合作
於是藉由此次經驗,有了一些問題與想法
1. 可能理髮店<回流客戶回到原價>的方式、
不適用在B2B、服務企業的案子 (小弟非商科,這方面不懂)
2. 客戶忠誠度,其實是不存在的?
有跟人討論過,他們說就連親人間都沒所謂的忠誠度,陌生人之間何來忠誠?
(他們舉的例子是自家賣電扇,過去親戚都會跟他們買,
但只要商場比較便宜,就會找商場買)
不過這例子適用與否小弟也不清楚
於是上網查了一下文章
看到這篇文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687
文章內容大致是: (若理解沒錯的話)
除非你表現"異常"突出,讓人"非常"滿意,留下"難忘"印象,
才有可能成為死忠客戶,才有"忠誠度"可言。
而我想起過去的理髮經驗,當價格回到原價時,其實第一個感覺是不好的。
因此想出一個 <大略>的結論,也就是
商場上只有拚價格和服務
(小弟經驗是價格多數狀況會大於服務)
而沒有所謂的<忠誠度>
在此想問的是,
1. 不知道各位創業前輩對<忠誠度>的看法如何?
個人想法,若同樣服務,自己第一次上門是3萬,
第二次上門變5萬,當然會再考慮。
這種第一次比較便宜的可能不適合"高價位"的產業?
(也就是會不會僅適合5000以內的服務產業?)
2. 政府機關的案子(的窗口之類) 會不會"比較"有忠誠度?
以前聽說會比較有,因為他們怕出包,跟之前合作過的廠商合作,比較保險。
但遇到幾個case,又感覺似乎是在拚最低價,長官總是想找愈低愈便宜愈好。
(不過都是高規格標準就是)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文筆拙劣,感謝前輩們看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