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reatGByte (無)》之銘言:
: ※ 引述《Y2797 (以和為貴)》之銘言:
: : 簡單說一下
: : 廣告不只是廣告這麼簡單
: 其實行銷不只是廣告這麼簡單
: 如果以行銷的最正規軍快消品業來看
: 整個行銷行業上游到下游可以分五段
: 1.市場情報 / 市調 Ex:AC Nielsen、Kantar
: 2.產品 與 策略 Ex:P&G
: 3.策略 與 創意 Ex:O&M、burnett、JWT
: 4.媒體執行 Ex:舊媒體時期的凱絡,傳立,網路媒體時代的各FB投放公司、SEO公司
: 5.商化 決戰最後一哩,現在的顯學電商不會遇到這塊
: 產業別不同做法也不同
: 像大的快消品品牌,年度預算破億,他們比較在乎1. 2. 3.
: 像4.的什麼CPM、CPC、ROI,他們也會稍微看,但老實說不怎麼在意
: 反正數字砸到夠能差幾十萬? 只是整個案子預算中的小錢
: 電商我不熟,但FB有追蹤幾個大代操公司的老闆或所謂成長駭客
: (看他們常常發文互相捧來捧去XD)
: 電商幾乎都在4.鑽啊鑽,2.江湖經驗,3.意外蹦出來就用
: 1.勒? 沒有1.啊!沒有1.的2.和3.就是天橋底下說書,大概就靠老闆主管的商業直覺
: 就算4.是有規模的公司說要給你total solution
: 但他們的專長(和資源)就不在1. 2. 3.,所以提案就算煞有介事的提到消費心理、策略
: 大概也只是他們公司主管的商業直覺或覺得乍聽之下無誤的商業邏輯
: 如果以前的全聯小編可以算是FB投手的成功案例
: 那是因為人家做足1. 2. 3. 4. 5.,而不是4.厲害的關係
: 但行銷的門外漢會以為厲害在全聯小編,一時FB小編/廣告投手這職業被炒得火紅
: 電商圈所謂的廣告
: 和markcom圈的正規軍比,其實等級還是差滿多的
: 所以.......
看到這種似是而非的就想導正觀念
結論就是電商不熟
行銷也沒有理解到位
行銷本來就沒有正規軍
更不可能存在複製成功的行銷案
FMGC也早就跟過去書本上講台上差距甚遠
公司中的行銷經理拿著沒意義的4C 4P STP SWOT
不敢面對真實行銷戰場一大堆
也沒幾間上市公司敢把電商自己來
外包在外包KPI達不成就走人或者換外包商
1.市場情報跟市調
很多新媒體在做但是很難自成一個產業
因為電商時代本來就是反過來的時代
自以為最新的完整資料根本跟不上實時競價的廣告遊戲規則
花錢買來的市調數據跟市場情報,對於數位廣告投放優化幫助極低
頂多拿來當作短期參考用途
若要更有價值就是能轉化成與品牌內容共鳴
數位相關數據鷹眼數據可以去看看
2.產品 策略
中小企業就算了
一天到晚遇到有著夢想的發明家開發了一個商品
產品從識別CIS 價值主張 顧客關係 通路 目標客層 收益 成本...關鍵什麼鬼的
列的天花亂墜,沒錯就是流行一陣子大家都要跟風的商業模式
結果銷售不如預期,通路跑不動,電商找出口
電商的套路很多套
流量成長駭客聽起來很酷
漏斗行銷基本功先想辦法理解跟實踐
3.策略 創意
可以實踐成功的叫做創意
只能安慰自己的叫做文創
破壞式創新是行銷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
連消費者互動與關係都破壞了行銷就成了沒有靶的飛箭
4.媒體執行
傳統廣告
數位廣告代理商
二分法比較快但是當中出現SEO公司的話 XDDDD
5.商化
CPC CPM那些就算了
ROI沒有一個老闆、股東、投資人會覺得沒意義
有錢人會有錢是因為他們更珍惜手上的子彈
隨便丟一點錢在廣告上不在意除非腦洞
不然他丟去做善事還可以節稅
與ROI在電商中同概念的ROAS是必須也不能不懂的
不然錢丟在水裡也怪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