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以色列約旦遊記【十八】苦路中段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2-04-27 11:39:59
~※ 苦路中段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51112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從前兩站的考據世界抽離,我想像著走在這條「苦路」的基督,不太清楚釘人十字架
的重量,有些信徒會特地借一付揹著走,感受耶穌當年的苦,看過的影片裡是數個人扶著
緩行,想必是很重吧。就算僅僅一般,在身體已沒有一處完整的狀態,肯定是雪上加霜,
搞不好連站好都無法,依據電影「受難記」的重現,士兵還很無良邊催邊繼續鞭打,果然
,一顛一顛走著,耶穌就摔倒了,這也是「苦路」第三站想記錄的事。它位於路線第一次
往南的轉折,雖然事件只是合理的推想並沒有聖經文字佐證,仍有亞美尼亞教堂因之砌起
,除了號碼牌,也以門拱上的刻繪呈現十字架下的癱倒身驅。
教堂同樣為第四站之所在,相鄰拱門有類似風格的敘事浮刻,是瑪麗亞傾身與耶穌相
對,她的面容枯槁,彷彿心魂已被這樣的打擊抽乾。這很能想像,一位母親從懷胎看著小
孩長大,又怎能承受他先一步離去,何況若照電影所演,她人也在鞭打現場,盯著曾抱在
懷裡的身驅被摧殘得不存原形,望著飛濺鮮血落於地面淌流,就算轉頭閉眼,也有兒子的
呻吟不時戳痛心頭。應該是真有找到時機和耶穌作告別吧,儘管無法以言語多談,顫抖的
觸碰、熱燙的眼淚都表達了極度的哀戚與不捨。
由網路照片所見,第三站拱門後是間小禮拜堂,有圖繪勾勒荷著十字架的耶穌,第四
站裡的主殿則高闊許多,且地底尚有個紀錄相遇場景的小祭壇,壇前一對腳印形樣的凹痕
,讓信徒們深信是聖母傷慟之際所留。不過這兩處導遊都沒放我們進去,我唯一來得及的
,是多拍了一張在此三岔路口駐守的警察。估計是開始進入穆斯林的熱鬧區域,有三位持
槍勁裝男女掃望戒備,不知是天生血統好,還是有認真挑過,兩個男生的深邃五官都讓其
顯得帥氣,修整過的腮鬍更增添屬於戰士的粗獷。女生更令人意外了,都說以色列全民皆
兵,這位小姐想必本職是模特兒吧,僅是隨意捕捉到的鏡頭,便呈現了清秀與英氣的揉合
,若換上禮服肯定風情萬種。
三、四這兩站位處羅馬時代規劃的南北大道之一,可由「大馬士革門」斜向通往「哭
牆」區域,再從東南的「糞門」出城。商家明顯變多了,掛滿多彩衣物、手工藝品的店面
讓人瞧得眼花,但走沒多久導遊就向西切轉,並指著五號的標牌,說是「古利奈人西門」
(Simon of Cyrene)幫忙耶穌的地方。「古利奈」在北非,很有可能這位西門有著黝黑
膚色,聖經並沒有對這一段多作著墨,無從推估士兵是不耐煩或終有人看不過去,只知他
們在這兒眼一瞥,便挑了西門過來幫抬十字架,西門就也這麼因緣際會,幫耶穌分擔著,
並見證到最後一刻。這個地點被方濟會設了小禮拜堂,門面除了拱狀紋路,便是幾個十字
架徽印,粗糙石塊疊砌的堂裏,則有線條簡化的雕板呈現對應的這一幕。
從這路繼續向西走,會遇到標在「Church of the Holy Face and Saint Veronica」
門口的第六站,據說信徒「維羅妮卡」在此見到耶穌悽慘的模樣,很難過地拿了布幫他擦
去臉上血漬,這布便印下了耶穌的顏臉。儘管聖經並沒有記述這一段,事件卻莫名傳了下
來,且說「維羅妮卡」將布呈給羅馬皇帝,因為具有治病復活神能,之後成了中世紀的聖
物,在重要時刻會被敬奉出來昭示、遊行,展現羅馬教廷的威望。雖然由於戰事,這塊布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人知道下落,但也有說法,布其實仍藏在梵諦岡「聖彼得教堂」,沒有
特殊身分不得見。
這樣的軼事很令人聯想到「都靈裹屍布」(Shroud of Turin),相傳這塊收藏在義
大利「都靈主座教堂」的布曾包過耶穌入殮時的身軀,即使因為一場大火讓它多了兩道焦
痕,布上那雙手交疊的血汙人形仍清晰可見。早期科學界自然抱持懷疑,說布料驗出的年
代不符,覺得只是特意的藝術創作,近代卻有了新說法,不僅新儀器測出的數據對了,血
跡形態也與荊冠、鞭痕、釘孔相符,至於五官與身體的輪廓更令人震驚了,似乎得是身體
內部發出強光,才會留下如此精確的3D負像,極難仿造,因此就算對宗教如何不信,都無
法排除布內曾經發生超自然之事。
應該是覺得以耶穌的身體狀況,就算有西門幫忙,依舊難以負擔十字架的重量,在這
條巷路的西處盡頭,教會設了第七站,為耶穌的第二次跌倒。彷若小禮拜堂的門面有紅漆
紋繪妝點,但可能未對外開放,很少人貼出內部模樣的照片。這兒在耶穌時代已是城外,
被羅馬大改後則為與主要南北大道的交會點,可轉往「大馬士革門」或「錫安門」。據說
堂底下留了某種柱台的殘餘,或許是當年廣場的醒目妝點。不過曾在兩側以柱廊列飾的寬
廣商道,現在已是相差極遠的模樣,建物將其侵蝕成狹擠小巷,我們轉往的南向還加了弧
拱頂蓋,進一步掩去天光,從某些文章的敘述,要到更南的猶太人區,才有因考古而重現
的區段。
導遊在前幾站已是寥寥幾句的解說了,到了這兒更是加快步伐,看來領隊擅自加碼花
掉的時間實在太多,不在這段補回不行。我是有做過功課,記得各點約略的意義,沒講解
也罷,只是無法好好拍照跟感受很惱人,但我這年紀的還能在按過快門後連跑帶蹬趕上,
團裡那些老人弱婦早不知落隊到哪了,何況以此城的地勢,這樣走著其實是一路往上,部
分路段還有階梯,我都可以聽到團員們微微的罵聲了。因此就算兩邊充斥著紀念品店,偶
爾瞄過不乏有吸引人的小雕作或圖繪,我根本無暇停下細看,思緒游離在對耶穌步履與導
遊背影的追逐,然後就看到後者輕描淡寫朝右側巷弄指過便走。
猶豫了一秒,我脫隊往這條在第七站旁的小巷跑,巷路是條緩緩爬升的階梯,穿過遠
處高閣下的拱門,看似無盡,幸好才跑一段距離便看到牆邊有第八站的號碼牌。這站沒有
教堂,僅有地上特別鋪出的半圓狀地磚,而牆上和小十字架結合的孔洞寓意不明。據聖經
所言,相對於男人的易被煽動及嗜血,女性們心慈許多,幾個聚集在此的見了耶穌的慘樣
,不禁落淚哭泣。然耶穌卻說「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意指「耶路薩
冷」將因不信他帶來的神言而在不久後覆滅。
和旅伴相互幫拍之後,我們奔跑折回追上隊伍,微喘中覺得莫非導遊是故意的,特別
以這形式給我們體驗另類的苦路。我如游魚逆流般,從擁擠攤桌與遊客間奮力往前,同時
朝右邊留意,印象中由某條路西拐還有第九站,結果導遊卻目不斜視領軍前衝,完全不想
提示。可能覺得指了也看不到吧,畢竟得從難辨之處彎彎繞繞爬到上層,才會看到在「
Coptic Orthodox Patriarchate」前的第九站。雖然從那個角度能近距離欣賞「聖墓教堂
」的拱頂,以及尾堂優雅的弧面,要到第十站還得穿過「衣索比亞」教徒占領的天台,也
就是露出個小拱頂的十字軍食堂遺跡,再由他們的小教堂往下走,挺複雜的。
所以教會規劃時街區其實不是這樣嗎?既是缺乏考據的點,不可能還設在迂迴隱密處
為難信徒,估計是居民過於貪婪,嗅著主道的商機紛紛擠來把能建的地方都蓋滿滿,結果
不僅「聖墓教堂」被埋到看不見,要去裏頭的末幾站還得繞一大圈。也罷,反正第九站僅
是信徒想像的第三次耶穌跌倒,用遙想的就好。
在這條加築頂蓋的鬧街走了好一陣,導遊一個右轉穿入基督教區,讓我們迎來天光與
新鮮空氣,景貌也轉為比較高闊的樓閣,那些牆面帶有裝飾性切鑿的,很可能皆是教堂。
在仰望行走間,一座鐘塔轉了出來,方錐尖頂、嵌著無數拱窗的高聳形樣挺貼合遠瞭時所
見,說明它隸屬的那棟是「路德會救贖主堂」(Lutheran Church of the Redeemer),
新教在此城的主要據點,前方的大片街區則是「The Muristan」,以字義上的「醫院」點
明歷史淵源。
那兒於羅馬時代是由大道十字交匯處延伸過來的廣場,並在後來建了醫院,繼而成為
「醫院騎士團」的根據地。聖城戰事頻繁,這之間自然又是幾番摧毀與重砌,如今可見的
「路德會救贖主堂」便是十字軍時期的承接,裡頭保有不少舊時的格局,至於廣場的西側
,則被以均衡原則劃給了東正教,成為希臘式市集,妙的是還有一座歷史遺下的「奧瑪清
真寺」。
市集的入口有道外推成弧的三連拱,令我不禁停下腳步按了快門,並猜測是否也為舊
時代的殘餘,可惜領隊很不給它面子,依舊飛速前行,沒打算加以介紹。好像也不能怪他
,因為「聖墓教堂」就在不遠處啊,只要穿過市集旁的圍牆,我們便將抵達「苦路」終點
,親眼目睹耶穌被釘及埋葬的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