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8526
(造訪時間:2023年)
從南至北看過了Room6,一小時已飛去,但埃及展物樓上還有一堆,於是牆週那些零
散雕板只能果斷放棄,趕緊找樓梯往上。
這區主打木乃伊,前菜是Room61的「Nebamun墓室」。他雖僅為「新王國時期」阿蒙
神殿的會計,看來混得挺好,墓室遺留頗多彩繪,勾描對死後世界的期待。近前細看,上
頭有環繞水池的綠意庭園,有他帶著妻女及小貓,到沼澤以投擲棒捕鳥。打獵完是賓客雲
集的盛宴,僕人送上食物美酒,大夥在樂手助興中,看裸女跳舞。點數牛羊也為日常一環
,彷彿死了還比活著悠哉。廳中同時展了墓葬品,箱櫃瓶罐雖樸拙,卻出現鴨子形狀的化
粧盒、雕出人形的香油匙,沒看字板根本猜不出功能。
再過去便是木乃伊的主場Room62、63了,本以為會跟樓下類似,依年代講解風格的演
變,結果完全看不出排列邏輯,是有字板說63的較古,偏偏那裏也有晚期的,猜想是展品
借來搬去之後就亂了吧。
單就Room62看,靠牆的相對早,據看板所言,「古王國、中王國」都還是長方棺,棺
壁彩繪從殿堂的仿擬、墓室妝點的延伸、漸漸添入餐宴祭品主題,人形棺要到「新王國」
才流行。「第十八王朝」剛從面具發展,像卡納克女祭司「Katebet」這副,下半僅於格
框填入神祇,上半便勾繪得細緻,有著疊層胸飾和秀麗臉龐,不過這副還挺妙,說是由男
棺修改假髮樣式來的,銘文中仍能找到男性代名詞。
往旁走,屬於「第二十二王朝」祭司「Denytenamun」的果真又進階,不僅假髮有羽
飾,項鍊下的框格圖繪也更精緻,能見「伊西斯」與「奈芙蒂斯」展翅保護、逝者崇敬太
陽神、以公牛形象出現的「哈托爾」、以及「荷魯斯」的四個兒子。這尊曾代表埃及出現
在「大英博物館」的六枚郵票上,我盯著它精美的樣貌一度以為主人是女祭司,結果居然
是男的,當時貴族都這樣雌雄莫辨嗎?
轉向廳間中路,這列展櫃進入「托勒密王朝」,可以想見技術的接續推演,「大英」
曾與BBC製作了「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先發的便是此區祭司「Hornedjitef」。其外
棺擷取了《亡者之書》的文字,內面隱繪也是冥神之母的天空女神「努特」,代表於其子
宮等待重生。內棺是它傲視群倫的部分,紅綠襯底之外,所有小神都被鍍了金,顯得格外
輝耀。
而這樣的形貌到「古羅馬」,有了挺奇妙的轉換,可能是埃及裝扮已不合時代審美,
頭臉便希臘羅馬化,甚至會加強胸部塑形。五官不一定要花功夫去刻,用畫的也行。像其
中一副棺體彩繪雖仍持著傳統,頂部卻是戴著桂冠的希臘帥哥。他名為「Artemidorus」
,是位占卜解夢家,由其著作可剖析當時的宗教神話。人形棺之間,不免會摻雜木乃伊,
即使沒攤開來,想到纏布裡都是屍身,心裡依舊有點毛。感覺上頭的文字、鍊墜都是封印
,破壞了就會像電影那樣,淒厲爬坐起來。
除了人,古埃及也時興將動物製成木乃伊,畢竟許多神祇都有動物形貌。例如「Apis
」,現場便可看到包得挺可愛的大頭小牛。而「Saqqara」這地區亦有大量為動物打造的
墓室,朱鷺、隼、狒狒、貓被謹慎纏綁,以小龕小棺封裝,蛇、甲蟲這類則用小盒子。鄰
近尚有名為「Ptah-Sokar-Osiris」的小雕像戴著羽毛冠,因結合了三神,便同時蘊含了
創造、死亡與復生。
既介紹葬儀,就不可能缺少《亡者之書》,不少紙莎草跟雕板都描繪了相關章節,最
經典的便是用正義之神「瑪特」的羽毛和死者心臟稱量,如果後者較重就會被鱷頭獅身的
「阿米特」吃掉。其餘或敘述黃泉路該怎麼走,或教導遇上其他神提問要如何回答,若在
王陵會一路畫滿牆。最能體驗這盛景的便是「帝王谷」吧,可惜當年我太嫩,忘了紀錄進
去哪三間,那時也不允許拍照,於是現今的記憶裡已一片空白,嗚呼。
至於Room63,年代的推演又再次回溯,出現「中王國時期」於「Deir El Bersha」挖
出的方棺。其主人「Gua」是位醫生,棺內彩繪滿有意思,畫了被火隔開的水陸兩路,週
邊文字講解該如何避開障礙,根據說明板,這些被稱作《The Book of Two Ways》,是《
亡者之書》的前身。
在中央炫眼的是「第十九王朝」的女祭司「Henutmehyt」,想必太有錢了,除了最外
有以黃漆偷點工,三層棺除了頭髮、眼線,幾乎鍍滿了金。陪葬的小箱子也都有人物彩繪
,或在敬神,或接受酒食的奉祭。本以為箱子是裝內臟瓶的,結果居然是用來放被稱為「
Shabti」的小人偶,這樣在死後世界便能差使他們,不用自己動手。
其隔壁的玻璃櫃展了好幾尊人形棺,他們來自「第二十一王朝」的「eir el-Bahari
」,這時期國力已衰,人民不像早期有能力建獨立墓室,流行以群葬省錢。而這長廊墓室
竟葬了一百多名,皆是「阿蒙」的祭司及其親屬。因著這樣的身份,即便沒有雕琢墓室,
棺體仍舊華美,每尊都細細膩膩繪滿了人與神。
既同樣述著演變,當我大膽拍過在裹布勾描五官有點驚悚的木乃伊,就很合理在鄰近
瞄到羅馬時期的作品,這副沒有傳統彩繪,反倒在棺殼用布條纏出菱形疊層格紋,感覺也
需要厲害手藝。它的主人以肖像呈現在頂部,濃眉大眼,似乎還是位稚嫩少年。
廳週的展櫃裡,便是較小型的古物了,藉其切入當時對冥界的概念,及木乃伊的製作
。這得先挖去內臟,填入香料,縫合後以乾燥泡鹼覆蓋,隔三十五天再裹上麻布塗抹樹脂
。內臟會裝入罈蓋多為動物頭的「卡諾卜罈」,請「荷魯斯」四個兒子幫忙守護。
一般都會覺得腦很重要吧,但被慎敬裝起來的是胃、腸、肺和肝,腦則被搗爛取出。
這是因為古埃及人覺得靈智記憶皆在心裡,故此,心臟會被留於原位,等待審判。話說回
來,無腦應也無差,畢竟都帶了分身「Shabti」一起,什麼事都不用做,像櫃裡那些來自
王族的,衣裝都頗類似本尊。據說有人帶了四百餘,每天一個,外加各小隊總管。
相對這兩間,Room64便顯得陽春,因為講述的是更古遠的年代,那時的埃及人仍於撒
哈拉游牧,慢慢在尼羅河聚集耕種,要再過五百年才會出現金字塔。展物因此多是些無華
容器,首飾僅簡單串綴。較特別的是一具名為「Gebelein man」的展示,公元前三千五百
年前的他,以乾屍形態蜷縮著,陪葬品零星環圍。還能有皮肉留存,應歸功於當地的乾熱
氣候,不知小朋友們見過,晚上會不會做惡夢。
這條屬於埃及的長廊在東末的Room65轉至努比亞,即目前蘇丹的北部。牆上掛的長幅
壁繪為那裡「Beit el-Wali」神廟的上色複製,能見在戰車拉弓的「拉美西斯二世」,穿
著豹皮的小黑人們驚慌逃命,意指其王威已遠播至此。由於曾被統治,後期還以「Kush」
王國反推,成了埃及的「第二十五王朝」,展品乍看挺雷同,不過當仔細盯瞧,仍能看出
些地方特色。像五官輪廓,就滿明顯與埃及本土的有差異,獅身人面也因此轉了風格,以
扁臉厚唇微笑著。
可惜相關文物很多我們再也看不到了,因著所謂的追求經濟,蘇丹在中國介入下蓋起
大壩,不僅逼迫千百年都住在尼羅河畔的居民遷移,一堆古蹟也這麼被水淹埋了。與之相
比,「亞斯文水壩」那的幸運多,因著知名度,無數專家協助將「阿布辛貝神廟」切分移
居,讓我們這些後人還能有機緣瞻仰。
只是,我真的能有機緣嗎?目前是規劃在十年裡將歐洲各國作趟深度遊,當輪到埃及
,應該從阿伯又進階至老頭了吧,沒多少本錢可孤身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