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四八】倫敦空中花園、夜遊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5-02-21 11:16:39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9281
(造訪時間:2023年)
由於訂了傍晚回倫敦的車班,無法在「坎特伯里」多加駐留,但當看過座堂,還是在
大街被台式奶茶的招牌拖慢腳步,沒想到在這旅遊知名度不高的偏遠城市也有好幾家設點
。猶豫幾許,挑了一間進去,它主打「Ding Tea」,原以為是什麼稀奇特調,一問才知是
冠上店名的金萱奶茶。入手後大吸一口,呃,是奶精。也罷,今天消耗那麼多能量,喝點
不健康的換取快樂,應該說得過去吧。
一邊喝著,一邊穿越來時走望過的城西河岸公園,隨火車飆駛回倫敦。由於多數店家
周日都早早收工,無法以逛街、看音樂劇作消磨,上高樓觀景便是個好選擇,能順道欣賞
日落。原本三百公尺高的「碎片塔」是首選,偏偏遇上不知原因的關閉,幸好我仍有備案
,是也被蠻多人推薦的「空中花園」,它沒那麼高,卻免費。免費不意味著隨到隨進,它
可是有限額的,每周固定時間搶票。系統相當謎,看不出有沒有準時,不是顯示被搶光,
就丟一句請稍候,彷彿已被搶到當機。幸好輪到我要訂的那週時,一切順利。
這棟的外型很奇特,前幾天逛「倫敦塔」時就曾看過它立於群樓間,可能是想打破傳
統方直,刻意形塑了流弧身線,結果卻被戲稱為「對講機」(Walkie Talkie),設計師
應該低潮過。搭電梯上到高樓層,挑高空間裡還真如其名,像個溫室花園般,遍佈植栽。
但實在太熱門了,視野可見的窗邊都擠滿人,我費了些功夫滑進縫隙,才終於望見河區。
身處的這側面東,最顯眼的是「倫敦塔橋」高擎的兩座冠冕,順著橋索拋弧,能找到
其鄰居「倫敦塔」。前幾天在裏逛晃只覺被參差群樓包圍,這時俯望著,才知它也是有勻
稱佈局,以「白塔」方樓為心,雙層護牆圈繞,之間綴生的衛塔很誘人追尋當日步跡。而
「泰晤士河」在過此段後,拋了個大彎,與早上去過的「格林威治」相錯身。由於距離過
遠,得努力分辨著,才隱隱找到「舊海軍學院」的孿生拱頂。
不免想找人幫拍個打卡照,但要抓到身邊稍微淨空的時刻可沒那麼容易,窗旁的階路
也不寬,路人再怎麼退,也無法納入多少外頭景色,只能將就了。花些時間了結完此事,
我朝這假溫室的其餘區塊走探,除了佈設在窗邊的階梯環道,中央尚有酒吧、架築其上的
餐廳,若是肯多花錢,在後者用餐兼賞景會比搶免費票容易得多。
逛了半圈,來到面對夕陽這側,河道在此西指,引人點數市心的地標建築,怎料辨了
片刻,發現多數都匿於大轉折之後啊,「倫敦眼」尚露了個半環,期待的「西敏宮議會」
、「大笨鐘」完全不見其形,更遑論「西敏寺」、「白金漢宮」了。因此,能成為現下焦
點的便只有「聖保羅座堂」,縱使被眾多房樓環圍。仍攜著鐘塔,以巨大拱頂雄峙一方。
今天的運氣算不錯,天際雖有雲狂妄掃掠,仍留了空間予落日表演,它也不吝展現熱
力,將天空刷上金黃。遊雲偶爾會促狹襲掩,卻反倒激出反撲耀彩,於是就在兩者纏玩間
,將灰茫城市染為朱艷。如此的光影幻變很讓人耽溺,也不禁盯著在長川緩行的船隻,想
像由它們的視角,望見的又是何風光。
怔望著、踱行著,瞥過了南側窗能看見的「碎片塔」,我找了個舒泰位置,等著入夜
後再拍一輪。本來只是掏出手機滑至晚上要去的餐廳「Padella」,加減思考屆時要點啥
,冒出的關門時間卻令我心驚。八點!那不就沒剩多久了。於是趕緊搭電梯而下,就算瞄
到在街巷間露臉的「倫敦大火紀念碑」,也只能以一張照片留底,無暇感受當年周邊那曾
夾雜傷慟的騷亂。
「Padella」在「泰晤士河」南岸,很多人會將「倫敦鐵橋垮下來」誤以為是在夜空
華美的那座,其實只是現刻腳下平淡無奇的「倫敦橋」。即便如此,它的歷史可是能追溯
至中世紀,有好長一段時間,端口有石門,橋上商家無數,甚至還有「亨利二世」為「托
馬斯·貝克特」蓋的悼念小教堂。由於人潮川流不息,橋塔也成為罪者頭顱的展示地,像
是蘇格蘭烈士「威廉·華萊士」、推翻王室的「克倫威爾」。可惜這樣奇特的景貌都隨歷
史消失了,先是屋舍群在十八世紀被清空,之後又是兩度的橋體重建,可供追想的只剩古
繪。
在橋上朝各方向按過快門後,我匆匆行至店門口,由於相當熱門,照規矩是要在門口
掃QRCODE登記排隊,我前面的三個人正被店員勸退,說不確定關門前會不會有三人位。我
本在乖乖填資料,腦袋一轉就上前問店員,沒想到她直接收我了,一個人還真便利啊。
為了省時,稍早便已決定了「Pici cacio & Pepe」,它翻成中文是起司黑胡椒麵,
賣相有點平凡,當然曾對繽紛的感到意動,偏偏那些都藏有我不愛的地雷。但一入口便覺
食物真不能被表象所惑,這盤相當好吃啊,黑胡椒的微嗆之外又多了些檸檬汁的酸,比例
拿捏得很好,可惜明晚就要離開倫敦,沒機會再試別的了。
品嚐之際,一個中年褐膚的婦人進店坐到我旁邊,沒多久就出聲攀談,說這間是此區
最棒的餐廳,她特地走好遠過來,接著便問我從哪來,前幾天去了哪。我這三不五時便當
機的英文迴路,居然也能對答如流,好意外。吃完後,依著店員的遙指,去外頭的「波羅
市場」找廁所,這地方白天據說很熱鬧,也是遊客尋覓美食之地,怎料到了夜裡變超黑,
只有些打掃的,跟看來不知是啥牛鬼蛇神的面孔,我走了幾步便心驚膽怯,速速退出。
循來時路折返河岸,稍早無暇望看,這回才停步打量砌於路旁低地的「南華克座堂」
(Southwark Cathedral)。它在二十世紀被擢升為座堂,但根據印象,也是千餘年歷史
的老爺爺,且是倫敦第一座哥德式教堂。盯著它以方塔背襯的起伏山形尾堂,我好奇從路
旁階梯下去,結果越走越不對勁,沿路都是「波羅市場」過來的垃圾,看不出何時才會柳
暗花明。撤退後瞄到有人從稍遠階梯下去,不死心跟著,這方向的路就寬敞乾淨多了,當
繞過一區屋宅,便再次與座堂相會。
這角度面東,視野會納入「碎片塔」的錐尖高聳,然與座堂的中央塔相搭,倒也成了
和融風景,而堂側的附屬建物雖明顯砌於近代,因採用了黑白石紋,亦不顯突兀。
曾因其身分,找了些內部照片,看來在高闊中廊之後,也有哥德式綴尖的木質唱詩班
席,兩排精雕的聖像屏為主壇背襯。滿特別的是,它還將側廊一區獻給了「莎士比亞」,
花窗為其著作的拼組,底下有他斜倚的人像紀念龕。可惜找不到白天時段將其安插進去啊
,只能在這樣的夜裡多繞幾步,看西立面的塔簷成峰,藉那些明暗石色勾勒的框邊,揣想
堂內風華。
駐留了片刻,跟著人流繼續在巷弄與河邊逛,途中冒出的古船頗為吸睛。它名為「
The Golden Hinde」,是第一艘環遊世界的英國船複製品,看周邊佈設的座席,應該變成
鄰近pub招攬客人的噱頭了,相當熱鬧。
旁邊的巷子則藏了一處荒蕪小院,殘牆看似破敗,其實是建於十二世紀的「
Winchester Palace」,當時亦為國王兄弟的「溫徹斯特主教」需頻繁來倫敦開會,便在
這河岸建了宮宅,據說像個小莊園般有釀酒廠、屠宰房、囚牢、各種享樂設施,地底倉庫
還有隧道直抵渡口。可惜內部妝點已無法得知了,十九世紀的一場大火將它幾乎燒光,能
追跡的,僅剩大廳的玫瑰花窗,跟下方通往廚房的小門及地窖。
過了這段,就能毫無阻礙走在河岸邊,河畔看來也是約會勝地,還有男男接吻,我藉
拍夜景在旁逗留,沒想到他們的情慾比我想像熾烈,緊貼、揉擁,雙唇深含,有種要吻到
世界末日之勢。欽佩之餘,不免將視線投向對岸被光束映得輝亮的「聖保羅座堂」,在推
進中,看它與「南華克橋」、「千禧橋」於夜幕的交互勾畫。
也因過於入迷拍攝,完全忘記附近還有個「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它由「莎士比亞」所屬的宮廷劇團於十六世紀所建,曾經風光無限,哪知先是
在《亨利八世》公演時,被大砲引發火災,之後又被清教徒關閉,就這麼被民宅侵掩,消
失於歷史。是到近代才發現了地基,經考據還原其木造的圓形樣貌。
最早曾有雄心壯志,要徒步夜遊至「倫敦眼」,走著走著才發覺太不實際,也不敢信
賴這裡的治安,於是「千禧橋」便是今晚尾聲了。斜向望去,它的設計滿特殊,只有兩個
Y形主柱,索架以不遮掩視野為前題,朝外張攤,形如微浪。端點也別出心裁,是從中間
反向穿進,再由兩邊折上橋路。當站在橋中央,循燈列前望,座堂便似浮空的虛幻堂殿,
以光流綻射。
有文章說,由於結構創新,剛開放時人一多便會因共振而有明顯搖晃,沒幾天便又關
閉。當時的調整顯然有成效,現今在上頭走著沒什麼晃動感,能很放鬆地朝兩邊望,一側
有「南華克橋」、「倫敦塔橋」的疊影,在點躍後化為「碎片塔」的炬焰。另側雖略微黯
淡,高樓在川面烙下的搖曳光斑、「倫敦眼」捉迷藏般露出的一抹拱弧,依舊令人想像無
限。
如此走到「聖保羅座堂」前,那天趕赴「V&A博物館」匆匆離去,剛好趁今晚多補給
它一些時間。不曉得是否鄰近政府機關,行繞間遇到了警察巡視。而這區由於景點寥寥,
遊客也少,不會像「柯芬園」或「Soho」,晚上還人滿為患,甚至有醉客,沿途乾乾淨淨
,逛起來相當舒服。
我盯望著環圍柱廊支起的拱冠典雅,昏黃路燈勾勒的牆簷飾刻,眼前的它便如蟄伏神
獸,縱使沉睡依舊顯著貴氣。頓時覺得夜色是最好的濾鏡,抹去雜人、奇樓,也糊化了時
年,幾回的眼眨,便行入過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