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大學考招制度突轉向 台大、清大在吵什麼?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505/913991.htm
大學考招新制吵吵鬧鬧兩年多,從原先「考完後招、一次分發」到「考招考招、兩次分發
」的現狀微調,決策過程被批各懷鬼胎,也被喻為是台大與清大之爭。究竟怎麼回事?
影響未來全國高中學子的大學考試招生制度,又要改變了。
今年4月12日,招聯會才將大學考招新制的決議送達教育部,本以為審查需要一段時間,
且會引來正反激辯,沒想到4月18日教育部開完會,即核定通過。
其實,大學考招新制已在檯面下吵吵鬧鬧兩年多,被教育界喻為台大與清大之爭。如今從
核定的版本來看,外界解讀是清大一方獲勝。儘管大勢底定,但雙方仍私下較勁中。
這兩個龍頭大學到底在吵什麼?爭什麼?
緣起,必須從三年前正式實施的12年國教說起。
當時,國中升高中的制度大幅改變,希望全面推動優質社區高中,減少明星高中的光環。
為因應12年國教,政府計畫於107學年推出新課綱(稱為107課綱,預計延至108學年執行
)。由於新課綱將改變高中的教學現場,當然大學考招也必須跟著連動。
教育部因此於2014年委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考中心)研究,並組成考試組、招生組廣
收意見。
教育部並於2014年11月公布考招三原則,其中第三項是考完後招:全部考試成績公布後,
再進行個入申請與分發入學作業。
2015年5月3日,長期關心考試制度的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等16個教育團體也
召開「庶民教育論壇」,在會中達成兩試合一(考完後招)、一次分發的結論。
不僅教育部朝向「考完後招」研究,教育團體「一次分發」的聲音也漸成主流。據悉當時
有些大學擔心一次分發如果採志願序,恐無法招到學生而加速退場,逐漸醞釀出「考招考
招、兩次分發」現狀微調的勢力。
清大掌招聯會後 「考完後招」突轉向
2015年8月1日,「考完後招」的方向出現了轉變。這一天起,由各大學(含獨立學院,不
含技職體系)為研商協調招生事宜而成立的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招聯會),龍頭換人
當。
自招聯會成立後,長達6屆、18年都是台大校長擔任召集人,這次首度改由清大校長賀陳
弘接任。
當選後,他對外表示,要解決少子化的招生問題,期待使用大數據分析,加強各種決策的
科學性,而非「我覺得、他覺得」毫無根據的決策判斷。
賀陳弘並強調,清大把近八成招生名額放在繁星推薦、個人申請階段,主因是清大進行超
過17萬筆大數據研究,資料顯示甄選入學的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極佳。
招聯會也對外公布,根據100至103學年、40萬筆學測考生資料,以大數據分析,經繁星推
薦、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進頂尖大學後的表現,發現不論公私立大學,透過繁星上大學的
學業表現最為優異,再來是個人申請,指考分發的學生排名最後。
但這項由清大主導的大數據分析結果,隨即引發各界討論。
有高中生在網路回應:指考就像過濾篩了三次的小石頭,如何與第一次的大石頭比,如果
招生順序相反,答案還會一樣嗎?數據分析必須建立在三種入學管道同時招生才有意義。
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則提出質疑,招聯會相關主事者理應知道科學研究控制變因的重要性
,不應以此非科學論述,佐證推廣繁星、申請入學計畫是成功的。台大相關研究顯示在控
制學測成績變因下,明顯與招聯會結論不同。「招聯會聲稱要多元選才,結果用單一學業
成績評斷表現是自打嘴巴,」他說。
對於不同意見,招聯會發言人、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前清大教務長)解釋,不同招生管
道原是讓不同屬性學生有被看見的機會,可惜外界仍以考試或成績看結果,才會產生愈早
挑愈好理論。進大學的繁星絕非各校入學成績最好,但表現卻最好,考試分發考得最難,
學生學習最完整,表現都較其他管道差,證實還有比考試更重要的因素存在。
就在台大校長楊泮池卸任招聯會召集人一個多月後,國教盟等18個教育團體於2015年9月
21日早上召開記者會,發起「學測延後」連署活動,楊泮池正是支持者之一。
但隔天下午,招聯會隨即發出聲明,強調「採合議制」,尊重各大學發展自主性等。
此時,外界已聞到清大與台大較勁的煙哨味。
原有四個方案 招聯會卻另提兩案
2016年中,大考中心整理出甲乙丙丁四個建議方案,均傾向「考完後招」,僅有「考試時
間」還未達共識。
依照過去慣例,招聯會收到大考中心建議後,應就方案召開教務長工作會議和常委會討論
,再開大會決議,但招聯會卻另提戊、己兩案。
據當時與會者指出,其中「現況微調」的戊案(正是今年4月18日教育部核定的方案),
是在冗長會議將結束前,有部分代表已離開或正要離開時才提出,讓有些與會者根本來不
及表達意見就成案了。
例如國教盟就反對現況微調的戊案。他們提出質疑,招聯會曾在四場公聽會中,針對家長
、老師等做調查,結果顯示贊成「考完再招」有83.8%,在申請、分發方式上,贊成一次
分發(填寫一張志願卡)的也有76.3%,這項調查結果是否因為與招聯會想推的方案不合
,而被刻意隱藏,沒有對外公布。
當時賀陳弘對此回應,招聯會辦過很多公聽會、座談會、調查,教育團體不能只挑對他們
有利的講,招聯會上次開會,會員學校中只有一校主張一次分發,但有六、七個學校不贊
成。
這「只有一校」,指的正是台大。從此,考招改革再進一步被外界解讀成清大與台大之爭
。
2016年11月29日,當報紙揭露「大學考招變革,申請入學擬延後」的消息時,就有學校質
疑,12月2日才開常委會,為何三天前就對外宣布決定整合戊、己兩案,而原先大考中心
提出的四案卻全部消失,又走回「考招考招、兩次分發」老路。
到了12月2日下午,招聯會召開常委會,對外宣稱已做出初步決議。「但當天會議根本沒
有結論,」2016年10月被教育部聘為考招小組成員之一、台大電機系教授吳瑞北回憶說,
當天二樓還在開委員會,樓下就宣布結論,招聯會強調採合議制,未經討論即對外公布,
哪來合議制?
除台大質疑 高中端也連署抗議
對此,招聯會執行祕書、清大教務長戴念華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天會議確實有結
論,尊重台大及其教授表達意見的權力,雖然台大學生多,也是考生較嚮往的學校,但也
應有雅量接受招聯會各校代表做成的決議,考招制度不是為台大一校設計。
台大則提出質疑,12月2日招聯會的決議與考招小組於11月19日提出的規劃案南轅北轍,
也違反教育部考招三原則之一的先考後招。
從此以後,教育部成立的考招小組即無預警停止運作,卻另立「考招議題規劃會議」,但
考招小組的部分成員已不再收到開會通知。這時教育界開始竊竊私語,是否政策即將轉向
?
其實,招聯會12月2日的決議也引來不少高中端的抗議。今年2月5日,全國有252位高中校
長、主任等人連署,共同發出對新考招方案的不滿。他們主張高中三年畢業後再啟動招生
程序。
招聯會似乎沒有回應這些人「考完後招」的聲音。
當時,台大還行文建議招聯會,應回到既有運作常軌,召開各教務長、常委工作會議討論
後,再開大會決議。
招聯會也沒有回應,反而以罕見方式,寄送15個常委學校,採通訊投票確認之前的會議記
錄。最後在3月29日開會員大會後,確定通過考招調整案。
考招改革過程 教育界批各懷鬼胎搶學生
其實從「考完後招、一次分發」到「考招考招、兩次分發」的現狀微調,整個決策過程被
教育界評為「各懷鬼胎」。「在各方勢力較勁的背後,說穿了都是為了搶學生,」一位知
情人士感嘆。也有人形容這是「私校搶學生、清大爭好學生」的角力戰。
一位校長坦承,考招新制的產生過程「各懷鬼胎」,癥結在廣設大學加上少子化,當初決
定廣設大學的人應該拖出去槍斃,「私校已在生死存亡邊緣,只要能呼吸的學生我都要了
。」
對搶學生一說,唐傳義澄清,招聯會由70所公私立大學組成,差異性大,招生各有不同考
量,考招新制度無法成為符合某一所或某些特定學校搶學生的方案,也絕非清大可主導。
其實,台大一方在意的是目前學生僅有六個申請機會,若不滿意結果而參加指考,必須放
棄名額;一旦指考失常,無法回復錄取資格。建議採「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考完後
招、一次分發),根據多元評量成績分發至有資格錄取的第一選擇,免去因猜測可能造成
的失誤。
張耀文強調,各校爭取學生天經地義,台大從未主張要考很多科,也贊成真正的多元入學
,僅希望透過公平制度協助學生找到理想科系,才能提升台灣整體的競爭力。
如今新制核定,各界怎麼看?
當《遠見》彙整校長、老師的意見後發現,有人充滿期待,也有不少人擔心新制並不利人
才培育,尤其隨招生趨於白熱化,個人申請比率不斷攀升,甚至達八成以上時,學測就會
變成新的聯考,現有指考會快速萎縮,走回「一試定終身」老路。
尤其,近年來當招聯會忙著討論考試制度時,也忽略當事人——高中生的權益。直至3月
16日立院要求後,才緊急公布舉辦七場座談會。21日發文,23日就舉辦第一場,且在上課
時間,引起學校反彈。
例如3月24日在台中一中舉辦時,全場不及百位,僅有三名外校師生,現場砲聲隆隆,學
生認為新制繁瑣,壓力不減反增,甚至會斷了資源少的學生後路。
唐傳義坦承,對高中生的溝通比較少,還會請教育部協調承辦學校,找出較合適時段,繼
續跟學生溝通。
但現在溝通還有意義嗎?教育部已快速核定通過,考招新制勢在必行。
百年大計的教育政策絕非短期能看到成效,但錯誤的政策卻會禍延子孫。尤其是重要的考
招改革,各界還是希望能開誠布公討論。
吳瑞北呼籲,不要忽略過去教改所帶來的慘痛教訓,如果考招新制造成不良後果,是否教
育部官員、招聯會委員能站成一排,向國人道歉,讓大家記住歷史上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