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動物大概是各個文化傳說中最常見的主角吧.
因為在進入高度農業化社會前, (野生)動物大概是人類既陌生又熟悉的同伴. 大家一起用
自己的方式在這個地球上生存著. 而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利用和被利用的食物
鏈.
在狩獵或放牧文化族群中, 被狩獵或放牧的動物並不只是”食物資源”, 牠們和人類之間
的關係是複雜而矛盾的. 對許多獵人而言, 想要狩獵一種獵物, 你首先要有能力變成那種
動物或是自然界中那種動物的天敵. 而所謂的”變成”, 在現在的觀點, 應該是指能夠徹
底的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並預測牠們的動向. 但是在許多傳統文化中, 所謂的變化指的不
僅是思想的轉變, 而是行為, 甚至型態上的轉變. 這種對人獸皆與自然為一體, 僅用不同
的型態呈現的世界觀完全不同於現在習慣將人獸清楚界定的看法. 所以如果要思考古代傳
說中的”動物”, 應該要先釐清這兩個世界觀的差異. 在我們看來, 人變成動物或動物變
人是不可能的, 是神話傳說. 但是在認為自然萬物皆為一體的不同型態, 所謂動物只是”
自然存在”(being)的另一種型態而已.
以上是如果想從考古學或人類學觀點去看古代跟動物有關的”神話”故事應該先思考的事
情.
接下來講一個和上面宇宙觀相呼應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 一群部落裡的女孩們一起出外採集野菓. 其中部落頭目的女兒有一個愛講
話女孩, 一路上一直又說又笑, 完全忘了應該要沿路大聲唱歌來警告森林裡的熊. 而熊因
為聽到女孩不斷的笑語, 懷疑女孩是在嘲笑自己, 於是就偷偷靠近觀察. 當天色變暗, 女
孩們準備要回家的時候, 熊已經埋伏在附近觀察著她們很久了.
這個愛說話的頭目女兒一路說說笑笑, 於是被落在隊伍的最後. 而她又不小心滑倒, 將採
好的野菓掉了一地. 這個時候她還是沒有大聲歌唱來嚇阻熊或是通知同伴, 她反而開始自
顧自的抱怨了起來. 於是熊群圍了上去質問她:「你是不是在說我們的壞話!?」
正當女孩嚇得不知所措的時候, 突然有兩個看起來像是兄弟的青年跑到她的前面.
其中一個說:「跟我們走吧, 我們來幫你撿掉在地上的野菓.」
於是女孩就不假思索的跟在兩個青年後面, 她還注意到了他們兩個都穿著熊皮大衣.
當女孩跟著青年來到一間位於懸崖邊的大屋的時候, 天色已經全黑了. 裡面的老老少少都
圍坐在小火堆旁. 女孩注意到屋裡的每個人都是穿著熊皮大衣. 正當她覺得奇怪的時候,
有一隻小老鼠跑到女孩旁邊告訴她其實她已經被帶到了熊窩, 並且也將會變成一隻熊.
於是女孩下意識的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衣服, 發現上面的短毛越來越長, 也越來越像熊毛.
這時, 之前搭話的青年走了過來, 告訴女孩自己是頭目的兒子, 如果女孩願意嫁給她就可
以活下去, 不然恐怕難逃一死.
於是女孩嫁給了頭目的兒子, 並開始負責在熊群外出的時候看照營火和整理家務. 她發現
每當熊群要出門, 牠們就會穿上熊皮大衣, 然後就變身成熊.
那年冬天, 女孩懷了熊青年的小孩, 於是熊青年帶著女孩離開大屋到另一個洞穴待產跟冬
眠. 女孩在那裡產下了一對半熊半人的雙胞胎.
有一天, 女孩的兄弟帶著族人為了找她而來到了附近. 女孩知道自己要想辦法讓族人知道
自己的位置, 於是她偷偷滾了個雪球, 讓小雪球滾下山坡. 小雪球越滾越大, 族人便隨著
雪球的軌跡找到了女孩的位置.
而正在冬眠而無力還擊的熊青年知道自己難逃一死, 於是教女孩和牠的小孩在牠死後應該
要如何對牠的屍體進行驅邪儀式, 避免惡運降臨在女孩的族人身上. 牠也自願把自己的熊
皮獻給女孩的父親, 也就是部落頭目,做為賠禮. 不久女孩的兄弟帶著族人將熊青年殺死,
但放過了還是小熊模樣的雙胞胎. 將女孩和雙胞胎小熊平安的帶回了部落.
雙胞胎小熊後來學會了把自己的熊皮脫掉, 並成為了優秀的獵人. 由於他們學過殺熊後的
驅邪儀式, 所以每當族人需要獵熊, 他們便會帶著族人到熊窩據點狩獵並進行儀式, 確保
族人的好運.
後來女孩過世了, 成年的雙胞胎兄弟在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後便披上他們的熊皮, 變成熊,
回到山裡面和熊群一起生活. 而這個部落的獵運也一直長盛不衰.
這是加拿大西岸海達(Haida)族的民間傳說. 這類人獸互換的故事很常見. 不過當我們把
”熊族”換成一個以獵熊為生的部族, 而不是真的熊的時候, 這個故事就只是一個很家常
的兩族通婚的故事. 對於女主角的部族而言, 男主角的部族就是熊. 而野生的熊也就是男
主角部族的人, 這兩者是相等的.
補充一下, 人獸關係大概是目前動物考古研究中最前沿的理論研究. 以客觀科學分析為主
要研究方法的動物考古學向來是過程學派的模範生. 不過隨著後過程學派的興起, 動物考
古學界也不得不反思所謂客觀跟推論要如何在研究中取捨. 我們認為客觀的分析了獸骨,
但卻不得不透過以假設為前提的理論來解釋數據. 而過度忽略個體的過程學派,在解釋特
殊發現時便更像是進入了死胡同.(例如同樣是狗骨, 在廚餘堆發現跟在墓葬發現該不該平
等對待?)
近年來, 許多動物考古研究都傾向突破傳統上的過程學派思維, 重新把人獸關係仔細檢視
,發現以前客觀的研究方法太過死板簡略, 在討論過程和模式之外沒有模糊地帶. 而在處
理獸骨遺存時應該容許更多的想像空間, 但該如何在這樣的基礎上引進後過程學派的批判
性思考則是一個未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