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2040
【北影】《我的流亡老爸》:拼貼當代唐奇軻德的傳奇人生 文 / 洪健倫
導演 安加達米安
出品 羅馬尼亞、波蘭、法國/2015
發行 2016 台北電影節
「電影」(Cinema)一詞所代表的,不只是以攝影機捕捉真人演出的故事書,至今,它更
是綜合、乘載各種視覺、聽覺藝術形式的畫布。「2016台北電影節」選映的羅馬尼亞動畫
紀錄長片《我的流亡老爸》(Magic Mountain)更是呈現這項藝術特質的最佳示範。
本片是羅馬尼亞導演安加達米安(Anca Damian)執導的第四部長片,也是她的第二部動
畫紀錄片作品,她的前一部動畫紀錄片《兔子的日落大道》(Crulic-The Path to
Beyond,2011)曾獲2012年高雄電影節選映。《流亡老爸》中可以看到許多和《兔》一貫
的創作手法,其中最大的共通特色,便是結合大量相片、動態影像、與多樣繪畫方式,來
重建拍攝人物的生命歷程,而比起前作,《流亡老爸》使用的媒材又更多樣,我們也難以
想像其背後所需花費的心力與工程有多浩大。
本片以波蘭藝術家亞當雅切克溫克勒(Adam Jacek Winkler)為主角,用紀錄劇(
docu-drama)形式將主角的一生加入戲劇色彩,不但帶觀眾看見他的傳奇一生,也看到阿
富汗在冷戰時期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動盪歷史。溫克勒不但是藝術家、攝影家,更是一位
崇尚絕對自由的浪漫主義者、行動家,早年在蘇聯進軍波蘭時逃離家園的他,從此之後義
無反顧成為反對共產集權的行動派份子,他拋下妻小,千方百計地偷度到阿富汗境內,加
入當地游擊隊對抗蘇聯的侵犯,在偏僻蠻荒的山區和游擊隊員度過漫長歲月,直到一次砲
火轟炸擊中溫克勒的藏身處,這位浪漫的自由信徒命喪沙場。
本片的敘事以第一人稱自述為主,並且從溫克勒喪命失去意識之前的那一刻展開敘事,讓
他向內心回顧過去的人生,並且在影片的旁白中將人生粹煉的生存之道傳授給多年未見的
女兒,因而,當溫克勒每在片中提到一項生存的要訣,在旁白中便出現一位成年女性的聲
音複頌著,這跨越時空的父女對話,也讓溫克勒第一人稱的磁性嗓音(其實是配音員錄製
的旁白,並非溫克勒本人的聲音),聽來像是女兒追尋父親一生時浮現腦海中的聲音,不
但充滿詩意,更為影片增添一抹濃郁的私密情感。
除此之外,《流亡老爸》的視覺呈現手法更巧妙融合所有影像形式於一身,導演戴米安根
據溫克勒的日誌與相關文物重塑他的一生,在視覺的呈現方式上,動畫所匯出的種種情節
,多半是導演在研究了當事人的種種資料之後,再依她的主觀詮釋,用畫筆與檔案影像詮
釋出他人生旅程的景象,雖然呈現出的畫面並非真實的場景重現,更多是創作者內心的視
野,但卻無損其對「真實」的追求。如同西方文學對於寫實的追求從19世紀描寫客觀世界
面貌的狄更斯式小說,演變為二十世紀初吳爾芙式的主觀意識流小說一樣,創作者對於真
實的追求其實始終如一,只是他們從客觀的真實,轉入主觀的視角之中,他們這樣做的目
的,是因為有一部份的人意識到,沒有任何人可以呈現絕對的客觀事實,我們所能呈現的
只是自己腦中的意識所感受或激發出的訊息。
小說如此,紀錄片也是如此。尤其當我們希望呈現一位真實人物的內心情緒、感知時,更
是必須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詮釋,因而,當本片導演達米安更希望刻劃被記錄者的內心世
界時,動畫就成為最好的詮釋工具,尤其《逃亡老爸》使用了包括油彩、水彩、線繪、版
畫、瓦楞紙偶停格動畫、2D動畫、影像塗抹等令人目不暇給的繪畫形式與媒材,等於是為
自己準備了各種可能的工具來重現主人翁內心世界。同時,這些繪畫的形式也更能呼應主
人翁溫克勒藝術家的身份,以及他身上有如唐吉柯德一般的浪漫情懷。繪畫的形式也讓本
片所重現的歷史多了一層傳奇色彩。尤其在片尾看到主人翁本人現身大銀幕,拿者自己手
繪的自傳漫畫手稿,興奮的對著鏡頭說他的故事時,更是能夠體會導演為何使用這樣的形
式重現他的一生。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工作者都在嘗試「創意紀錄片」(creative documentary)的創
作,嘗試跳脫傳統的拍攝與敘事方式,透過實驗性的創意手法呈現「真實」一詞背後更複
雜的意義。《我的流亡老爸》讓我們看到動畫紀錄片如何打破客觀與主觀現實之間的界限
,並又能在美學上凸顯創作者的個人詮釋,更讓電影院的大銀幕成為一張變幻無窮的畫布
。
《我的流亡老爸》http://goo.gl/Pylt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