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二位樂友的回應後,我有想法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
音響性是一客觀的指標,這看起來多數都是認同的,
比較有不同的想法會是在音樂性上面,我想也是,
關於音樂性我認為比較難定義,所以我用說明的。
一套音響性好的器材,肯定是適合播放所有音樂類型,我覺得這是不用懷疑的。
為何一套好音響放流行、ACG會死掉,關鍵點不在音樂類型,而是在錄音。
一片音響性好的CD,在音響性好的器材播放,好聽機率大。
一片音響性較差的CD,在音響性較差的器材播放,好聽機率大。
也就是我認為,軟體跟硬體要搭配的起來,
如果沒搭起來,所謂的好聽,很有可能是人腦的自動補償。
=========================================================================
就拿911兄來我家的情況來說,
他在我家放他的CD片,覺得難聽,那是因為他有聽過,跟他家裡的器材比較,
但我覺得難聽,是因為音樂類型我聽不習慣,
但有可能同一片CD,我跟911都我家聽個十遍,或許會覺得其實還不難聽,
如果我拿伶歌這片音響性很好的片子,去911那聽,我覺得應該也是這結果。
人腦的自動補償,不限於當你習慣以後,
一片音響性很好的CD,聆聽者可能會對音樂性的要求減少一點,
但也不可能降低到s兄說的,聽杯子碰撞的聲音什麼的,你會有聽音樂的感覺。
一片很對你胃口的CD,聆聽者可能會對音響性的要求降低一點。
但也不太可能降到,整片糊糊糊的,你還能接受。
一套音響不管夠不夠hi-fi,一個人在聽的時候,肯定是適合聽所有音樂類型,
但是當有第二個人或第二套系統介入時,情況就會變的很複雜了,
這也是我希望有人來幫我聽聽我家系統的原因。
※ 引述《stamen (深紅的跳馬)》之銘言:
: 小弟愚見供板友參考:
: 音響性和音樂性並非兩個互斥的指標, 而是一個同時存在且相互影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