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語言文字有其表達的極限
就像科學量測需要反覆校正一樣,語言也需要再三校正
我先不討論dj大這樣大刀一揮直接切科學跟玄學
這種切法到底是真有助於討論分析, 還是有利於筆戰?
免得一開始就變成筆戰
但我覺得dj大說自己樂於筆戰,
那至少要先把詞彙的正負面意義定義清楚
在這兩天的討論與過去的文章中
我覺得出現一個弔詭的地方:
就是"科學"這兩個字好像自帶神聖光環
科學就是一切正確的代名詞
難以套入"科學"框架的(譬如說dj大的定義或是其他人口中的"科學數據"
諸如聽感、音色、OOXX等, 都直接被套上玄學
套上玄學也無妨, 畢竟玄學本身應該是個相對中性的詞彙
但可能我想太多, 我怎麼覺得在dj大與相關科學勝利派的語境中
玄學忽然蒙上了一堆負面意義?
先別急著說沒有, 畢竟有沒有負面意義這件事情,
我們也不可能辦個千人公測來測試來科學實驗
所以就容我一樣玄學的說: 我覺得有
而且說實在的, 至今還留在這個板上分享討論的板友
大多是出社會的成年人了
看了過去某些預設立場或是畫線討論或是忽略實際體驗的討論
要讓讀者完全相信這只是純粹討論科學定義而不帶價值判斷甚至嘲諷
我想會有些低估板上大德們的社會經驗與判斷力吧?
更別說我覺得用這樣的定義法來討論只是在筆戰上取巧
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討論, 反而衍生一堆dj大口中他喜好的筆戰.
所以我建議:
先別讓科學與玄學兩個詞彙有過多的正負面意義
純粹討論 "可完整量測" 跟 "不太容易量測"就好
並且最重要的事情是承認:
科學並非音響這門學問的唯一或是最重要要素
它重要性應該與其它如玄學、美學甚至是商業行為的成立與否並列.
再來, 之前這些討論有個更弔詭的地方:
為什麼硬要分科學派與聽感派? 或是科學派與玄學派?
機器中各個元件被製造出來的過程當然是科學
但後續機器內元件的排列組合,用哪家的電容哪家的OP
外殼如何避震與隔離等等...這些會影響聲音的變因
端看器材製作者對於聲音的理解與想呈現方式
這些怎麼會是純粹科學的呢?
器材製作過程中的數據量測
與反覆搭配試聽調整三頻分布與音色
這些過程能用科學兩字一語帶過嗎?
合理的來看, 這些製造的過程應該是科學與玄學的交互使用
同時進一步考慮市場性, 也就是目標客群、價格、定位等
科學在當中的重要性並非沒有, 但也並非唯一
所以那些在那講說
只重聽感不重科學啦 科學量測會證明一切啦 這些數據是大師量測的啦
到底意義是什麼?
有人買器材只看量測圖不注重聲音嗎?
難道他是貝多芬再世嗎? (聽不到聲音光憑圖像就能想像聲音? 想像該如何搭配?)
買器材不用考慮種種變因嗎? 品牌定位 外觀 音色 空間是否匹配 二手好不好賣等
我們當然知道量測數據有其意義啊 有也比較容易篩選目標啊
畢竟dj大轉載的數據都寫了
數據好的喇叭有86%的人喜歡
先不論為什麼沒有到87%
我就問:篩選完不用聽聽看嗎?
當然要啊!
既然都要聽, 且兩者一樣重要, 甚至聽感更重要
(誰知道你是不是那14%? 誰知道兩個數據差不多漂亮的喇叭誰好聽?)
那一直在那大力推崇數據的偉大
同時不時諷刺人家只聽聲音不在乎科學
這到底是三小啦!!!!!!
到底誰不在乎科學啦?
我們這些相信"玄學"的玩家, 有否定科學的價值嗎?
怎麼我玄學式的爬文總是感覺:
三不五時就一堆科學戰士沒事跑來戰一下說你線沒用啦 數位都沒差啦 買東西盤子啦
我玄學式的斷言:
有些人的興趣根本不在音響與音樂
而在於當科學聖戰士吧?
舉凡不100%認同科學的, 都要月經式的戰個幾輪
我好奇的是: 這樣很有趣嗎?
有這麼多時間, 為什麼不把時間拿來多聽幾張專輯呢?
或是認真分享一下自己用那些器材、又怎麼搭配呢?
好啦!
打那麼多只是想說:
可以別三天兩頭戰這種假議題ㄇ?
事實上,
這裡真的沒幾個人不信科學只信玄學
也沒幾個人系統上只用什麼宇宙能量棒與量子雷射噴射器
卻堅持不選數據好的器材
更沒有人想否定科學的價值 (我們僅僅是說 有些事情科學還無法證明而已)
退一萬步 就算真的有這些人的存在
也請運用科學與統計學的方法
把他們那些人列為極端值直接排除
讓這裡的討論對老燒友或新進燒友
有更多的實質幫助好ㄇ?
謝謝大家
※ 引述《djboy (雞尾酒)》之銘言:
: (1) 科學的定義
: 文言文:「可證偽性」
: 通俗文:「可重復驗證的實驗方法。」
: 白話文:「可重復在同一實驗情境下,可以得到一樣的結果。」
: 用音響產品來講,最常見的爭議就是USB線材與電源線材是否會影響聲音。
: 如果要證明換線材有用的話,就是在ABX盲測下,至少可以達到至少12/16的準確率,超過
: 就可以算是有差別。換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系統測試時,也會得到一樣的結果。如果無法得
: 出一致性的結果時,就可以針對實驗過程來做分析。如果盲測下都沒有差異,那就真的沒
: 有差異。
: 這樣子的盲測實驗是可以重復被所有人拿來重復實驗,並且得到一致的結果,這就被認為
: 屬於科學範圍的產品。
: (2) 屬於科學的問題
: 一個要被稱為科學範圍的產品,前題是該產品是被設定為科學範圍。如果一個問題不屬於
: 科學的問題,科學自然不會去研究或是解釋他。
: 最常見就是很多人說:「我聽的到不同電源線對聲音是有差別的,請科學多加努力解釋。
: 」
: 上述的問題要成立的前題,是他必需屬於科學的範圍,即(1)的定義。
: 如果這件事不屬於科學的範圍,科學自然不需要去解釋。
: 舉例來說,目前科學上,經過無數的電源線ABX驗證,己經證明電源線的差異不影響聲音(
: 或是人耳聽不出來)。
: 所以,想要證明『電源線有差異』的人,請先證明通過ABX盲測(即(1)的試驗),讓自己的
: 問題屬於科學範圍。
: 又例如:
: 在證明器材(電源線、訊號線、USB HUB、SWITCH)是否對聲音有影響時,會發生一件驗證
: 上的困難:無法證明一件"不存在"的事情"不存在"。
: 舉例來說,今天去品嘉音響,把所有電源線+器材的1000000萬種組合都試完,發現電源線
: 不影聲音時,只要A說:『我家的會有差異』,那就一定要去A家做試驗才行。品嘉的千萬
: 種測試的效力其實有限。
: 所以,如果要證明電源線或是USB線有影響,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就是「請認為有差
: 異的玩家,提供系統出來驗證」。
: 在中國大陸有4次,八萬電源線的挑戰,就是有人帶8萬人民幣去受試者家中,用受試者的
: 器材、曲目與電源線做ABX的盲測,通過12/16的機率時,就可以當場拿走8萬。這種可以
: 自己練習與制的狀況下,都沒有人可以通過這項挑戰,所以在科學上,『電源線的差異是
: 無法造成聲音的變化』己經是定論了。
: 符合科學的產品 是 所有產品的子集合。如果一項產品符合(1)的規範,那就是屬於科學
: 的產品。如果不是,那就不屬於科學的產品。
: 一項產品或是概念或理論,屬於科學範圍,和被驗證出來有結果,是二碼子事。1900年前
: 後,有二個現象是無法被科學解釋,但是仍然被所有科學家列為科學的問題:黑體輻射
: 與 光速恒定。因為這2個無法被牛頓力學解釋的問題,最後被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所解釋,
: 打破了牛頓數百年來的大廈。但是,重點在於:當時這2個待解的謎題一直是科學的問題
: ;因為任何人去做實驗的結果是一樣的,只是要等待有人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他。
: (3) 玄學:不屬於科學的問題
: 不屬於科學的問題或產品,無論叫玄學、幻學或神學都可以,但是他就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