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這個問題很有趣,到底為何主任會說是「32」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際時間帶的分配原則,台灣目前有兩座機場要進行國際時間帶分配,
一座是桃園機場(IATA Level 3)、另外一座則是高雄機場(IATA Level 2),
在國際機場時間帶分配作業中,對於分配前,機場管理當局必須給時間帶中心幾個參數:
1. 跑道作業時間 & 起降能量
2. 可用停機位(實際可供營運)之停機位數量與對應條件
3. 航廈每小時出入境限制
那我們來看看高雄機場現在給的參數是什麼:
參考網址:http://www.aptcoord.org.tw/
有一頁稱為「Coordination Parameters(協調參數)」,可以看到高雄機場的數據是:
1. 作業時間:2250~1529+1(這是Z時區,本地時間就是0650~2329)
2. 跑道容量:每小時20架次
3. 國際線旅客處理能量:
2250~2359Z/0500~0659Z : 入境每小時 2,000人次,出境每小時 1,700人次
0000~0459Z/0700~1529Z : 入境每小時 2,000人次,出境每小時 1,800人次
因此這個數字,其實是多少都有保留給國內線所需使用的能量。
筆者推測,如果主任提到的是「國際線可用的停機位」,應該是這樣算的:
國際線航廈停機位:12座(21~32)
接駁停機位:14座(511~516 / 521~528)
貨運停機位:5座(33~37)
備用停機位:-1座(時時保留給緊急需求的應急機位,不能放給時間帶)
以上加起來是30座機位*~國際時間帶分配不會把國內線用的停機位分出去...
*這個地方有個小筆誤,本來我以為加起來有32座,不過謝謝版友指正只有30座...XD
後來我回去看新聞原文,主任提到的是32架次起降,應該提到的是每小時的起降量,
如果每小時32架次起降,那國際線只有放出20架次起降,剩下12架次就是給國內線的。
: → cppwu: 時間帶有熱門冷門差,像日本線業者一定都是先搶早去晚回 12/29 13:49
: → cppwu: 32應該是來自客機泊機位總數,bay 3-32? 12/29 13:54
: 推 k123123: 32是目前每小時可以起降的最大容量 12/29 14:36
: 在AIP的RCKH找不到每小時可以起降的最大容量,請問您知道什麼官方文件寫明RCKH的起
: 降最大容量嗎?
: 噓 steven8792: 「可容納」32架次,不是現在有32架次好嗎 12/29 16:23
: 怪怪的是32這數字,不知從哪來的?
: 噓 leopika: 不就是還沒塞滿的意思,有這麼難懂? 12/29 17:50
: 塞滿是航務組排機坪的人的惡夢,幸好我已經脫離了
: 推 kbs18625: 泊機位總數?國際航廈只有12個個空橋,國際線廉航也都是 12/29 19:23
: → kbs18625: 使用空橋,就算加入遠端機坪,也不到32個 12/29 19:23
: 國內坪14個+國際坪12個+貨運坪5個+遠端機坪14個+維修機坪3個,總共48個停機坪
: 推 dc8: 32是用起降需要的間隔估算的啦跟機坪無關 12/30 18:13
: 我不是ATC,無法表達ATC的看法,但站在航站空側角度來看,不考慮機坪容量的話,降落
: 的班機只能在滑行道枯等機坪淨空,客貨行李無法下機,那麼身為一位航站主任,對外宣稱
: 每小時32架次起降是有待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