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才疏學淺,平時除了喜歡酸兄弟外,稍有涉略市場的部分知識,
拋磚引玉請各位不吝指教。
這篇文會從有線電視數位化的大戰略角度下切入,
再論CPBL TV 必須要走像現在多元轉播平台服務。
====正文開始====
吵了半年多的轉播權,從離開緯來手上、MPS介入、CPBL TV開播、FOX轉播,
我們發現我們數十年不變的收看電視模式正在改變。
儘管我們的網路習慣落後美國3~5年,
連有線電視數位化也落後亞洲國家2~3年,
世界的進步仍然牽引著台灣守舊的習慣在向前走。
通論世界上的改變,
最快的是技術,一兩年就可以看到新東西,
再來是技術帶來的習慣性,更慢一點的是法律,這兩個是數年才會跟上,
最後是價值觀與文化,常需數十年到百年才能更新。
電視相對於其他多媒體,使用習慣幾乎沒有改變,
打開電源坐在沙發上,直到長出馬鈴薯芽,
都是維持被動式的接受資訊,直到最近幾年網路盛行與IPTV介入,
終於為這個漫長的停滯期加入一道活水。
為什麼電視訊號要強制從類比轉成數位??
不知道您在聽到這則新聞時有沒有上面這個問題,還是聽聽就算了,
數位化能做什麼??有優點嗎??
對我來說,再多的優點都不重要,只有"互動"是重點。
從數位化開始,電視不再僅是單向被動接受資訊的多媒體器材,
而為互動式內容、整合個人裝置及智慧生活鋪上一條康莊大道。
像愛爾達的881 882遊戲,就是最基本的互動,
雖然我為愛爾達的遊戲規劃感到惋惜,實在弱了點,不過總算是個開始。
(應該多去了解使用族群的定著條件,不是隨意出個問題就結束了。)
過往在有線電視按881,怎麼按也沒用,
亂按可能會跳到鎖碼頻道去,居然也不能按個按鈕付錢把馬去掉真是可惡。
在這裡
我們帶到了個"使用族群",極其重要的重要!!
電視台收入是什麼??毫無疑問最大的收入就是廣告,
廣告商捧著大把銀子買下廣告時間,希望能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及營收。
過往,
我們的電視廣告,收費主要就先看收視率,
報紙廣告刊登,收費主要就看賣出份數,
然而下廣告到底因此導出了多少營收及利潤,沒有人知道,
所以下廣告的如同蒙著眼把錢灑進許願池,
希望能夠有塊錢停留在小小的平台上,故下廣告被稱為一種藝術,
開玩笑的說,藝術這種東西就是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才有價值。
然而,如果真的電視廣告只需要看收視率就好,
那MOD有三台高球台是開心酸的??那三台收視率有沒有0.01都不知道。
問題就出在所謂的TA(Target audience),也就是廣告要瞄準的目標客群。
有沒有發現高球台、網球台在賣的東西都是車、勞力士等等高價商品,
因為喜歡看這類球賽的人,恰巧有許多人買得起。
抱歉這類節目儘管看的人少,但一個人的購買行為可以打一千人,
比葉問還強。
所以啦,華視願意讓CPBL球賽擠掉藍色無耳貓,
除了球賽是無償提供,還有填時段比較長以外,
看藍色無耳貓的主要收視族群可能平均一個月可支配所得只有1000元,
但看球賽的人平均一個月可支配所得可能是上萬元,
那麼導出來的收視率數字可能就有所不同了。
我不清楚華視現在的收費是不是有辦法參照TA的對象來收廣告費用,
但長期而言必需要朝著這個方向來做才是。
在IPTV上的球賽,除了TA的廣告外,更可以在廣告同時做出導購,
馬上用遙控器買東西,比過往的電視購物更直接,
減少了步驟,換成營收的轉換率看的見也量的到,
在這裡,下廣告對廣告商而言就不是一種藝術,而是一項工程,
是參數明明白白寫在那裏的工程,
壓力多少就是多少,是否異常降壓一眼就看得出來,
看不出來的不是豬頭就是白癡。
CPBL TV走的又是不同方向,沒廣告,以使用者付費的角度切入,
這在美國早就深入價值觀的做法,台灣才開始跟進而已。
CPBL TV除了網路收看,部分為了沒有電視的人外,
更重要的是成長快務的行動多媒體。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支數慢慢進入高原期,但內容提供商才在起飛而已,
眾家大廠紛紛切入雲端及內容提供商,
慢慢的行動市場的內容終究會跟電視的內容愈走愈近,
手機、平板、筆電、電視的硬體界線愈來愈模糊,
電視內容商切入行動內容是大勢所趨。
在這時候,CPBL成立CPBL TV,瓜分傳統有線電視市場,
當然守舊派會反彈,
正如有線業者抵制MOD是一樣的道理,
但能不走嗎??世界會踢著台灣的屁股走。
我們習慣於被動式裝置,
吃晚飯時按下既有的號碼看既有的有線頻道,看球配飯吃,
突然間改變了,可能得開電腦,拿手機,接MOD才看的到,
所以我們不習慣,我們會抗議。
可以因此停滯不前嗎?? 這我們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
當然CPBL可以做得更漂亮,但如果每件事都能做得盡如人意,
那台灣現在也不會淪落至此。
我想CPBL重回有線電視當然有可能,但要回到有線電視獨大的局面,
無論是球迷或是世界趨勢,都告訴我們這
不不不不不
可可可可可
能能能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