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年中職的全壘打產量來說,恐怕不及日本的一半,而和韓國的差距就更別提了
大家曾提過會導致中職全壘打量甚少的主因有以下因素
(1)濕度:板友曾說過台灣因為濕度過高,所以導致球飛不遠;然而真的有板友
測試過濕度與棒球飛行距離之間的關係嗎??
並且明確做出台日韓三國球場濕度的比較表??
(2)彈性指數:板友曾說過台灣用球的彈性指數過低才會飛不出去;而台灣用球
彈性指數的單位與日本用球有所差異;那麼小弟想請問大家,
中日韓三國的彈性指數該如何換算??是否像日本一樣有經過
實際上的測試??
(3)好球帶:相較於前面兩項因子需要較為明確的測試,好球帶的大小便相對易於
判斷....
試問中日韓三國的好球帶大小究竟標準各在哪裡??廣為人知的
"中職外角海"到底誇張到什麼程度??
中職的好球帶應該有調整到什麼程度,才能使全壘打出現的頻率
接近日韓??
附帶一提:常有板友以為中職球員的淨長打力勝過日職球員.那麼為何外國職棒
通常對中職的投手較有興趣,而野手卻一直乏人問津??
以上還請不吝賜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