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17-09-29 08:21:05※ 引述《kiwistar (奇奇)》之銘言:
: 這個問題從國小開始看棒球就有了
: 棒球場乍看之下是像扇形,但其實左右外野通常比較內縮
: 雖然好像也有左中右全壘打牆距離相同的案例,不過看台灣滿滿的標準棒球場就知道
: 標準還是左右內縮的設計
: 當然美職有比較多形狀有特色的球場,例如綠色怪物。
: 某一區段直接做成直線而非圓弧的例子也不少
: 但基本上中外野還是最遠的
: 請問這個設計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 有沒有棒球歷史達人可以解說一下這個設計概念的由來?
: 考慮擊球距離的相對關係,推打可能普遍會比拉打來的短
: 但感覺起來往中間打不一定是最遠的(可能和拉打差不多?)
: 至於是推打還是拉打,左打右打是相對的概念,所以兩邊設計相等是公平的
: 但為什麼偏偏要中間最遠呢?
有個說法是
全壘打牆的距離 並不是以本壘為圓心來畫 而是以二壘為圓心
就以一般規格的325-400-325的距離來說
如果說是以本壘為圓心 325呎為半徑來畫的話
則 一三壘到全壘打牆距離為 325-90=235呎
但是二壘到全壘打牆距離就是 325-90√2=325-127.28=197.72呎
就嚴重壓縮中外野的距離 └本壘到二壘的距離
但這距離如果以二壘為圓心來算的話
左右標竿到二壘距離就是 √((325-90)^2+90^2)=251.64呎 (直角三角形算斜邊長)
└一三壘到標竿距離
中外野到二壘距離則是 400-90√2=272.72呎
這樣的話 整個距離還不至於差距太大 只是小小壓縮左右外野到邊線這塊
其實 跟這說法最接近的設計 可以以嘉義市立棒球場為例
這球場是350-400-350的距離規格
左右標竿到二壘距離 √((350-90)^2+90^2)=275.14呎
中外野到二壘距離 400-90√2=272.72呎
已經幾乎沒差距了
作者:
arctw (雅客)
2017-09-29 08:33:00推
作者:
airflow (享受壓力)
2017-09-29 08:38:00專業 推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經過完了)
2017-09-29 08:49:00推
作者:
shifa (西法)
2017-09-29 08:55:00這個超強!
作者:
fy40529 (Banana)
2017-09-29 09:26:00長知識了! 推
作者: oeg619 (Miu) 2017-09-29 09:27:00
專業推
作者:
fanecerce (我是紅襪+LAMIGO球迷!!)
2017-09-29 09:34:00長知識了 難得看到除了攻守數據以外的專業文
作者:
WadeYen (快槍手韋德)
2017-09-29 09:35:00全壘打牆系
作者:
emptie ([ ])
2017-09-29 09:35:00原來是這樣
作者:
mimchu (蒟蒻)
2017-09-29 09:50:00我以為這很多人知道= =
作者:
visviva (#YOLO)
2017-09-29 09:51:000.0
作者:
MBubble (泡泡老哥)
2017-09-29 10:22:00長知識了
作者:
ac197 (阿NO)
2017-09-29 10:35:00太專業了!!長知識推
作者: spotmay (THE END ) 2017-09-29 10:37:00
長知識 專業
作者:
hsujay (恩)
2017-09-29 10:57:00不過還是沒回答到原Po為甚麼要設計成這樣的疑問
作者:
NelsonFang (light my candle)
2017-09-29 11:08:00難得專業文
作者: lionadon (inside out) 2017-09-29 12:12:00
推
因為內野不是扇形,必須是正方形,壘包間的距離才會一致,如此也讓2壘是突出內野扇形之外的。所以如果從本壘畫外野扇形,會變成中外野比較小,要從2壘畫扇形才會讓外野大小均衡。總之是因為內野是正方型的關係吧。從本壘畫扇形會造成左右外野比較大,那大家都往左右外野打就好了
作者:
maxechia (maxechia)
2017-09-29 12:45:00解惑推
作者:
coolcjy (ㄚ裕)
2017-09-29 16:05:00好文專業 給推
作者:
mimchu (蒟蒻)
2017-09-29 16:26:00內野應該說菱形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