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連結: http://sports.camerabay.tv/article/1ltp8whz4u2xa
中華職棒自2014年-2017年中都無外聘外籍裁判,這段時間讓許多中生代裁判得以上有更
多場次可以磨練與累積經驗,但在2017年開季後裁判的爭議不斷,聯盟為了與國際接軌,
並提升裁判組實力,故聘請美國籍的莫利卡(Derek Mollica)來台執法,具有9年執法經
驗的莫利卡(Derek Mollica)的加入,由他執法的場次確實減少了不少紛爭,但這樣的
模式是否有點像是中職球隊過度使用洋將的翻版呢?
中華職棒球團近幾年都把找到最適合的洋將當作第一目標,因為有好的洋將就可以有戰績
,但如此一來壓縮了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本土球員少了磨練機會與經驗累積,勢必在國
際賽上沒有了洋投的台灣球隊,就顯得戰力弱勢不少.而中職聯盟只希望透過聘請外籍裁
判讓球團在裁判改善這部分有感,但卻沒有思考到長期的訓練投資與增加裁判人力這兩部
分,這兩部分若是能夠投入資源,中職裁判才能夠更快速的成長與提升訓練效益.
http://edge.camerabay.tv/sports/article/1ltp8whz4u2xa/img/p3.jpg
(圖為:中職新生代裁判彭楚雲)
就目前來說,中華職棒裁判組連一台像樣的攝影機都沒有,當大家都在檢討好球帶的同時
,這批職業裁判只能靠著自己的判斷,前輩的從旁指導,同儕的互相建議,讓去修正自己
好球帶,但以美國裁判學校為例,當你進入美國裁判學校後,他會提供每人一張記憶卡,
當你在進行好球帶判決時,會使用你的記憶卡錄製,每天你訓練完後,可以進行影像回看
,去檢討你自己的缺失,當職棒球員訓練都以科學化訓練幫助自己調整更加快速與準確時
,那我們職業裁判呢?還在殺豬公的土法煉鋼!
聘請一位外籍裁判一季的費用約為130萬左右,去美國裁判學校學習一人的全部費用約為
25萬左右,去日本裁判學校學習一人的費用約為4萬(以上非用皆有包含機票與食宿),
在這筆預算內若是可以進行妥善運用,增加裁判訓練的系統與器材,或是安排裁判出國進
修,讓職業裁判能夠準確的修正自己的缺失,讓比賽中的紛爭減少,這才是真正解決職業
裁判問題的根本.
http://edge.camerabay.tv/sports/article/1ltp8whz4u2xa/img/p2.jpg
(圖為:美國裁判學校訓練側拍)
在人員部分,中職裁判組今年有兩位裁判未續聘,一位是有多年執法資歷的朱學謙,另一
位是已培訓兩年的吳冠輝,兩位的離開讓原本人力就很吃緊的中職裁判組在調度上更加困
難,雖然春訓有三位育成裁判的投入,但育成裁判到真正能夠上場執法,依舊是要待到約
五月以後,在這之前的調度是否會讓裁判的執法體力受到考驗,畢竟當體力下滑就有可能
造成好球帶變形、補移位慢拍無法取得最好視角,當發生爭議時,公信力又大受質疑.
中華職棒裁判組一直以來都是受到重點檢視的單位,當他們有任何錯誤判決時都會被拿出
來進行討論,一場好的比賽,裁判應該是四位在場上觀看比賽的人,讓大家感受不到有裁
判的存在,由兩隊球員盡情的競技表現,我們當然相信每位裁判都相當努力的在自己工作
岡位上執法,但在很多時候,「數據化」比「感覺」更真實,聯盟若是想要解決裁判問題
,讓自己的裁判更快速有效的成長,這才是根本之道,否則裁判議題永遠都是茶餘飯後球
迷拿來「靠北」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