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不會看OPS
都是看打擊率跟全壘打
選球能力就用保送當依據
怎樣出局都可以,被三振=爛
跟後來的長打 VS 三振不同
也就是有後來數據才知道
中職成績 恰恰>歷史所有
那個OPS+才是真正統治級的
以上題外話
我拿我最常看球2002-2004
勇壯中職中後期
我們抓6隊 30位先發
那年代也是流行三洋投
勇壯大概是5-10名的能力
本土阿甘、嘟嘟、阿福都不輸洋將
比強度勇壯還是比不過
風神、橫田、中入伸
簡單說就是鄉民說的耐投、二號先發中上水準
硬要跟現在比真的不公平
以硬實力平均當然現在球員更強
但就當時水準
弱棒佔比還是太高了
興農我的印象就是
飛勇、勇壯、世界勇
然後 阿福、阿甘、何紀賢
可惜阿福阿甘巔峰沒有重疊
不然能力不下於誠泰雙林
※ 引述《roy1109 (大橘)》之銘言:
: 不是要貴古啦,但真的很討厭用現在觀點去看以前的選手還去全部脈絡化,得到的答案
只
: 首先我完全認同這20年來運科跟數據解讀的進步,2000年的中職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但
: 例如一個打擊率0.23的打者,就算你有爆高的上壘率跟破1的ops,在那個年代教練還是
會
: 所以你如果用ops去看過去的打者並不公平,因為當時就不看重or不知道這個數據。
: 回到勇壯,由於沒有進階數據可以參考,我直接用台灣棒球維基的數據給大家看:
:
![]()
: 我印象中的勇壯很耐戰但沒統治過中職,他就是四縫二縫滑球三種大量運用的投手,勇
壯
: 要看以前的投手就要把當時的環境也拉進來看,不要什麼都外角海自殺棒:
: 我就抓2001年勇壯破200局那年來看,當時的中職場次很少每年大概是100-90場左右,
而2
: 然後當年勇壯先發出賽28場後援4場,勇壯一個人出賽場次>全隊三分之一,在一支34勝
的
: 我看留言很多人說勇壯控球好?我只能說不算太差而已
: ※ 引述《hungpeisheng (胖胖)》之銘言:
: : https://youtu.be/JQZIkGYrbyU?si=kfZpEWZn8lPW1up6
: : 剛剛看了上面的影片,勇壯的球速大概140上下為啥當年能夠大殺四方拿到108勝呀?
: : 他是靠什麼優勢可以吃局數到1570局的?
: : 放到現在的標準來說完全不可能投滿一個球季吧?
: : 勇壯的球速放到現在搞不好還會被笑是軟投….
: : 洋將1570局很神欸…
: : 可否有資深球迷解答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