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比較好讀版:http://www.geneonline.news/index.php/2016/01/20/zikavirus/
台灣疾管署於今年1月19日公布出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個案,一名
泰國男子於10日入境桃園機場時,經血液檢測證實感染茲卡病毒,這是疾管署自2003年實
驗室監測茲卡病毒檢驗約5萬件檢體以來,第一起發現感染的案例。該病毒目前於中南美
洲流行,且可能導致新生兒腦部病變,雖然尚未證實有直接關連,但疾管署已將該疾病列
為法定傳染病,並提升中南美、加勒比海地區、柬埔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
及馬爾地夫等國的旅遊疫情等級。
茲卡病毒為黃病毒(Flaviviridae)的一種,結構為一個衣殼蛋白、二十面體、單股正鏈的
RNA病毒,長度約為10,794個鹼基,目前認定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vector borne
disease),最早在1947年於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彌猴體內分離出來,而第一位被報導的人
類患者是在1954年位在奈及利亞,1978年在印尼發生第一次的疫情群聚,直到2007年在密
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疫情,才引起重視。
茲卡病毒的發病機制
其發病機制是透過病毒在進入處附近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複製,之後被攜帶至
血流和淋巴結。依據病毒的基因類型,分成亞洲型和非洲型,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蚊蟲叮
咬後,會有3至7天的潛伏期,發病期間血液中帶有病毒,如果又被蚊蟲叮咬,病毒將進入
蚊子體內增殖15天左右,此時病毒會進入蚊子唾液腺,讓蚊子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發病症狀和登革熱相似,包括發燒、頭痛、關節痛等,還可能引發結膜炎,且沒有專門藥
物,也尚未有對應的疫苗,不過患者可用非阿斯匹靈類的解熱劑解除部分不適感,多補充
水分和充分休息,一週左右即可痊癒。最近,夏威夷一起初生嬰兒罹患小頭症的案例,當
地衛生官員表示其母親曾在5月時到巴西生活,恐因感染該病毒而傳染給胎兒,但該病毒
是否為造成小頭症的直接原因仍有待證實。
延伸閱讀:科學家成功定序多組依波拉病毒基因
參考文獻:
了解Zika病毒的基因序列:http://www.ncbi.nlm.nih.gov/nuccore/KJ776791
http://edition.cnn.com/2016/01/17/health/hawaii-zika-baby-microcephaly/
http://www.mohw.gov.tw/news/571553586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73142/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zika-cdc-idUSKCN0UX2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