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atspajamas (貓貓亞(*′ω`*))》之銘言:
: 原文被刪掉了,很想要跟原po打氣他給予的情境並非無理取鬧
: 有時看到一些社會新聞、人倫悲劇,或無關痛癢的他人八卦時
: 誰不會自忖自己若是當事人會如何做
: 或與另外一半討論換位思考?
: 此類討論在探索彼此的價值觀時,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就像很多心理機構所做的婚前輔導測驗,也會有類似的情境討論
: 只要不是蓄意挖洞給對方跳、用情感勒索綁架對方的回答
: 雙方自然討論有何不可,她未婚夫也只是表達一種價值觀,無關對錯
: 兩人價值不合,趁早分開反而是好事
: 但是,她未婚夫所說的"誰能夠接受被性侵的受害者"
: 這種專斷的口吻,就非常值得導正了
我認同這段。
: 因為,台灣性侵"比例"是印度的27倍,9成以上熟人犯罪
: 一年4萬餘起,每日超過百人被性侵,一半是兒童受害
: 亂倫性侵的黑數更是高到令人髮指(通常乘上5倍)
: 撇除"越想越不對勁"的誣告不說
: 你座標新北,不幸有個鬼父的比例也挺高的
: 然而,台灣的受害者比誰都沉默
: 之前在一場小團體活動中,心理師詢問在場男女
: 如果女友被強暴了,男生們希望女方告知嗎?
: 在場幾乎全數男生舉手
: 理由當然不是像他未婚夫所說那樣
: 而是男生們希望能理解女友受傷的狀態、互相扶持
我得跟你說,身為一個快四十的男人,
經歷過那麼多事情看過那麼多人,
你覺得這個舉手真的像你想的那麼美好?
我可以跟你說絕對不是這樣,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能接受事實啊,
在這種公眾場合,多人聚會中,
一個曾經在社會打轉過的男人,
沒有舉手我才會笑他有病,
說句不好聽的,男人在同樣的條件下誰會選擇曾被性侵過的?
不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女性都說不出口嗎?
然後你口中說的幾乎全數不就跟你接下來的論點相矛盾了?
如果今天是一堆已婚男性被問這個問題,把女友換成老婆,
我相信你口中說的理解、互相扶持,
但是女友?省省吧,男人沒有你口中的那麼神聖,
他們只是為了說服自己下決定裝出來的,
也許這樣說太武斷,但絕對不會是大多數。
: 可知不是聖人才會不離不棄,普通人就能做出這種選擇了
: 但是,輪到心理師問女生是否會告知時
: 幾乎沒有女生敢舉手......
: 原來性侵的議題,在台灣仍然是禁忌
: 難怪大家都說比起日韓,#Me too在台灣反而無法推動
: 非常值得我們重視背後的"遮羞"、"家醜"風氣
: 受害者永遠見不得光,因為社會還在批判要接納那樣的人"很困難"
: "需要真愛"、"又不是人人都是聖人"
: (這就是原po文章下的推文)
: 此風不扼、不被重視,只會助長犯罪背後的意識形態
: 應該永遠被譴責的應該是加害者
: 而非是受害者需要畏畏縮縮
我實在不懂這段在放大什麼東西。
: 或連個假設性問題都要被視為傷天害理
並不是傷天害理,而是無病呻吟,
除非今天被性侵的女性是大多數,
不然為什麼要要求對方去回答一個假設性並極少數的問題?
兩個人要遇見並互相喜歡而交往已經很困難了,
還要去探討一個幾乎不會發生的事情來造成彼此的感情的損耗,
我真的不懂是太閒還是你口中說的打壓?
: 也許今天有些人真正想問男友的是
: "如果我曾經被性侵,你會怎麼辦?"
: 不要以為受害者一定會患病憂鬱、破壞感情關係
: 多的是能堅強走過暗瘡走過幽谷的女性
: 看看堅強的囧星人,跟摸哥交往時立刻交付了過去的傷痕
: 也許你的另一半,想如此說問卻害怕更增一層傷
: 然而,她只希望你能共享她的過去(那是她的一部份)
以客觀來看,妳只希望共享他的過去,
說的很簡單,實際上妳有思考過對方能不能承受嗎?
對於相愛的人,這不就是一種自私?那你憑什麼說愛?
: 即便是假設性問題,有討論就能增進共識
: 昨日版上的"女友摔車車禍會不會去看她",多少人能坦然回答
: "如果我被性侵"卻提問不得,原因何在?
: 思考這件事本身就不是問題,連問都不能問,問題才大了
講真的,
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去強調性侵被害者說出口畏縮什麼東西,
這到底跟這個問題有什麼相關的?
年輕的時候我受過什麼委屈發生過什麼事情,
我也不會想要跟對方說,
兩個人相愛不就是因為挫折經驗讓對方接受更好的自己,
到底為什麼被性侵一定要跟對方坦白?
今天根本沒有人站在什麼加害者被害者什麼機八邊,
而且我覺得最妙的是,
本來提問就是一個很蠢的行為,
還可以扯到月經文被害者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