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自力與他力(Re: [法語] 法上比丘‧大乘比丘:南北傳佛教的.)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2-06 18:28:16
: 北傳教典提倡,除了靠自力也可以靠他力,而南傳教典說,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幫到我們。
哦~~法師似乎又栽在教義名相的框架上.
如果真懂得緣起法,就該知道沒有人是只用自力就能成就的.因為
一個人的成就背後實在是隱藏無量數因緣的貢獻.
試問有哪個嬰孩是靠自己存活下來的? 一切成就都是有因有緣而
堆積出來的.
現在我以嬰兒來當例子,當嬰兒甫生之時,父母為其把屎把尿, 哺
乳呵護無微不至,給予擁抱深恐其驚嚇怖畏,無所依怙,這個時期,
嬰兒毫無自理能力,只能靠外界給予協助.
等到嬰兒逐漸成長後,父母的照顧才逐漸逐漸減少一直到他完全能
自理,並開始有成熟的思想後,父母才完全放手.
而修行也是一樣, 當一個初學佛者開始修行時,必須經由一雙熟悉
修行全程且能適性適才教授的手引導.從建立正見開始, 進而學會
持戒,閱讀經藏,乃至修止觀等等一步步在專人的看護下前進.
待其基礎逐漸穩固後,便能放手讓其發展自己的定與慧.那雙手即是
他力,必須以他力為前導鞏固基礎才能發展自力.
在雜阿含685經世尊便有此精彩的譬喻,如來十力成就聲聞五種學力.
因此,如果更擴大範圍來看,除了有形的教授師善知識的教導外,任何
能令眾生更安穩修道的方法當然都是適當的他力,比如優良的禪修中
心,乃至令人不生倦怠的悅性食物,乃至無形的念佛,念法, 念僧等六
念法.
以及稱念他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乃至恭敬護法諸天, 諸善神等等都是
可以依靠的他力.
然而眾生在何時需要他力之協助? 就是自己無力辨別正法邪法,無力
自修戒定慧與積集資糧,乃至無力排除自身修行障礙乃至身心面臨安
危問題時.
事實上,在佛陀時代,這類問題就早已浮現, 例如阿難曾被魔附(不是
魔登伽女), 舍利弗尊者曾被鬼王打頭.如果連聖者都會遭殃,那麼對
於積極求取聖道的凡夫呢?答案更是不言可喻.
有人不修行還好, 一修行狀況連連,哭笑不得,窘困不堪.
因此,毫無疑問的,去佛越遠聖者越稀的時代,眾生越容易面臨這類問
題,漫漫長夜,宇宙昏暗,必須有一盞明燈指引. 末法眾生有如待哺之
嬰兒必須照顧.
而大乘佛教的諸佛菩薩以其願力無私的經由名號,乃至真言的方式分
享其福德,只要你的信根鞏固,戒定功夫不太差,有基本的正見, 就能
夠分享其福德排除一切修行障礙,命終得往生淨土受更適切的教化.
至於福德可不可以分享,我想我只要問兩個問題就好了:
(1)阿難為何願意出家?
(2)張忠謀有沒有做慈善事業?有沒有人受惠?
須知福德就是內財與外財,也就是氣質,外表,知識,影響力,乃至財富
等等....
當初看到佛的莊嚴升起道心乃至證果的可是很多啊! 這不是他力(福
德)是甚麼?還有人看到某位醫生病就好一半的~~
因此,無論是南傳或北傳,都是需要自他力兼顧,其實就連他力, 也是
需要自力的配合才能得到實質的他力.
行文至此,我想一切有關於自他力落於兩邊的言論可以休矣.
: 因此,北傳教徒禮拜阿彌陀佛,希望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到淨土。他們在遇到困難時,
: 都在乞求觀音菩薩等,在《普門品》裡說,觀音菩薩會馬上製造奇跡來圓滿一切的乞求。一
: 次,一位在家居士請教佛陀,佛陀是否時時刻刻都是萬能的?佛陀說:「華加,那些人若這
: 樣說:『沙門瞿曇是萬能的,對一切事情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那就等於在說,不論我在走
: 路、站著、睡覺,或醒著,我所知道的是連續不斷。』這並非我所說,而他們並不代表我,
: 況且這也是不正確。」佛陀的一切知智,是指他能夠知道,他想知道的事,有如阿難尊者在
: 《山達卡經》中提到。還有,佛陀說沒有可能有任何一位眾生,可以時時刻刻都是萬能的。
沒人說佛是萬能,會把佛當神看的,都沒受真正的三皈依,把北傳佛教當作民間信仰來看,實
在是有欠妥當.
: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我們所向一切萬能的菩薩和佛求拜他們給與我們馬上的感應,那只
: 是我們幻想中的幻像(心生色法)。如果有所感應,佛陀教法說那是因為我們本身的功德,我
: 們所積的功德,才能使我們得到所想要求的。如果一個人沒有造善業、積累功德,他所想要
: 求的是得不到的。還有,我們也可以知道,一切的觀見或聽聞到這一類『聖賢』,都只是一
: 個幻像,是從我們潛意識裡產生的浮像,對於有經驗的禪修者會很清楚的明白這些。
學佛者不能希求感應,但是對於初學佛者,有些感應能令人生起信心,
這對於起信有一定的幫助,不能太過苛責.
而且,相信佛教的佛菩薩比相信道教的神好多了,縱使不知道佛學的內
涵,心外求法,但念念那些佛號與咒語就與佛道搭上線了, 總有一天會
開花結果.
再者,難道法師沒見到南傳佛教國家也有消災免難以及祈福儀式嗎?人
想遠離痛苦是天經地義的,太喝斥這個,只會與人間越來越遠, 變成唱
高調的獨腳戲,是故大乘佛教言:"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 在南傳教法中,一個佛陀教化期間,只能有一位佛陀出現,如果兩位佛陀同時出現在一個佛
: 世間,個別佛陀的弟子眾,就會拿起個別教主的教法來諍論。因為這個理由,所以在南傳教
: 典裡沒有阿彌陀佛等無量諸佛的同時住世。而且阿彌陀佛被說為有無量壽,極樂的淨土等,
: 這都不符合三法印:一切眾生無常、苦、無我。在《法句經》的第276句,佛陀說:「他們
在物理學都已經發展到幾乎要肯定多重宇宙時,時間空間都是相對時,
講這個不會有點太過時?
阿彌陀佛的剎土並非釋佛教化區,當然可以重複存在.
再者,是誰規定只能有一佛教化? 法師可能沒看到自己內心隱約存在的
"常見".
: 應當精勤,如來僅是說示者,有禪思的修行者,解脫魔王的束縛。」在第160句中,佛陀說
: :「自己為自己的所依,他人怎可為所依?自己能制御自己,是獲得了難得的所依。」這裡
: 已經說明了佛陀的本意。
: 一乘或三乘?北傳教義提倡只證一種解脫果位,那就是一切眾生都會在將來,一起證到圓滿
: 果位——三藐三菩提佛陀。而南傳教義宣導有三種解脫的果位———佛陀(圓滿)、辟支佛、
: 阿羅漢弟子。佛陀是開始一個佛教化期者,把遺失了的佛法帶回世間,阿羅漢弟子是當佛法
: 還住世時,多聞佛法而證果解脫者。辟支佛則是在世間上已沒有佛法存在時,靠自力而證果
: 位者,他們只能演說善法,卻沒有教導解脫法於他人(不同於佛陀與阿羅漢)。
: 有一次,佛陀被問起他與他的阿羅漢弟子的差別。佛陀說,他是『道的發現者』,他『顯示
: 被遺忘的道「。而他的眾稱號中,他也被稱為阿羅漢相同於弟子眾;但是每個阿羅漢都有不
: 同圓滿的程度,佛陀是其中最圓滿者,他具有十力。佛陀形容他的弟子所證得為:『生死已
: 了,入聖者性,所作皆辦,不受後有!』如果阿羅漢像北傳教義所說生死沒了,還要回小乘
: 向大乘,就是說佛陀沒有渡化到這些阿羅漢出生死,或是『生死已了,入聖者性,所作皆辦
: ,不受後有!』是佛說妄語?一切佛都是自渡自證的,既然一切眾生都成佛,那麼佛陀的出
: 世又有何用呢?根據南傳的教法,佛陀是一種非常稀有的眾生且非常少的眾生有望成佛。既
: 然一個佛陀的出世,能夠指導很多的眾生上道證果,那麼一切眾生不一定要成佛,就像一個
: 國家只需要一個人來成為領袖,雖然很多人會渴望得到那個地位,但是只有一位能夠成功。
: .........................
: 龍是否可以成佛?在北傳教典中提到龍可以成佛,而南傳佛教不接受這種說法。不少的北傳
: 經典被說為是從龍宮取得的,但是南傳不承認這些為佛經。在《巴利律藏》中提到,有一條
: 龍變成人類的姿態來受比丘戒,想要修行佛法。後來被其他比丘發現,而佛陀則叫它離去,
: 雖然它再而三的悲求。佛陀解說龍是畜生,不能證到禪那與聖道果位。因為有了這個情況,
: 佛陀才制下這個戒,誰如果想受比丘戒,必須說道他是人類才能出家。這就非常清楚的表明
: ,龍是不能成佛的;然而在某一部經典卻出現龍女成佛的典故。
: 另外,北傳教義宣導慈悲殺,在特別情況下,若某人企圖殺害數千的人(例:在儲水池下毒)
: ,那他就應該被菩薩所殺。這相反於南傳教法,北傳教徒認可在利益多數人的情況,不必嚴
: 守戒條的意義,只當戒律為參考。有一個公案提到一位中國禪師,在不能得到其他人解答他
: 的問題之下,他把一隻貓砍殺成兩半。而在南傳教義中,不管在什麼情況之下,都不允許有
: 意的殺生。比丘(包括比丘尼等)或在家眾之戒律嚴格的表明,不可有意的殺生,這是佛陀親
: 身的教法。一位聖者(證了四種果位之任何一種者)是不會有意的殺生,這在南傳教典是有表
: 明的。佛陀說,一位阿羅漢是不會有意的違反或做九種事:(1)殺(2)偷盜(3)淫欲(4)妄語
: (5)儲藏物品以待他日享受(6)因貪而犯錯(7)因嗔而犯錯(8)因癡而犯錯(9)因懼而犯錯。很
(以上法師發言很多都是基於本位主義,不評論)
.............................................
這就是南北傳的大不同處,但就如同我之前所言,大乘重動機,二乘重行為.
大乘重的是整體的發展與對方的菩提心,這除了是基於自己的慈悲心外,更
是一種為了在世間度化眾生,面對種種矛盾情境必須升起的妥協智慧.世間
是不完美的,會有種種的衝突,但也是讓自己智慧增長的一大利器. 如果真
要守那一條條戒律,那很抱歉,不用玩了,很快就會逼入死角動彈不得.
相反的二乘人因為專注在自己的禪修,以解脫為要務,持戒相對上要容易許
多,而且多半想快速取證.目標不同,對持戒的態度自然也不同.
另外,法界根本沒有戒律這種東西,只有心之效應與影響力,反作用力.一切
的戒律都是為掃平修行障礙方便的"他力".
聖者是不會拘泥於其中的.我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佛陀也常常罵人的,比如
"痴人!",甚至他還用更難聽的話罵提婆達多.請問這不是類似惡口嗎? 佛怎
麼會罵人呢?
不能通達無我法者,與不能徹底瞭解性空者,很容易落入法執的巢臼裡.
: 多華裔佛教徒都相信濟公和尚是一位聖者;但是他習慣殺狗和鴿子來吃,又喜歡喝酒等。從
: 佛陀的說明,我們可以推論他在殺生時就不可能成為一位聖者。即使有人辯說那是神通變化
: ,但是阿羅漢不會示現錯誤的行為來誤導有情。
正常狀況下,當然沒錯,可是人有的時候就該被這些"反例"刺激一下,
把僵化的思維震盪震盪沉澱沉澱,才更能將佛法更靈活的了解與運用.
這位濟公禪師在歷史上可是真有其人的,只是他的行徑應該不像小說
記載那麼誇張.
不過無論如何,他要凸顯的與反諷的,就是動機與內心的重要,若執著
於表面的持戒,而內心卻崎嶇不平,勾心鬥角不能安分,那麼也不能得
到真實的利益.
: .................
: 在家眾是否可以證到相等於出家眾的聖果位?北傳教義宣導,在家眾可以證到相等於出家眾
: 的聖果位,例如《維摩詰經》中一位如來化身的在家居士,所證的果位高過於一切的阿羅漢
: 果位。而在南傳教義中,一位在家眾,最高也只可證到第三果位(阿那含),而且一位菩薩是
: 不能證果位的眾生,因為證了果位的菩薩就是佛陀,生死已了,入大涅槃後也不受後有。如
: 果一位在家眾證到阿羅漢果位,他就要出離世俗生活,在一天之內成為一位比丘或比丘尼。
: 不然,他的色身就要在當天入般涅槃。證據可從波斯匿王的王后柯瑪證阿羅漢果位中說明,
: 而且佛陀告訴她,應該馬上受比丘尼戒,不然就要當天入滅了。這也可從米玲拉邦哈中的阿
: 羅漢那嘎杜那也有證明這些。
: 菩薩戒是由十個重戒和四十八個輕戒所組成,特別為北傳佛教傳統所有,被說為是從龍宮所
: 取得的『梵綱經』中。南傳教徒則認為這不是佛陀所教的戒,而且,它們是在佛陀入大涅槃
: 幾百年之後,才開始面世的。於《大般涅槃經》中,佛陀說:「眾比丘,若不增新戒文,亦
: 不減舊戒文,力行原文,佛教增輝,永不後退。」有證據說佛陀在世時,並沒有制定菩薩戒
: ,也沒有菩薩戒的存在。有幾個菩薩戒條,是不符合佛陀制下的在家眾和出家眾的戒。例如
: ,菩薩戒不允許吃肉、蔥蒜、韭渠,但是佛制律藏的在家或出家眾戒裡,並沒有禁止這些。
: 菩薩戒也不允許外交官的工作,但是佛陀制的在家眾戒內,並沒有禁止。菩薩戒不允許居住
: 在清靜、適宜隱居處(例:森林),但四眾弟子前往這種遠離喟鬧的居所精進禪修,卻是佛陀
: 最為鼓勵讚嘆的。
: ...............................
: 為什麼北傳和南傳的教義會有區別?為什麼北傳和南傳的教義會相反?為什麼多數的北傳經
: 典不能在南傳中找到,但有些南傳經典的譯文卻可以在北傳中看到?要明瞭這些,我們就應
: 該研究佛陀的兩個預言。在《巴利律藏》裡,我們可以看到佛陀被阿難勸服接受比丘尼後,
: 說道:「…阿難,如果女眾沒有被接受,從在家到真理發現者所宣佈的經律中的出家生活,
: 阿難,神聖的梵行生活會住世長久,正法會住世一千年。阿難,既然女眾已被接受…經律中
: 的出家生活,阿難,現在神聖的生活不會再住世長久了,正法只住世五百年……阿難,比如
: 那些家庭,男眾少而女眾多,很容易就會被強盜所搶、小偷的上樑,阿難,同樣的,在什麼
: 經律中接受女眾為出家眾,那些神聖的生活不會長久……」這意思是說,在佛陀入大涅槃(
: 西元前543年)後的五百年中,佛陀的原本教義不會被偽經和偽律所染。大約至西元前43年,
: 過後,偽經和偽律會出現。
這推測也太打膽了吧,我不知道法師如何將女人與大乘佛法是偽律偽
法扯上關係.
事實上,大乘佛法可沒有更讚嘆女人.甚至還有多部經典被指名歧視女性.
另外,包含金剛經與阿彌陀經等大乘經的經文早就出現在公元前一世紀的
貝葉中,只是到了一世紀才成書,
再者,巴利三藏實在也沒多早,如何證明他沒偽律沒有偽法?
佛法會衰微,早在佛世就出現,有人問佛,佛啊!你定的戒律怎麼越來越多?
佛回答說: 佛法已經在變質中.
因此.即使後來有變質的律法,也不能說就是大乘有問題.看到這種言論,感
覺就是自讚毀他的部派佛教鬥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