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大乘佛法的涅槃(Re: [法語] 法上比丘‧大乘比丘:南北傳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02-13 22:56:49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之銘言:
: 從"諸受皆苦"以及"無常故苦"以及四聖諦的苦諦看來, 能馬上入涅槃無疑就是
: 佛陀在阿含教典裡頭的最高指導原則.
: 苦來自於有我,有我才有貪嗔癡.所以迅速擺脫貪嗔癡自是一切聲聞的最重要功夫
: 擺脫貪嗔癡心當然清淨,可是就他一個人清淨而已.
: 或許煩惱止息的背後有無量卡車的願力與責任未了.
一般不就是四聖締傳愈廣,清靜的人愈多,正好符合那個願力與責任....呵
: : 就金剛經的觀點,菩薩的大願就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何謂無餘涅槃?
: 諸乘定義不同哩! 如果菩薩鼓勵大家證阿羅漢,那誰來當那位菩薩?
你說的對,總要有人當菩薩,可是度人也要看境界到不到阿~~所有人都念佛念咒
拜菩薩,那誰去證初禪至四禪、四果、涅槃?
想一想,以上初禪至四禪、四果、涅槃都無法證知的人,不就是凡夫? 又如何當菩薩?
就算有善心善行也是人天乘,應該算不上菩薩。
有些人做很多善事,福報很大,可是這樣就是菩薩了嗎?
其實涅槃的定義一開始是一樣的。相關針對涅槃的學術研究是有的。
: 所以此處鄙人的看法認為應該是: 菩薩隨順個人的發心鼓勵大家修學三乘菩提.
: 最後都會到達大乘佛教認為的真正無餘涅槃, 也就是成佛.
: 如果選擇二乘,菩薩也歡喜讚嘆, 反正先讓你得涅槃法喜, 到時候你參學多了,
: 心量大了,能量足了,覺得自己仍有諸多不圓滿處,該是在往下走了的時候了,自然就會
: 尋求佛道.
沒錯~~~我覺得還是有聲聞的基礎再去想菩薩行是怎麼一回事是比較合理的。
其實許多大乘經都是讚嘆涅槃的。
: : 金剛經中有說菩薩的大願就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 菩薩就算自己不取涅槃,也是欣樂世間眾生證涅槃,脫離生死苦海的。
: 同意
: : 而菩薩之所以為菩薩就是他要讓眾生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
: 筆者淺見,應該說,無論三乘菩提皆讚嘆.
: 大乘佛教從來就不是沒有止觀的修學, 實際上來說南北三大系統的佛教
: 從開始以來就一直有師傳徒的禪修"集團",所依的除了經以外,當然就是
: 阿毗達摩以及諸論.
: 但是"經"裏頭的論述,其實並不太清楚而且有時候會有部派傳誦的差異,
: .......
: .......
: 心,發廣大願,具足正知正見與六度,修這些始終不輟,那麼總有一日效果
: 輝煌.
: 怎麼說呢?
: 您在以下不是有提到: 大乘的菩薩隨時能入禪定嗎? 是啊!我也很同意.就
: 這樣來看,那為何這些行為不能入定? 真正厲害的是能用最一般的方法就
: 能夠入法界實相的人.
: 很多人以為非要七支坐法,盤腿,修五停心觀才能入定,因而批判大乘的法
: 門無法入定,這種說法是很有問題的.比如諦閑法師與太虛大師都分別曾在
: 講經與閱藏時入定. 另外也有人念佛入定.
: 這些都是非典型的入定案例.無法用一般的禪修理論解釋.必須要用大乘
: 的理論才能說明.
定其實很多種類,甚至初禪至四禪也不是佛教才有,所以無法用隨時能入定來評判是
否為菩薩。
一個外道六師入九次第定,然後隨處坐下就能入定,這是外道就能有的。
: 但是,如果只是不求甚解,貪求功德, 只想消災免難,又無戒行,那麼這些
: 行為當然就是民間信仰.佛法只是軀殼罷了!
沒錯......
: : 其實大乘菩薩的本質就不是坐在那裡禪坐為修行,沒有一套禪坐系統是很正常的,
: : 以維摩詰經來看,菩薩的境界是一種不需要禪坐,卻異常高於阿羅漢的一種
: : 境界。
: 菩薩修的叫三昧,可坐可不坐.
: 菩薩要修的三昧可多了,最基本的是通二乘的空,無相,無願三昧.這也是利於不被
: 染污之地的最基本禪定.
: 而所謂三昧,就是定慧等持的佛教專屬禪定.
: 大乘修習種種三昧的重點在於利益眾生,其基本見地為般若波羅蜜與大悲心.
: 大乘經裡的三昧非常多,如大品般若經的百八三昧.
: 如常見的一行三昧:
: 就是一種先修習般若波羅蜜觀智, 而再端身念佛的一種三昧.
: 這些三昧不外乎都是要能達到以通曉五明,乃至接近佛的一切智智之能力為目標.
: 而這些三昧,當然遠不同於二乘行者自受用,急欲入涅槃,所入之禪定.
這我倒認為三昧與涅槃應該沒有甚麼相違之處。當然啦~~~菩薩的三昧與阿羅漢的涅槃
都是非同小可的境界,可能也要證了才能了解.....
: : 如果菩薩的境界是這種定義,那以念經念佛念咒,強調念幾萬遍的修行根本是錯誤的。
: : 念經念佛念咒的方式比禪坐還不直指其心,根本與印度教道教的多神信仰沒什麼兩樣,
: : 不可能是菩薩捨於禪坐以後的修行方式。
: 所謂幾萬遍都只是個方便數, 重點是你能念進去你的"心"的量或(能量)到底有多少?
: 發心正確,知見正確,又會調整自己的方法至最佳"入定"模式.總有一天會念入"心".
: 念入心之後,便會逐漸轉化你的正報與依報.
: 再者,初發心菩薩也要增強能力與移除障礙的,老是病懨懨,東碰壁,西撞牆的,
: 一定無事可成,搞不好還會退轉.念這些經咒就是轉化這些障礙的一大方便.所
: 以不宜輕看.
: 而誦經念佛持咒也能入心,還比禪修要方便多了.重點是你要找尋一條讓你最能
: 專心的方法.
: : 如果菩薩是以念經念咒念佛幾萬遍為修行,不證涅盤那是剛好而已,因為根本證不了。
: 這些都是應用軟體讓你集資淨障的,不能老抓住不放,菩薩是要"法門無量誓願學"的.
: : 這段話應該就算是大乘也會有爭議,那個『清淨識』的存在就算是大乘也不一定認同。
: 人類的語言是有極限的, 那種狀態你要怎麼形容? 不存在的存在?
: 建議不要在這上面鑽牛角尖.
: : 依照金剛經是這樣沒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 當然很多人是將『無餘涅槃』作另外的解釋,那也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 那您又何嘗不是一廂情願呢? 就各尊重各的吧!
: 大家都當阿羅漢~誰來當菩薩?
: 而且我說過了~~"最高"目標.....
: : 就西方心理學家研究,我們看見的很多在火場或意外捨身救人的英雄,反而容易
: : 在事後產生一種無法將那時的情境與現實脫離的症候群,就像是美國大兵去阿富汗回到
: : 家看電視還滿腦子槍林彈雨一樣的症候群。他的家人會有他不在這裡的錯覺。
: : (不懂可以看電影台美國狙擊手)
: : 這不一定跟是不是更無我有關。只能說林靖娟女士捨身取義是讓人欽佩、動容、尊敬
: : 的行為。
: : 我相信有過無我禪修訓練的英雄,可以減少類似的症候群現象,不過這就屬於心理學
: : 、精神學的範疇了。
: 當然不一定,我的意思是說:有一類人只以自己的解脫為最高目標,而且急於一世解脫.
: 他對自己身見的執著,搞不好還強於那些能捨身取義的凡夫.
: 印順導師也說過:不能說聲聞乘者無慈悲心,但是有一類人堅持自己不證沒法利益眾生
: 到最後反倒成為北傳形容的那種聲聞.
以解脫為最高目標的話,放下身見是必要的,光出家本身就是放下身見的一種體現。
印順導師的這段話我不置評,不證也是能利益眾生,證了當然更能達到利益眾生的目的
。哪有教眾生佛法自己卻不證的道理呢?
那就像叫人做這件事,自己卻不做一樣。尤其佛法是心法,經文只是文字,傳揚也是需要
有實際證悟程度的人才比較好。
: : 你所提的阿賴耶識、庵摩羅識、如來藏就算是大乘本身也不一定有定論。
: : 這幾個名詞在大乘長久以來也沒有統一的定義,頂多就是後世統一採取某一種說法而已
: : 。
, 遍計所執性, 圓成實性.
: 我們從以下幾個指標來看:
: (1)合不合乎四聖諦:
: 基本原理: 緣起(依他起性)
: [阿含:業感緣起][唯識:阿賴耶識緣起]
: 苦
: > 流轉 (遍計所執性)
: 集
: 滅
: > 還滅 (圓成實性)
: 道
: 唯識:在了知阿賴耶識如何以依他起性運作的狀況下,解決了眾生遍計
: 所執的錯誤認知,以達到圓成實的滅苦狀態.
個人是覺得有苦集滅道就夠了....再去分析那是甚麼性並不會有甚麼幫助。
我拿起碗筷吃飯,不需要分析我的筷子是幾公分、碗甚麼顏色才能完成吃飯的動作。
同理,我思維苦集滅道,那是甚麼性其實無關緊要...
: (2) 合不合乎三法印(緣起):
: 諸行無常
: ===> 依他起性(以阿賴耶識緣起解釋)
: 諸法無我
: 涅槃寂靜 ===> 體認依他起性就能去除去眾生遍計所執性(執取萬物實有)
: 以達成涅槃寂靜狀態.
同上......
: (3)阿含經就到處有心意識的說法, 本來的解釋是 心 = 意 = 識.
: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為了解釋輪迴與了知煩惱的運作方式乃做為禪修與大乘
: 行門的理論基礎, 就必須分開:
: 心(阿賴耶識) = 集起
: 意(末那識) = 第六識所依
: 阿賴耶識與末那識不是實我或大我,而且兩者都是無記
: (也就是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 阿賴耶就是藏的意思,它只是一個一切身口意行為集中存放的倉庫,而且它隨
: 時都在變動.
: 就好像一杯鹽水,表面上看起來靜止,但是裡面動的可厲害,NaCl不斷的結晶與
: 解離.
: 而末那識是一個能有"我""我愛""無明""我慢"特質,能發動思想行為的"意"根.
: 這是一個能以下原因所必須提出的理論:
: (A)只有六識無法解釋人類的我執或潛藏煩惱從何而來:
: 人常常會在面臨一些情境下升起煩惱, 這些煩惱藏於何處?
: (B)只有六識無法解釋人如何隨業流轉:
: 人在生死流轉時,業是放在何處?
: (C)無想定與滅盡定如果沒有六識外的末那識與阿賴耶,那麼根本等同一樣,無
: 想定也就是涅槃. 此不合理.
: (D)五識皆有根為依,獨意識無依, 是故必有一意根也就是末那識.
: 是故此諸識實不脫阿含名相範圍.
: 再者,其實識只有一個,即便是六識說,也是依功能分,如今大乘為解釋更深法義
: ,再將六識延伸出第七與第八,其實很正常.
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是創造一個『感覺不到它存在』的一個東西來解決?
那這個解決方式其實也只是假設罷了....就是假設有個阿賴耶識....
所以阿賴耶識只是一種說法,是佛滅後一千年才有的說法....
如果要說業存放在阿賴耶識,那又會出現無限多的問題。比如:阿賴耶識是眾生個別有
還是所有眾生統一有唯一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有幾個,一個或無限?
然後根據你給的答案,又會出現新的問題。
: (4) 包括說一切有部,化地部,乃至分別說部,南傳等多部派都有為解釋十二緣起所
: 安立的名相, 比如"細心", "種子","窮生死蘊", "有分識"等說法, 其實跟阿
: 賴耶識差不多.
原理是:
: (a)意根與六識以阿賴耶識的種子為因看待萬事萬物,
: (b)而人會以為眼前諸事物為真而有種種執取乃至造業.
: (c)再以貪愛等染污的觀念,心態與行為再度染回阿賴耶識,造成阿賴耶識汙染.
: (d)回到a to d持續進行染污.
: 是故阿賴耶完全是緣起的,而污染的方式有一個動詞叫"薰習".
: 故:
: 一切境界都是識的"成見或貪愛"之結果
: ===> 境界為假,不再執取.
: ===> 識也是緣起,也不可執取
: ===> 滅苦
: 既然不脫無常,苦,空,無我,緣起,與四聖諦,三法印,何來是新宗教之說?
: 只是解釋得更詳細而已,更何況阿含經的義理確實有明顯的缺漏.
: 阿賴耶有點像雲端或伺服器或cache.........
: 你的youtube的首頁不是有你常看類型的影片嗎?因為你的觀看行為都被
: 雲端與伺服器給紀錄下來了,也就是說你"薰習"了你的雲端.
: 如果你樂好此類影片,總有一天你會滿腦子這些影片的記憶,youtube 看
: 到你也會一股腦的把這些影片推薦給你.
: 修行,不就是要"反薰習"這些惡習氣與煩惱嗎?
不,以阿含經來看習氣與煩惱並不是反燻習的概念,它不是單純你將不好的念頭轉為
好念頭就沒事。
阿含經的原理是放下,不是轉念。當然轉念也是很好,但是跟放下是兩件事。
我上面提到過了,這樣阿賴耶識不過就是假設性問題,然後隨著答案的不同又會出現
下一個問題。用業報就足以解釋一切,不需特地再幫業設立位置,你設立了位置,
業就沒有盡的一日,你只是將它燻成比較香,或不臭不香,或有點臭但夾雜著香,
但那也是業阿~~~
造業的主體並沒有因此不見....也就是說阿賴耶識是一種常見。
其實也有學者已經提到這塊,我也是看來的。
我記得印順導師也有『虛妄唯識』的說法。
作者: FRX (がぬすぬ)   2016-02-13 23:07:00
心不染著 調伏欲貪 住無我想 順得涅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02-13 23:17:00
我覺得目前的大乘也是很有社會安定、勸人向善的效果我遇到唯識學的修行人都是很好的人還有念佛的老人家,你要教他們一些佛理的確有些困難有些念佛人也是具備很強的正面能量老實說在實際生活情況下,我不會刻意去破壞別人的信仰不管是念佛、大乘、唯識,只要是好人我都尊敬尊重好人真的難得管他信什麼老實說遇到有些附佛外道的信徒,我也覺得他們是好人像我去看牙醫,書架都是擺個被說附佛外道的雜誌擺滿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2-13 23:31:00
u大對唯識誤解很深。明日再回文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02-13 23:32:00
反而讓我覺得有安全感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3 23:32:00
其實菩薩道的階段也是會歷經初果~四果的證量的,不是一直都是凡夫,一下子突然成佛。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2-13 23:33:00
現在只能用手機。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3 23:33:00
初果大概是初信位菩薩,四果大概是七地菩薩的證量。菩薩的修行位階次第,有五十二位次。所以走菩薩道,聲聞法也是要學的必修課。i大有提到依他起性,這邊也是菩薩與聲聞的修學差別。聲聞認為這個身心是苦,是障礙解脫,所以最後會滅色取空,但菩薩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身心是無辜的,關鍵在心念的轉變所以他會留這個身心來利用,繼續往上修學。聲聞是從假入空,菩薩會再從空出假,安住中道。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02-13 23:44:00
我遇過教主被辦性侵的教徒,他們也是比一般人還善良的人判那是某個韓國之前因為教主被通緝聲名大噪的新興教會我發現他們都是很珍惜友情,彼此扶持的好人離題了世事無常....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4 00:09:00
真的世事無常,今年這個年關就聽到不少往生病苦的訊息。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2-14 19:33:00
虛妄唯識 感謝分享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02-14 21:12:00
四禪以下內外道共法,菩薩跟禪定級數沒甚麼關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