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相應菩提道次第綱要 (3-1 總說)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5-30 17:10:17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NI_lTb8 ]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看板: Buddhism
標題: [心得] 相應菩提道次第綱要 (3-1 總說)
時間: Mon May 30 16:37:43 2016
3-1 總說菩提道次第
關於 釋迦佛陀教導的菩提道修證次第,根據阿難系說一切有部傳誦的漢譯《相應阿含》
(誤譯名《雜阿含》)296,287,379 經及分別說系錫蘭銅鍱部傳誦的《相應部》『因緣相
應』第20,65 經、『聖諦相應』第11 經中,都有同等的記載及說明。
當年 佛陀初轉法輪時,向憍陳如等五比丘教導的說法來看, 佛陀是先正覺
「因緣法、緣生法(十二因緣的集法)」,正見五陰是緣生,如是則能捨斷緣生法是「常
、樂、我、淨」的「妄見」,所謂了知緣生法則無常、苦、非我亦非我所,再得以明見「
當已正覺因緣、緣生,若能於緣生五陰離貪、斷愛,必能斷苦」,如此明見「十二因緣的
滅法」,接著明見古仙人道的「八聖道」,成就「四聖諦第一轉、四行」的正覺。其次,
依據「四聖諦第一轉、四行」的正覺,再次第的修學「出世間八聖道」滿足,正定成就,
具足了「四聖諦第二轉、四行」的修行。當修學「出世間八聖道」滿足,正定已經成就,
即完成了無明、貪欲、瞋恚的斷盡,成就解脫、解脫知見,具足「四聖諦第三轉、四行」
的修證。如是次第修習成就正覺、離貪、慈悲喜捨、解脫、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完整的修證歷程就是「次第成就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這一教導的修證次第,在說一切有部傳誦的《相應阿含》296,287,785,379 經,還有銅鍱
部傳誦的《相應部》『因緣相應』第20,65 經、『聖諦相應』11 經、《中部》(117)『
大四十法經 Mahācattarisaka Sutta』,都是同樣的指出:
一、先見「十二因緣的集起(無明緣行、行緣識……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成就正覺
,正見無明、行……老病死等都是緣生法,斷除「恆常想」、「我想」、「眾生想」、「
壽命想」、「忌諱吉慶想」等等妄見(《相應阿含》296 經、《相應部》『因緣相應』
第20 經)。
《相應阿含》296 經:「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
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緣生有老死),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
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
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智善見。……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謂
說「我見」所繫,說「眾生見」所繫,說「壽命見」所繫,「忌諱吉慶見」所繫,爾時悉
斷、悉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是名多聞聖弟子,
於因緣法、緣生法,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修,善入。」
《相應部》『因緣相應』20 經:「諸比丘!緣生而有老死。諸比丘!緣有而有生。諸比
丘!緣取而有有。諸比丘!
緣愛而有取。諸比丘!緣受而有愛。諸比丘!緣觸而有受。諸比丘!緣六處而有觸。諸比
丘!緣名色而有六處。諸比丘!緣識而有名色。諸比丘!緣行而有識。諸比丘!緣無明而
有行。如來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決定、法定性、法已確立。……諸比丘!何為緣生之
法耶?諸比丘!老死是緣生、無常、有為、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
滅法。諸比丘!生是緣生、無常、有為、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無
明是緣生、無常、有為、滅盡之法、離貪之法、滅法。諸比丘!此等謂之緣生法。」
二、再進一步的正見「不知因緣、緣生者,即會對緣生法生貪愛」,如是則有生、老病死
的集起。若是「已正覺因緣、緣生者,即正見緣生法則無常、苦,對緣生法離貪、斷愛」
,如是則有生、老病死的滅盡。明白「凡集法者,悉皆有滅法」23,正知「十二因緣的滅
法(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相應阿含》287 經
、《相應部》『因緣相應』第65 經)。此時已經如實知「五陰集法、滅法」,得明、
斷無明24(《相應阿含》256 經、《相應部》『因緣相應』21 經、『蘊相應』126 經)。
《相應部》『因緣相應』12.65:「諸比丘!昔我尚未得正覺……曾作此念:此世間實陷
於苦惱,生而奔向衰、老、死而又將再生。然卻不知此老死苦之出離,實則如何得知此老
死苦之出離耶?……諸比丘!然則我作是念:
有何故有老死耶?緣何有老死耶?諸比丘!爾時,我依正思惟,依慧悟得生:有生故有老
死,緣生而有老死。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有何故有生?……有有……有取……有愛……有受……有觸……
有六處?……有名色耶?……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諸比丘!是集、是集。我於尚未聞
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諸比丘!時我作是念:無何故無老死,因
何之滅而有老死之滅耶?諸比丘!爾時,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
無生故無老死,因生之滅而有老死之滅。……諸比丘!時我作是念:「無何故無生……無
有……無取……無愛……無受……無觸……無六處……無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諸比丘!是滅、是滅。我於尚未聞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相應部》『因緣相應』12.21:「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滅如是如是;受
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識如是如是,識之集如是如是,識之滅如是如是。
……即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依無明之無餘,依離貪滅乃行滅
,依行滅乃識滅……如是此為全苦蘊之滅。」
《相應部》『蘊相應』22.126:「於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實知有色集法
。有色滅法者,如實知有色滅法。有色集、滅法者,如實知有色集、滅法。有受集法者…
乃至…有想集法者…乃至…有行集法者…乃至…有識集法者,如實知有識集法。有識滅法
者,如實知有識滅法。有識集、滅法者,如實知有識集、滅法。比丘!說此為明,如是為
明人。」
《相應阿含》287:「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
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
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
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
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
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
大苦聚滅。我時作是念:
我得古仙人道……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相應阿含》256:「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名為明。又問:何所知?謂色生、滅法,色
生、滅法如實知;色無常,色無常如實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知。(受……;想…
…;行……;)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知;識(無常),識無常如實知;識磨滅法
,識磨滅法如實知。」
三、當正見「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見老病死如何起與如何滅,此時修行者還未解脫,
老病死也還未滅)」,接著得見「能對緣生法離貪、斷愛」,就是解脫生、老病死的古仙
人道,這一離貪、滅苦的古仙人道就是八正道。此時已經明見老病死苦、老病死苦的集法
、老病死苦的滅法、老病死苦滅盡的正道,已經成就「四聖諦第一轉、四行」的正覺(《
相應阿含》287,655 經、《相應部》『因緣相應』65 經、『根相應』52 經),成就了「
慧根」及「信根」25。《相應阿含》287:「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謂八聖道:正
見、正志……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
…。有……。取……。愛……。受……。觸……。
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
成等正覺。」
《相應阿含》655 經:「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
當知是四念處。定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此諸功德,一切皆是慧為
其首,以攝持故。」《相應部》『根相應』48.52 經:「如是於聖弟子,若聖智尚未生,
則無四根之等住,無四根之安住。諸比丘!於聖弟子,若聖智已生,則有四根之等住,有
四根之安住。以何為四根耶?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是。」
四、當已經明見老病死苦、老病死苦的集法、老病死苦的滅法、老病死苦滅盡的正道,成
就「四聖諦第一轉、四行」的正覺後,即能依據「四聖諦第一轉、四行」的正覺,也就是
具足「慧根(四聖諦如實知)」,攝導精進修行的「精進根」、「念根」、「定根」
,也就是修習離貪、斷愛之出世間八正道,這就是「四聖諦第二轉、四行」的修證。
如《相應阿含》785 經(《中部》(117)『大四十法經』)所說:
「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
、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
向苦邊。……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是名正志是聖、
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
道、道思惟,……是名正語是聖、出世間、……是名正業是聖、
出世間、……是名正命是聖、出世間、……是名正精進是聖、出世間、……是名正念是聖
、出世間、……是名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五、當依「四聖諦第一轉、四行」的正覺,攝導出世間八正道的修行,次第的修行成就出
世間正定,具足五根,完成「四聖諦第二轉、四行」的修證後,即已經完成愚癡、貪欲、
瞋恚的斷盡,成就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得身作證:「自知不受後有」。這正是「四聖諦
第三轉、四行」的成就,得成就正覺、離貪、解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一修證次第
,在說一切有部傳誦的《相應阿含》749,379 經,還有
銅鍱部傳誦的《相應部》『聖道相應』第1 經、『聖諦相應』11 經,都是清楚、同等的
說法:《相應阿含》749 經:「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
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
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相應部》『聖道相應』45.1 經:「諸比丘!以明為前,因生善法,隨生慚愧。諸比丘!
隨明於有智者則生正見,有正見則生正思惟,有正思惟則生正語,有正語則生正業,有正
業則生正命,有正命則生正精進,有正精進則生正念,有正念則生正定。」
《相應阿含》379 經:「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
、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相應部》『聖諦相應』56.11 經:「我於四聖諦以如是三轉、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尚未
達悉皆清淨時,諸比丘!我於天、魔、梵世、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中,不被稱之為無
上正等覺之現等覺。」
心得:
1. 四聖諦 第一轉
先觀察 十二因緣的集法,如實觀察到 集法 之後,再觀察 滅法,
當能如實知 集、滅法,則成為離於 無明 的 見法者。
此時尚未離欲,但以斷除 我見、常見,並已 明見 八正道。
2. 四聖諦 第二轉
見法者 依所見之八正道 修行 離貪、斷愛之出世間八正道。
3. 四聖諦 第三轉
完成「四聖諦第二轉、四行」的修證後,即完成愚癡、貪欲、瞋恚的斷盡,
成就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得身作證:「自知不受後有」。則完成 第三轉。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06-03 21:23:00
http://tinyurl.com/npy8t8w 隨佛法師沒依經修行真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