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奧禪師 如何修習慈心 (下)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6-13 13:12:31
帕奧禪師:一旦能像前述那樣修習慈心之後,
禪修者可以修習悲心(悲梵住),對你而言是不難的。
要培育悲憫心,首先你應選擇一位與你同性、正在受苦的活人。
思維他的苦難,生起對他的悲憫。
然後,應當再度修習白遍達到第四禪。
當禪定之光強盛明亮時,以定光辨識那人,然後對他修習慈心直到進入第三禪。
從慈心禪出定之後,你應以這樣的意念,對那正受苦的人培育悲憫心:
“願此善人解脫痛苦。”
如此一再修習,重複多次,直到進入初禪、第二禪、第三禪,並且完成每一禪的五自在。
之後,你必須像修習慈心那樣來修習悲心,也就是對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
你討厭的人修習。對每種人都必須修習到第三禪。
若要對快樂、沒有任何痛苦跡象的有情培育悲憫心,
你應思維:由於在生死輪迴中所造的惡業,
一切尚未證悟聖果的有情都還有可能投生於惡道遭受苦報。
再者,每一個有情都是可悲憫的,因為他們都還未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
如此思維之後,你必須像培育慈心時那樣來對四類人培育悲心:
你自己、
你喜愛的人、
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
你討厭的人。
對每一類人都達到悲心修習的第三禪。
繼續地修習,直到破除了人際之間的差異界限。
然後修習一百三十二種遍滿悲憫的方法,
即:五類不限定的遍滿、七類限定的遍滿與一百二十類方向的遍滿。
這與修習慈心時所用的方法相同。
喜心修習:要修習喜心(喜梵住),
你必須選擇一個與你同性、存活、快樂、你非常喜歡並且與你友好的人,
一個見了面會使你歡喜愉悅的快樂之人。
然後,應當再度修習白遍達到第四禪。
當禪定之光強盛明亮時,以該光辨識那人,然後對他修習慈心直到進入第三禪。
從慈心禪出定之後,對那人修習悲心,達到第三禪。
從悲心禪出定之後,你應以這樣的意念對那快樂之人培育隨喜心:
“願此善人不失去他所得到的成就。”
如此一再地修習,直到證得初禪乃至第三禪,並且完成每一禪的五自在。
以同樣的方法對一個你喜愛的人、一個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
一個你討厭的人培育隨喜心之後,
接著再對你自己、另一組的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
你討厭的人修習……直到你能破除人際之間的差異界限。
然後,以無邊宇宙當中所有的有情為對象,修習一百三十二種遍滿喜心的方式。
舍心修習:若要修習舍心(舍梵住),首先必須修習白遍達到第四禪。
然後選擇一個與你同性、你對他無好惡感的活人作為對象,
對他修習慈心、悲心、喜心,每一種都達到第三禪。
從喜心第三禪出來之後,你應思維前三種梵住的缺點,
即:它們都接近情感的作用——喜愛與厭惡、興奮與歡欣。
然後,你應思維以舍心為基礎的第四禪是寧靜的。
然後以如此的意念對那人培育平等舍心:“此善人是他自己所造之業的承受者。”
在慈心、悲心與喜心第三禪的支持下,如此對那人修習時,
不久你將能達到舍心的第四禪。
接著對一個你喜愛的人及一個你討厭的人修習,皆達到第四禪。
然後應一再地對你自己、你喜愛的人、你對他無好惡感的人、
你討厭的人培育平等舍心。
對後三類人修習皆達到第四禪,直到破除人際之間的差異界限。
之後,以無邊宇宙中所有的有情為對象,
修習與前述步驟相同的一百三十二種遍滿舍心方式。
這就是四梵住的修習方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