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成佛、開悟與大成就者

作者: jksen (Sen)   2016-09-06 19:20:36
只是單純看到文章的推文想到,其實過去一直有這樣疑問順道問問。
佛教有一說法是,釋迦牟尼之後下一個成佛的是彌勒佛。

1.禪宗有開悟的說法,在此先不提漸悟跟頓悟,如果一個人說他開悟了,那到底是到怎樣
的境界? 如五組為六組講金剛經,六組就悟了。
我猜想應該也不到成佛境界? 不然就早先於彌勒佛,那是證阿羅漢果? 還是沒到四果? 或
者其他意思?
2.西藏佛教有大成就者此觀念,是指修習身、語、意三密證得悉地成就。在此我認為這明
顯就是指成佛的意思,還是說其實我誤會了?
可若大成就者真是修習三密成佛,那不就早於彌勒佛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6 20:10:00
天台智者大師,其所分類"六即佛"可作為參考。一般開悟的深淺,大概屬 觀行位與相似位,能到分證位就算非常稀有難得了,而究竟位只有世尊與後補佛的彌勒菩薩。一般在談的即身成佛、立地成佛、見性成佛之類..用語,多屬於六即佛的中間三種,不是在說究竟圓滿佛。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別教菩薩位,要分到五十二種之多,因為開悟見道只是開始,後面還有一大段路要修學。佛屬梵語,中譯為覺。若怕混淆,建議用"覺"義去理解,會相對好懂,"覺"有淺深、有究竟圓滿之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6-09-06 23:56:00
一般的開悟就是見到自性光明 這只是初修的開始禪宗的頓悟也是這樣 所以六祖才需要再去修十八年這時候初步了解什麼叫「覺性」 而佛陀的覺性叫圓覺就是可以覺照到三千大千世界 一般初開悟只能覺照淨光密宗是開悟之後 再利用體內能量修成中脈智慧氣 以智慧氣入大光明藏 在方法上多了一個肉身的功夫 所以叫大圓滿法 但最終目標也是修到無上正覺的程度禪宗說的開悟是不是阿羅漢我不知 因為我不清楚古代對阿羅漢正確的定義 但肯定不是佛 只是先見到自性光明但如果肉體的習氣業障很重 是有可能退轉的 或是進步很慢 死後中陰身雖然自由但沒有辦法證得清淨光明身密宗的特別之處是 證得自性光明之後 以中脈入大光明直接加持 如同以前佛陀放大光明加持一樣 可以很快的除去習氣和業力 但有沒有即身成佛? 誰知道…如果我們定義「無上正等正覺」那應該沒幾個人真的成佛大部份的成就者都是成就「辟支佛」的境界 也算佛的一種 即使是密宗 至今也只有說祖師蓮花生是第二佛而以以近代來說 我認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屬於辟支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02:36:00
「理則頓悟,事須漸修」,這是禪宗歷代祖師都這樣強調的若一悟即成圓滿佛,則六祖大師則不必請人"代讀"佛經。縱到八地菩薩,離圓滿佛果之路,尚仍須修一大阿僧衹劫。又如《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下成就根本智,仍然需要再去參訪五十三位大德,修菩薩行以成就後得智。另外補充,我前面的說法高估了開悟,必須修改。依照 印光大師 的解釋,開悟還只是屬前二種 "理即佛" 跟"名字即佛",連第三種還不能算,因為第三觀行位已經算是悟後起"修"的層次了。然而漸修一事,也不止於今世之修,跟過去世薰修積累資糧也有很大的關係,這些都是要考量進去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6-09-08 00:01:00
開悟沒有不同標準 歷史上所有開悟都是指向同一個答案就是見到「自性光明」 連聖經也說真理就是那真光至於會不會再有第二個佛? 我認為是有的 比方說維摩詰靠北,他也不是佛教徒啊 但基本上可以跟文殊平起平坐只是他們都不會叫自己是佛 這是對釋迦牟尼佛的尊敬就像總統有任期一樣 這一任是釋迦牟尼佛 下一任是彌勒至於文殊師利 你說他不是佛嗎? 他們都是表示尊敬佛陀所以不用這樣的果位稱呼自己 而且也不需要去證明這些不管你相不相信 文字只一種讓你頭腦的理解 開悟從開始到終了 只有見到「自性光明」這一個標準 其它只是形容或是邏輯上的論述 還有維摩詰不能知道他是在佛陀成佛前還是成佛後來的 你在意的是有沒有不是倒駕回來的成佛 這其實很無聊 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密宗有「再次成佛」的說法 若無本來成佛 就沒有再次成佛 即使在釋迦牟尼佛跟彌陀佛之間有人成佛 也不能說他是第一次成佛 有這種觀念就永遠不能明白佛法奧妙
作者: newpp (!!)   2016-09-08 10:09:00
一世無二佛,在現在有佛法的時代不會有辟支佛。釋迦牟尼佛是在沒有佛法的時代成佛。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6-09-12 15:43:00
這種找資料的水準就不要拿來說「覺得」了本來成佛當然是指本具的覺性…還需要找資料你這種水準只是拿一堆資料東湊西湊 達摩早就說了只有惟一標準就是見到自性光明 三教十二部經典都在講見性只有對佛理毫無認知的人才會找一堆資料說有不同說法你有沒有自己的看法? 一直找資料那也不一定是你解讀的那樣? 還是你只是想做研究 ? 那也沒什麼好談了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6-09-12 19:27:00
B兄,現在明心者少,若你不是一宗之主,要面對一眾的邏輯推演明心理論者,其實歷史已經發生過無數次,就是劣幣逐良幣,一點都不要太意外。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6-09-12 23:02:00
科科 是的 U兄也辛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