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淺見。
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 引述《WEINUO (行人)》之銘言:
: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銘言:
: :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9.htm
: : 佛教的四果不是四禪,
: : 有些人連初禪都沒有就直接修四念處成為阿羅漢,
: : 至於隆波田說的四禪是他自己定義的概念不是佛經的四禪,
: : 想知道隆波田說的四禪是什麼應該去問隆波田的弟子隆波通。
: 問本人當然是最能準確得知本人的意思
: 能入四禪天,不一定都是證四果的聖人
: 那能證入四果的聖人,是否一定能進入四禪天?
不一定。
你先瞭解四果的定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羅漢。
南傳教義主張如果走菩薩道,則菩薩道行者在觀智方面不會讓自己證入初果,
不然無法持續輪迴修行來累積波羅蜜資糧。
(北傳教義說預流果的斷德相當於初信位菩薩,暫且不論)
四果應用在解脫道。其中,修慧解脫的解脫道行者,沒有修「深入的」禪定
(簡單的禪定境界仍然有,畢竟「定」是所有佛法修行人必須具備的),
所以七次輪迴而到天界時,不是去色界以上的四禪天、而是在欲界各天。
: 認知是主動去觀,了知是明了,非主動非被動;二者義不同
: 由此可知,若不清楚什麼是北傳禪宗說的寂照心,就請別說荒謬
: : 南傳佛教沒有上師這個名詞。
: 謝謝指正
: : 如果要修南傳佛教傳承的四念處,
: : 不應該混進南傳佛教沒有的教義,
: : 就像是純物質如果混進其它雜質就無法了解純物質的特性。
: : 我的文章並不是要別人迷信南傳佛教,
: : 重點是不應該把不同修行方法混在一起。
: : 假設一個人擁有很多不同未知飲料,
: : 如果他將不同未知飲料混在一起喝,
: : 他就無法了解個別飲料的味道是什麼。
: : 假設其中有些飲料有毒,
: : 混在一起喝後全部飲料都會有毒。
: : 比較好的方法是先假設所有修行方法都可能有缺點有錯,
~~~~~~~~~~~~~~~~~~~~~~~~~~~~~~~~~~~~~~~~~~~~~~~~
很好。這不代表「不相信」。
反而是佛陀鼓勵佛弟子該有的思辨。
因為佛法與佛理禁得起檢驗。而且通常是依照佛陀教導的修行方法,
很快就能體會(雖然還無法完全掌握)五蘊的變化而非固定實有這個佛教教義的特色。
禁不起檢驗的佛教內的似法或偽法,才不鼓勵思辨,主張深信。
(實修當然很重要,但實修不是嘴巴講「實修」兩個字而已;
似法偽法的實修「成果」如果是在渺不可知的「未來」才能驗證「糟了,被騙了」,
那麼也無法在「現在」立刻靠實修有個判準;
思辨,是幫佛教徒在佛門正法似法偽法共存,讓人眼花撩亂之餘,避免走冤枉路)
: : 不同的修行方法獨立不亂混合才能更仔細了解不同修行方法的利弊得失。
~~~~~~~~~~~~~~~~~~~~~~~~~~~~~~~~~~~~~~~~~~~~~~~~~~~~~~~~~~~~~~
h大這兩句「語錄」蠻精闢的。
: 純粹的比較好
: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29
: : (一二五)中阿含大品貧窮經第九
: : 漏盡阿羅訶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
: : 中阿含經中佛有說明阿羅漢永無來生,
: : 所以永無來生的阿羅漢不會繼續輪迴也不會在未來成佛,
~~~~~~~~~~~~~~~~~~~~~~~~~~~~ ~~~~~~~~~~~~~~
h大指出的這個佛理原則很關鍵。
: : 假設禪宗的法師發願成佛他們自然不會在釋迦牟尼的佛教裡面成為阿羅漢。
: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15
: : 雜阿含經(三九六)
: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
: : 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
: : 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
: : 發願成佛的人不會在佛教裡面證初果,
: : 因為證初果的聲聞聖弟子會在七次輪迴內成為阿羅漢不會在未來成佛。
: : 有些假佛經說阿羅漢還會繼續輪迴成佛那是在胡說八道,
: : 把阿含經看清楚就知道永無來生的阿羅漢不會繼續輪迴也不會在未來成佛。
!!!!!!!!!!!!!! ~~~~~~~~~~~~~~~~~~~~~~~~~~~~ ~~~~~~~~~~~~~~
h大上方這個提醒,發人深省。
也就是所謂阿羅漢(佛也是)「不受後有」。
這個根本原則,連北傳相關經典也沒有否認。
舍利弗阿羅漢般涅槃前還沒有成佛,這一點大家不否認吧。
舍利弗阿羅漢般涅槃後,佛陀開示眾弟子雖然舍利弗已經永遠離開大家
(色身已滅後,根本無所謂法身、報身,更別提以某化身還能偶爾降世看看大家),
但大家無需難過云云的佛經典故,大家也有印象吧。
那麼舍利弗阿羅漢要如何在般涅槃後「繼續修行」成佛?
般涅槃前也明顯尚未成佛目揵連阿羅漢呢?
這就是明晃晃奠基於佛法根本教義體系的共通道理。
不論後世要發展出這個宗那個宗、要修聲聞菩提的解脫道
或三藐三菩提的菩薩道,都不能因此而牴觸上述共通道理。
那麼為什麼某偽經作者編撰說舍利弗阿羅漢生前參與某次法會,
佛陀講舍利弗、目揵連阿羅漢等人未來將會成佛?
上述整部偽經中的「小說故事」的與根本佛理的矛盾,
到底是怎樣讓某些佛教徒被灌輸以後,
然後遇到有人指出其信仰內涵的「某些」(並不是說「全部」的)疏漏時,
這些人深怕改變「既有」(的「某些」)想法,就是大逆不道?
這是怎麼養成的心態?很有趣。
當然,相信某些偽經的網友「另外提出一套(雖然牴觸上述的共通道理,
但牴觸之處『其實叭啦叭啦不算牴觸』,反正就依照『另一套』為依據)的說法」。
然後說「應該秉持著各有說法、彼此尊重」云云。
這種「辯論話術」不是不行,可是有個問題(如下所述)。
: 這應該只是你個人或者是南傳佛教派?的解讀吧!?
: 簡單點就是,北傳有北傳的講法;南傳有南傳的講法,大家各講各的
????????????
佛教如來宗的妙禪也有妙禪的講法,
佛教真佛宗的蓮生活佛也有蓮生活佛的講法,
「大家各講各的」。
所以妙禪、蓮生活佛到底是不是附佛外道?
或是妙禪如來宗、真佛宗等等就轉換成妙「傳」、盧「傳」等等,
只要到了「傳」的位階,就能用烏賊戰術說「妙傳、盧傳從來沒有抨擊北傳,
北傳法師們(還有ptt佛教版)卻很多人抵制妙傳、盧傳」云云。
然後就不必管如來宗真佛宗的教義正不正確,
焦點就被轉提到是「其他傳」沒風度,所以他們才批判、甚至佛教版封殺
「妙傳、盧傳」的法語發表。
焦點變成好像是「傳與傳」的意氣之爭罷了。
這不就是現在對於偽經盲信不移的某些網友們,
面對質疑與論述時已經出現過的心態嗎?
說明如下:
崇信偽經的網友認為:
「佛說阿羅漢不受後有是一回事,可是『某經』(法華經)
裡(另外重新開例外)說舍利弗會成佛,那麼舍利弗就是會成佛」。
然後這樣這樣那樣那樣提出另外「一套」說法幫忙圓。
那麼為何不承認真佛宗蓮生活佛說的是佛教正法:
「佛說下一尊佛是彌勒佛是一回事,可是『某經』(真佛宗的『真佛經』)
裡佛(另外重新開例外)說蓮生活佛已成佛,那麼蓮生活佛就是佛」。
然後這樣這樣那樣那樣提出另外一套」說法幫忙圓。
真佛經牴觸阿含經,某些網友能「事不關己」因此客觀的說不要相信真佛經;
等到其他編撰舍利弗阿羅漢必然成佛的「佛經」牴觸阿含經,
這時又「基於宗派至上的不管道理的立場」,
對於牴觸的自我矛盾體系疑問,認為要「不算數」了?
佛法主張佛與阿羅漢般涅槃後不只此世五蘊、六根六識消滅,
而且因為斷除無明而永不再生,因此才永遠脫離輪迴
不再有個你說它(基督宗教的)「靈魂」也好(而且搭配耶和華上帝的永生)、
(婆羅門教的)「梵我」也好、甚至:
(印順法師說有著回歸婆羅門教趨勢的北傳佛教的)
「報身、法身」、「真我」也好、
(道教的)「三魂七魄」、「道」也好
的其他宗教教義的某些「人死後仍實存」的元素。
例如同樣說脫離輪迴,道教認為修成至高等級、
如同耶和華一樣永生的大羅金仙以後,
就脫離輪迴而在某個「輪迴『外』」的狀態,
跟北傳認為修成佛以後的想法幾乎類似:
屆時(連道教體系內也同樣適用的)「脫離輪迴、不受後有」以後,
(這些宗派的關鍵教義就是)仍然有個「實體」存在。
因此,不自覺地認為舍利弗般涅槃後仍有個實體
(你要說他是真我也好、梵我也好)
努力繼續修行六度波羅蜜,而最終成佛;
大概某些網友的思路邏輯是這樣子的。
至於這種想法的跟佛法根本的共通道理牴觸怎麼辦,
大概某些網友也自有堅定不移的「立場」,堅稱「沒有牴觸、不算牴觸」吧。
真佛宗、如來宗的牴觸佛法根本教義,就是牴觸,
真佛宗、如來宗提出的「其他配套『辯解』」不可信,
「所謂的例外」不能推翻原則。
自己崇信的偽經的牴觸佛法根本教義,就不是牴觸,
接受相關偽經的各宗派提出的「其他配套『辯解』」就可採信。
「所謂的例外」就能推翻原則。
依照某些網友們誠摯護持偽經,來讓佛門正法被似法扯後腿的現象,
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