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前參與的討論,大致是這「能覺知的心」是不是「真如」?也是
蕭平實常拿「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明覺知心,是不是真如」來電別人的
玩意。(後來,我發現蕭也不過就是把唯識的東西拿來照抄而已。)
世親的《唯識三十論頌》:「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
睡眠與悶絕。」
玄奘法師在《成唯識論》裡解釋為「五無心位」:眠熟、悶絕、無想天
、無想定、滅盡定這些狀態,「令前六識,皆不現行」。也就是這五種狀態
是不會有前六識的。
用白話來說:熟睡無夢時、快死時意識昏迷的狀態、生於無想天成為無
想天人時、入無想定或入滅盡定,這是前六識沒有的狀態。
從很早以前,許多論師認為滅盡定時還有個細心,只是這細心究竟是六
識、七心還是八識,就各持其論點了,這也是促成唯識學的發展過程。
所以,道家所謂的「無念中而有覺知」的元神狀態或是佛教的入定狀態
(無想定或滅盡定除外),也都還是第六意識的狀態。
******************************************************************
再談夢中入定的問題:
能觀與所觀:能觀者,即上述之靈明覺知心,默默觀照但不生妄念,相
當於道家說的元神。所觀者,妄念製造者,相當於道家說的識神。
即使是夢中知夢,甚至能控制夢境,也只是能觀與所觀並存的現象罷了
。
色界四禪共同禪支就是「心一境性」,夢境本身為所觀者所製造出的妄
念,除非這夢境完全靜止不動,有如觀想一物,否則很難說是夢中入定。
如果是道家所謂的「無念中而有覺知」狀態,連夢境都不會有的,因此
也更不可能發生於夢境。